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招标投标网招标公告-长安汽车数据中心招标

tamoadmin 0
  1. 长安王俊:建立新型供应生态圈非常关键丨汽车产经
  2. 长安是合资车还是国产车
  3. 长安和吉利哪个质量好
  4. 投资40亿泰国设厂,长安汽车强势出海
  5. 长安汽车的工厂在哪里?
  6. 华为“上车”记:车企缘何追捧?

今日,读卖汽车获悉,长安汽车正式发布公告,长安汽车党委副书记、工会王俊升任长安汽车总裁一职。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将不再兼任长安汽车总裁。而相关程序也正在履行中。

其实相关信息早在之前就有端倪,今年6月份,朱华荣正式出任长安汽车董事长,集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总裁三个要职于一身,彼时,就有传闻长安汽车总裁一职将会有新的人选。

根据现有的公开资料我们了解到,王俊12年出生,48岁,硕士学历,历任长安汽车技术中心科研管理处副处长、处长,科技质量部科技管理处处长,长安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市场部部长、销售公司总经理、总裁助理、执行副总裁、党委副书记等职务。在研发、市场规划、企业管理等方面有多年的经验。内部对其评价低调务实且富有创新精神,曾被誉为长安汽车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

长安汽车招标投标网招标公告-长安汽车数据中心招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王俊在长安汽车的过往经历我们不难发现,这位新总裁不简单,不仅懂技术与质量,还了解产品与市场,这就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最大的优势,同样,这也会转化成为长安汽车的优势。

作为曾经的"自主一哥",长安汽车现在正处于关键的转型期,从服务客户向经营客户转型、从传统产品向智能化+新能源产品转型、从提品+服务向提品+服务+出行解决方案转型、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品牌转型是长安汽车曾提出的四大转型目标。在经历了2017、2018、2019三年的"痛苦"调整期后,长安汽车今年似乎正在逐步走出"至暗时刻",迎来新一轮的复苏与发展。而累计用户数突破1900万、2020年1-9月销量突破130万辆的数据无疑是对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的一种肯定,也让长安汽车的转型之路越走越稳。

在全球汽车市场低迷以及面向未来的诸多不确定性的大环境下,如何推动长安汽车自主品牌向上,实现汽车产销超191万辆、同比增长8%的目标,将成为王俊履新之后面临的巨大挑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长安王俊:建立新型供应生态圈非常关键丨汽车产经

近期,由任正非签发组织变动文件,华为成立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隶属于ICT管理委员会管理。在5月上旬,华为发布了王军拟任命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总裁的行政干部任前公示,公示截止日为2019年5月17日,王军此前在华为日本运营商业务部任职。

华为是全球通信领域巨头,但并不是 汽车 行业资深玩家,此次正式宣布进入智能 汽车 领域,距离任正非喊出“华为永远不会造车”的口号不过半年。个中原因,内外有之,但不过是加快了华为进入 汽车 领域的步伐。

BU在华为的组织架构中,是与BG并列的一级部门。至此,华为目前拥有三大BG:运营商BG、企业BG和消费者BG,以及两大BU:Cloud&AI产品与服务BU和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对于华为而言,原先的三大支撑业务运营商BG、企业BG和消费者BG已经较为成熟,在提升这三大业务增量的同时,华为也在不断寻找新的业务机会。而 汽车 领域无疑是一个恰好的选择。

事实上,华为与 汽车 也并非初次照面,除了在通讯模块领域早早进入 汽车 供应链中,近年来与OEM的关系也一直走的很近。

但一向专注本业的华为,并不会盲目去改造整个 汽车 产业链,因为任何行业都是有专业性的,华为必定会从自己擅长的领域开始,逐渐打磨,提升核心竞争力。相比较高调布局智能 汽车 的互联网巨头,慢悠悠的华为,或许同样会演绎“后来者居上”的熟悉桥段。

