华为汽车销售招聘信息-华为汽车业务招聘

tamoadmin 0
  1. “矛盾”的汽车业:一边大肆裁员,一边大喊难招人
  2. 华为汽车销售值得去吗
  3. 武汉华为汽车销售怎么样
  4. 华为新能源汽车销售需要了解什么
  5. 华为新能源汽车4s销售是外包?
  6. 华为将全盘接手问界汽车销售体系?回应来了
  7. 华为汽车卖的怎么样

八点到十六点。

汽车销售行业的工作时间把大部分都是早上八点上班,到下午十六点下班,包括华为汽车企业。也有其他汽车销售工作时间不一样。

华为汽车是华为选择了北汽,长安和广汽三家车企为战略合作伙伴,用了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经华为授权使用HI标识,代表Huaweilnside。

华为汽车销售招聘信息-华为汽车业务招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矛盾”的汽车业:一边大肆裁员,一边大喊难招人

2020 年 10 月 26 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发了编号为2020007号的华为 EMT 决议。

那份决议里明确写道: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这份文件的末尾有这样一行标注:

本文从发文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 3 年。

也就是说,如今距离声明失效只有一年多的时间了。

到2023年10月,小米的新车都还未实现量产。即使华为到那时宣布造车,也算不上太晚。

虽然时至今日我们仍无法确定华为是否会亲自下场,不过在与赛力斯合作之后,华为在有没有必要造车这件事上,确实没那么迫切了。

不久前,华为公布了今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

1-6月,华为累计营收3016亿元,虽然和去年同期相比依旧下滑了5.8%。不过从第二季度的数据来看,不管是营收还是利润率,都实现了环比向上。

有分析认为,华为的业绩得以回升,问界的畅销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果说,华为靠着与车企合作就能赚钱,那么可能真没必要蹚造车这趟“浑水”。

NO.1

[“做得好能把手机损失的利润补回来”]

在华为发布的经营业绩里,关于卖车部分的收入华为并没有明确介绍。不过,按照此前华为内部人士透露的信息来看,在智选模式下华为与厂家的分成大概是1:9。

以一辆售价25.98万元的问界M5车型为例,每卖出一辆车,华为能拿到约2.6万元。

而在这10%中,据说有2%是华为的技术授权费用,8%是渠道的经销费用。也就是说,最终华为每辆车拿到的收益大约有5000元左右。

乘联会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问界M5的累计销量为20220辆。若按这一数据计算,卖车一项华为获得的收益约为1亿元,华为渠道的收益约为4亿元。

对于华为这一规模的科技公司来说,这一利润可能算不了什么。不过对于数量庞大的华为经销商渠道而言,却意义非凡。

关于为何要卖车,华为曾多次提及原因——卖车就是为了让门店在手机大幅减少的情况下生存下去。

据华为经销商透露,过去华为手机的整体利润在14%左右,卖车则约为5%-6%。不过,由于汽车的售价远比手机更高,卖车成了不少经销商熬过寒冬的救命稻草。

而且由于近几个月来问界车型的热销,“做得好有可能把手机损失的利润补回来”。

即使不少经销商卖车还在亏钱,但是出于战略考量选择转型的依然很多,用一些经销商的话来说,他们更看好 “新能源赛道后期的红利”。

当然,对于这些尝试转型的经销商来说,他们也需要增加很多新的投入:

比如,在一些城市,一个三百平以上可以满足卖车要求的店面,需要投入的成本在五六百万元以上。此外,每个店铺还要配备8名员工(2名主管+6名销售)、2辆样车和2辆试驾车,还有线上推广成本。

NO.2

[ 5000元比很多车企的单车利润要高? ]

对于这些此前的手机经销商而言,拓展汽车销售,需要付出的成本确实不小

不过尽管如此,华为和旗下经销商的收益依然要好于很多传统车企和传统4S店。

单从华为从智选模式每辆车获得的5000多元分成来看,这一收入水平,就已经远高于吉利、奇瑞、比亚迪等不少自主品牌的单车利润。

不久前吉利汽车发布的业绩数据显示,上半年净利润15.5亿元。按照乘联会公布的1-6月52.6万辆的销量数据来计算,吉利的单车利润不足3000元。

而在今年一季度比亚迪发布财报之后,华西证券曾估算,其单车净利润只有2400元;中信证券给出的数据更低,只有1356元。

不久前,赛力斯曾发布了一份半年业绩预亏公告。公告显示,其今年上半年预计亏损16亿-17.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亏损幅度扩大232.64%-265.9%。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新建工厂、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

制造业原本就被认为是高投入低回报的行业,再加上今年从电池到橡胶、钢铁等大宗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主机厂也越来越成了“为供应商打工“的角色。

反观华为智选渠道,随着未来合作车型增加、销量规模上涨,这一板块的收入势必也要继续向上。

至于经销商层面,卖车的利润比例虽然不如手机高,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5%也是代理制佣金的普遍水平。

而且,从2021年8家上市经销商集团的销售毛利率来看,传统经销商能达到这一水平的不足一半。

NO.3

[“这一模式不一定能***”??]

在7月份问界M7上市时,华为官方曾宣布,上市4小时其订单量就突破了2万。从这一数据来看,问界M7似乎要比M5更为成功。

从最早的赛力斯5,到现在的问界M5、M7,华为在卖车这条路上,正走得越来越顺。

按照此前发布的规划,9月7日,问界M5纯电版将在华为新品发布会上上市。“华为一般是三代出精品”,如今这已成了很多华为粉丝和经销商的共识。在他们看来,M7之后就算是问界的第三代产品。“如果是纯电,可能会一下子起来”,有人对此充满期待。

不过,对于华为智选这种合作模式能否一直延续下去,不少旁观者也给出了他们的担忧。

首先便是最直接的渠道空间问题。6月份,华为被曝出已经与奇瑞、江淮签订了合作协议,未来也将用类似赛力斯的合作模式。再加上极狐、阿维塔等品牌的华为HI车型,等待进入华为智选渠道的合作伙伴越来越多。

“现在有些门店摆一台M5、一台M7已经显得有点挤了,以后店里摆谁不摆谁也是个问题”,有业内人士说道。

更为复杂的是,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模式本身,也面临一些质疑。

有接近双方的知情人士表示,如今双方的合作虽然看起来互利共赢,但背后的博弈、争论甚至内耗从未停止。

“未来会不会面临利益分配不均,很难说。”

以渠道选址为例,据说在经销商提交申请之后,首先华为会先去审核,随后赛力斯也要再去评估。用户中心成立之后,需要华为验收销售,赛力斯验收交付和服务。以至于有人感叹,“这样的博弈,到底有何意义?”

“华为是一个很强势的合作伙伴,其他车企在合作中不一定能接受,这一模式不一定能***。”有人指出。

NO.4

[?写在最后?]

众所周知,目前华为与汽车厂商的合作模式分为三种:普通零部件供应商、Huawei Inside模式,以及华为智选。

虽然华为智选模式之下,华为有着不错的收入和话语权,但到了汽车零部件领域,华为却依然亏损。

“(汽车)这个业务是华为现在唯一亏损的业务”,余承东曾在7月份的一次行业论坛上直言。

按照他的说法,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每年的投入都达到十几亿美元,直接投入7000人,间接投入超过1万人,“绝对是烧钱的生意,绝对是很难干的生意”。

据说,在零部件方面,华为大多数订单的利润点在2025年之后,这也意味着到2025年之后华为汽车才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

而在这之前,不知道华为不造车的承诺能不能坚持到那时。毕竟,当初“不造手机”“不造电视”的反转也还没过去多久。

华为汽车销售值得去吗

“裁员”二字似乎已经成为了当下车企每位员工心中的梦魇。

的确,当我们听到连特斯拉都要全球裁员10%,很难不让人顿感 汽车 行业真的“凛冬”将至。

在特斯拉之前,以理想、小鹏等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相继被爆出“人员优化”新闻,实际上也已烘托出了行业一片愁云惨雾的氛围