“我们永远不会造 汽车 。我们是做车联网的模块, 汽车 中的电子部分—边缘计算是我们做的,我们可能会是全世界做得最好的。但是它不是车,我们要和车配合起来,车用我们的模块进入自动驾驶。决不会造车的。因此,我们不会跨界,我们是有边界的,以电子流为中心的领域,非这个领域的都要砍掉。”1月17日任正非在深圳总部接受国内部分媒体访时如是表态。

华为的核心是通讯,从标准制定,到芯片研发,华为所做的事情都是在围绕提升通讯领域的竞争力,硬实力。在车载领域,也是如此。

早在2013年,华为便成立了车联网业务部,推出了车载模块ME909T,在车联网和自动驾驶领域进行了深入布局。其研发的车载通讯、图像处理芯片、模块,在业内多有应用。随后华为在 汽车 领域的各种合作,也是围绕车载通讯展开。

不同于华为,BAT作为互联网公司的代表,各自进入 汽车 领域的时间和切入点虽有不同,但都是以软件为基础。腾讯和百度则分别通过“AI IN CAR车载系统”和“小度车载OS系统”杀入 汽车 领域,希望在车载领域,***互联网优势。

阿里巴巴集团与上汽集团在2014年开展了“互联网 汽车 ”项目合作,促成了2015年与上汽联姻诞下斑马网络,上汽集团和阿里巴巴各占股50%,双方各投资5亿元,意在为 汽车 全行业提供互联网 汽车 整体解决方案。

阿里巴巴除了通过斑马智行系统进入车载业务,还在2014年以10.45亿美元100%拿下高德,在此之前,阿里已经持有高德公司28%股份。导航是传统 汽车 系统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未来的智能网联中,它的重要性还会逐步凸显。

相比较而言,腾讯在 汽车 领域走的最低调,2017年11月,腾讯车联发布了AI in Car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其后升级成为腾讯车联TAI 汽车 智能系统。腾讯董事会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表示,智能网联 汽车 是跨界融合的创新载体,互联网公司与传统公司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腾讯希望成为 汽车 企业转型升级的“数字化助手”。

腾讯的姿态很低,没有要颠覆或者革新 汽车 行业,一如在消费领域的做法,腾讯车联引入互联网生态进车,*** 游戏 、音乐、电台、社交等内容,结合用户兴趣点、用户出行场景,实现个性化推送;整合腾讯系及第三方服务,打通账户体系,实现手机、音箱、车机等多端互联。

百度早在2012年,就将地图业务拆分成立LBS事业部,大大加强投入力度,是百度CEO李彦宏亲自抓的重要产品。只是未过多涉足 汽车 领域,直到目前高德也还是 汽车 后市场的扛把子。

但在互联网三驾马车的十年发展中,百度明显落于下风。因此在自动驾驶的浪潮中,百度的声浪最大,希望以此提振军心。2017年,百度发布发布“Apollo”,宣布开放自动驾驶平台,彼时的百度CEO陆奇表示百度的Apollo开放中包含四个层面的内容:软件平台、硬件平台(车辆控制、传感器)、感知能力以及核心服务(比如高精地图)。未来百度不仅要搭建起整体的解决方案还要共享服务和高新技术,建立一个统一的技术平台。

小度车载OS被百度定义为阿波罗下的一个分支,提供面向量产的完整人工智能车联网系统解决方案。主要聚焦语音交互、车载信息安全、DMS等方面,通过座舱内的智能硬件,体现其能力。

百度比阿里腾讯华为的动作和野心都大,想要做未来自动驾驶的真正核心,只是在自动驾驶真正来临之前,百度要解决盈利的问题。

2018年6月,华为与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PSA)构建的全球最大的前装车联网项目,目标在2020年实现在8大区域上线运营,支持超过1000万互联网车辆,为180多个国家提供移动出行服务,项目的完全落地将成为华为在车联网领域发展的新里程碑。

2018年7月10日,华为与德国 汽车 制造公司奥迪在柏林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将聚焦智能车联网,双方将联袂推动自动驾驶和数字化服务的发展;还将共同在中国无锡开展ltE-V车联网通信标准试点项目。