一般来说,“裁员”是指裁掉特定的对企业不合适的人,这当中的原因不外乎就两个:一是是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问题,二是企业业务需要进行调整这两种。

好比蔚来在2019年就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裁员。彼时蔚来 汽车 创始人李斌发内部邮件称,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将减少1200个工作岗位,目的是为了对公司运营效果进行优化及提升。

对于当下销量节节暴涨的造车新势力来说,即便它们当中目前能实现盈利的仍寥寥无几,但迫于资金压力而进行裁员的需求似乎还没有那么紧迫,毕竟他们手拿的现金流还十分充足;为此,他们裁员更多是出于人员结构调整的需求。

功夫 汽车 看到,不仅是特斯拉中国仍在持续招聘,并没有受到其全球裁员的影响,目前像理想、小鹏和蔚来旗下软件算法等研发岗位还在继续招聘,而且需求还不少。

一边在减,一边在增,在车企这场“人员优化”的调整中,到底折射的是怎样一幅新的“众生相”?到底面对未来愈发剧烈的竞争,车企到底需要怎样的人才?

(1)人员“优化”进行时,都是急速扩张惹的祸?

6月3日,因马斯克嘴中说出的一则“全球裁员10%,并暂停全球招聘”消息,让其单日股价急剧下跌超过 9%,市值蒸发了超过 700 亿美元。

虽然这已并不是第一次马斯克为其鲁莽的言论“买单”,但他随后还是紧急在推特上“救火”,称特斯拉整体员工数量将在未来一年有所增加,只是正式工数量将 “趋于平稳 ”。

事实上,在“裁员 ”消息出来前,马斯克已经开始使出各种手段“倒逼”员工离职。例如他要求所有保持远程办公状态的员工每周必须到岗 40 小时,否则就“离开特斯拉 ”。

那么,真的连特斯拉也撑不下去要裁员了吗?

据马斯克自己的说法,这次公司裁员集中在中层而非基层,并不适用任何实际生产 汽车 、电池组或安装太阳能产品的员工。同时他还表示,这将有助于特斯拉企业管理更加扁平化。

的确,对正处于高速扩张阶段的特斯拉来说,如果真的要“裁员”,向基层员工下手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建厂、投产等工作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

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特斯拉全球的员工数量增长了近5万名,一直处于高速膨胀阶段。

为此,不难看出,过于快速的招人,也难免会留下一系列的“后遗症”,例如当中想必也不乏存在诸多“尸位素餐”的员工,从而影响特斯拉内部的工作效率。

同样类型的情况似乎还存在于像“蔚小理”这样的造车新势力身上。

过去几年间,“蔚小理”的员工数量也出现了剧增。有统计显示,去年三家员工总数较上年增加了近1.8万人。

“近两三年随着新能源车行业热度升温,企业扩招也是常理之中,只是最近行业各种‘黑天鹅’频出,车企们也要重新思考企业的发展战略,那么随之而来也就是一连串的人员架构调整了。”有业内人士对功夫 汽车 这样分析称。

功夫 汽车 看到,不仅仅是像特斯拉、“蔚小理”这样的车企对人员架构进行调整,实际上在传统车企内部也在不断上演。

拿比亚迪为例,2021年比亚迪的员工数量由2020年的22.4万人,增加至年底的近29万人。其中,生产人员的数量增长最为急剧,由近15万人增加到近22万人。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行政人员的数量出现大幅减少,由2020年的32750人,降至2021年的14264人,削减超过5成。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还有长安 汽车 。功夫 汽车 看到,2021年长安 汽车 在生产、销售以及技术等方面都加大了招人的力度,但在管理人员方面却缩减了447人,可见长安去年在人员架构上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总体来看,目前被爆出的“裁员”新闻,实则多少有点言过其实。在行业形势愈发严峻的当下,企业主动做调整,远比被动更好。毕竟企业倒闭对 社会 的影响和冲击更大,而通过正常调整与人员优化,让企业能活下来,对大多数 汽车 从业者来说实则是个利好。

(2)裁员难,招合适的人更难

在本次被特斯拉进一步激化的“裁员恐慌”中,我们实则也看到了 汽车 行业“矛盾”的另一方面——招人似乎或多或少面临着不同的压力。

在特斯拉宣布“全球裁员”的同时,特斯拉实际上也并没有放缓在中国的招聘进度。

刚在5月份,特斯拉中国就启动新一轮的招聘,“热招职位”包括车辆软硬件设计工程、动力与能源工程以及车辆工程等100多个新招岗位。

换言之,不需要那么多中层管理人员的特斯拉,实则更希望由更多工程师来补上这些空缺。而“蔚小理”显然也是打着这样的“算盘”。

据他们目前在公开招聘平台放出的岗位来看,技术工种的占比一般高达50%以上,其中以小鹏 汽车 为例,放出1113个招聘岗位中,技术岗位为642个,占比约为58%。

然而,目前行业里拥有相关背景的技术人员,正面临着“供需失衡”的境地,有的企业甚至开出百万年薪来抢人。

据BOSS直聘一份统计显示,2021年,造车新势力给出的平均月薪为15367元,相比2020年同期上涨21.6%。特别是一些与自动驾驶算法相关的职位,年薪甚至可高达百万元以上。

事实上,在 汽车 行业全面转型智能电动化发展之际,相关的智研人才根本不够用。因为车企招人时要面对的竞争对手已经不局限在 汽车 圈内,他们甚至要跟谷歌、苹果、微软、华为、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大厂进行竞争。

“ 汽车 行业面临的人才紧缺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整体‘人才池’不足的问题。”威马 汽车 创始人沈晖在社交平台上指出。

“传统型IT背景人才对车辆的系统工程没有深入了解,而机械专业人才对于电子、传输等信息学科难以融通,更何况我们现在需要是这些知识深度融合的复合型需求。”魏牌CEO李瑞峰更是一语道出症结所在。

面对如今车企在招人时的痛点,行业也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更容易与高速发展的新能源车企相匹配

沈晖表示,目前 汽车 行业人才需求主要在智能美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三电领域,特别是数学人才缺口很大,100万都招不到好的数学大佬。

“面对这种情况,其实我们国内各大高校已经提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理念,并立项建设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等专业,搭建了多学科融合的实践平台。”李瑞峰表示。

在功夫 汽车 看来,除了吸引人才之外,车企如何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也是需要攻克的一大课题。这当中就涉及到车企内部从人员架构到管理机制,甚至再到薪酬体系,激励机制等一系列的改变。

目前,我们看到像吉利、长城等中国品牌都已纷纷从内部机制上进行改革,试图变得更加“互联网思维”,自内而外全面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让合适的人才更能发挥其所用。

(3)功夫拍案

最近 汽车 行业“裁员”新闻频出,背后实则是行业新一轮调整下出现的“负面现象”。

事实上,若企业进行大规模的“人员优化”,也是在变相说明之前招的人太多,这或许是企业高速发展必须承受之痛。如今趁着行业窗口期进行调整也无可厚非。

不过,在这轮人员调整,我们窥见 汽车 行业对未来人才的高涨需求之际,也看到了 汽车 行业未来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全新要求——他们必须是复合型、战略型、创新型人才。

武汉华为汽车销售怎么样

值得去。

1、华为在通信、芯片、操作系统等领域有着强大的技术能力,这些技术能力可以为汽车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和进步。

2、华为在物联网和云计算等领域也有着强大的技术实力,可以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汽车行业中,提供更加智能化和连接性更强的汽车产品和解决方案。

3、华为一直以来都是以高端品质和精细工艺著称,可以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好的使用体验。汽车行业已经逐渐向智能化和电动化发展,华为力图将其在电子领域的优势应用到汽车行业中,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汽车品牌HarmonyOS汽车解决方案,并且已经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展开合作,逐步进军汽车市场,具有一定的潜力和前景。

华为新能源汽车销售需要了解什么

还不错。

华为汽车是华为选择了北汽、长安和广汽三家车企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用了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车,经华为授权使用HI标识,代表HuaweiInside。华为先后参与三款汽车的研发与制造,分别是塞力斯5、极狐阿尔法S以及问界M5。其中,问界M5成绩最为出彩。不到一周,订单突破7000台,超过塞力斯5半年销量之和。

华为新能源汽车4s销售是外包?

要了解店里所有的车型。

首先你必须了解这件东西才能向客人介绍,能够讲出它的优劣之处,才能给客人推荐合适的车辆。

搭配销售手段,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销售。

华为将全盘接手问界汽车销售体系?回应来了

是。华为新能源汽车4s销售营销项目中的职位是华为管理部门进行外包的(属于第三方外包),合同是和第三方外包公司签约。第三方外包公司再派员工到华为手机营销项目进行工作,员工的工资也是第三方外包公司结算。具体就是第三方外包公司与华为签约,华为交付第三方外包公司具体的费用,第三方外包公司再和员工签合同并发工资。

华为汽车卖的怎么样

10月25日,有消息称华为将全面接管问界销售体系,AITO问界所有销售人员将加入华为全资子公司“深圳慧通商务有限公司”,成为华为的编外员工,换签将在明年全部完成。本次换签完成后,华为将进一步控制问界的销服体系,对销售策略、工作流程进行把控。华为线下门店的租金仍然由经销商支付,销售人员的人力成本由华为承担。

今日晚间,AITO问界方面回应第一财经记者称,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销售及服务体验,华为将进一步加大直营门店的建设,相关媒体报道的“华为将全面接管问界销售体系”信息不实。

AITO问界是近期最受业界关注的新能源汽车品牌。9月12日,问界新M7正式上市,这款搭载华为鸿蒙座舱和华为ADS2.0智能驾驶系统的新车单月订单超过6万辆,日均大定超过2000辆。其中国庆期的最后一天,问界新M7单日大定超过7000辆,单日大定超过了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整月销量。

10月25日,AITO问界发布了问界M9的最新“盲订”成绩单,截至目前该车订单已突破1.5万辆。在问界订单增长迅猛的情况下,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1127.SZ,下称“赛力斯”)股票持续暴涨。8月25日,赛力斯股价报收32.04元/股。至10月25日收盘,赛力斯报收81.93元/股。

华为汽车销售起势很快。

华为在全国有超过5000家高端体验店和超过60000家零售与服务网点。而根据信息,问界M5目前在全国共有619家体验中心和120家用户中心。前者提供试驾、整车及相关产品销售,后者在此基础上还有新车交付和保养维修的功能。

但即便只是从5000家门店中选出了700多家来卖车,这个数量也已经高于大多数在中国市场打拼了十几年的主流合资厂商。比如南北丰田现在各自的4S店数量,也就只在600-700家左右。

华为卖手机的强执行力与高效率,给华为卖汽车这种销售要求更高的产品,奠定了基础。而且自开始卖车后,华为也开始密集改造高端体验店,用华为与渠道商联营的合作模式,由渠道商提供资金与场地。

汽车的蓄电池保养周期是多久?

普通的蓄电池又称为铅酸蓄电池。主要优点是电压稳定、价格便宜,但是需要日常维护。正常情况下,原装铅酸蓄电池的寿命是2年,或者2万公里左右,需要定期检查电解液的高度并添加蒸馏水。

现在越来越多的车辆使用免维护蓄电池,顾名思义最大的特点就是“免维护”。在使用寿命内基本不需要补充蒸馏水,正常情况下免维护蓄电池的建议更换周期为3年左右。

标签: #华为

上一篇奥迪a3没有声音怎么解决-奥迪a3没有声音怎么解决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