2018年底,华为与上海 汽车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将紧密合作,共同推进智能出行暨下一代车联网服务和部署,在V2X(车联通讯技术)智能出行服务相关的系统、智能算法、路侧单元开发等新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发;同时,联合开展C-V2X(蜂窝车联网)技术试验与应用示范验证、车载信息通讯终端和模组应用以及相关应用服务平台研发,共同 探索 智能出行服务解决方案。

2019年1月15日,华为与长安 汽车 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双方在智能化领域,双方将更加全面深入地在L4自动驾驶、5G车联网、C-V2X等10余项前瞻技术领域展开合作。此前长安已经与华为有过多次战略合作的签手,包括2018年初的与华为、移动、中移物联网开展LTE-V及5G车联网联合开发研究。

华为与业内诸多知名车企进行战略合作,一直在围绕车联网、V2X展开,但车联网上下游有非常多核心厂商,为了推进核心业务的展开,要建立足够广的生态圈。

斑马网络因为在成立之初,就获得了国内第一车企的支持,并且在AliOS上大获成功,谁也说不准到底是阿里巴巴成就了AliOS,还是上汽成就了AliOS。标榜要成为自主车载OS的斑马网络,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必须得让AliOS得到更多OEM的认可和使用,以避免YUNOS在魅族手机上的重蹈覆辙。

但有道是上船容易下船难,想要平稳度过与上汽的蜜月期,合作更多的自主OEM,阻力重重。因此斑马开始了小心的尝试。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AliOS总裁胡晓明在阿里巴巴云栖大会AliOS峰会上正式宣布AliOS即将开源,他表示:“我们将把在 汽车 、TV、手机以及各种IoT上积累的技术能力开放给所有行业的伙伴,欢迎大家一起来打造AliOS,把它变得更好,为行业做出更多创新。”

2018年斑马网络宣布完成首轮融资,融资额超16亿,同时还宣布了其全面开放战略——技术开放、业务开放、生态开放、股权开放。未来斑马网络将面向整车厂开放深度定制化能力,实现技术开放。同时,将首次开放车载应用平台,积极接入车企及第三方服务商等开发的应用和服务,实现生态开放。

在2017年斑马成功签约神龙和福特的合作中,郝飞起到了决定性推动作用。也因此郝飞后来接棒了斑马CEO的位置,继续完成自主车载OS的梦想。目前斑马已经拥有了包括上汽、神龙、福特、观致在内的多家车企合作伙伴。

腾讯车联的OEM合作伙伴中,自主品牌有广汽、比亚迪、一汽、长安、吉利、威马、蔚来,上汽,还有国际OEM奔驰、宝马、奥迪、通用等。2019上海国际车展中,腾讯车联公布与宝马、奔驰、奥迪、广汽、长安等17家车企展开合作,45款车型正在落地。由腾讯、长安合资建设的梧桐车联发布了全新的TINNOVE 汽车 智能系统。

百度在合作车企方面,快人一步,在阿波罗成立之初就有有奇瑞、一汽、长安、长城等自主OEM厂商,随后也有众泰、猎豹、福田、东风、拜腾、车和家等厂商,也吸引了大众中国、沃尔沃、宝马、PSA等全球OEM。在吸引OEM的路上,百度独树一帜。但如此众多的OEM,是否真的有效果?还要看其提供的技术什么时候能够落地商用。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百度同零部件供应商的合作生态中。

华为将为 汽车 企业提供基于MDC(移动数据中心,Mobile Data Center)的车载计算平台和智能驾驶子系统解决方案;基于华为云的自动驾驶(训练,仿真,测试)云服务Octopus;4G/5G车载移动通信模块和T-BOX及车载网络;HUAWEI HiCar人-车-家全场景无缝互联解决方案。

这其中,离不开传统的车联网产业链中的供应商。

2018年10月10日,华为与上海博泰签署了双方基于华为OceanConnect平台的战略合作。这是华为在与众多车企开展战略合作之后,首次与车联网企业公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华为OceanConnect平台,展开车联网领域的云计算、大数据、AI人工智能、车联网、无人驾驶等领域的合作,提供面对全球市场的车联网软件与云端平台。

此外,四维图新是传统 汽车 导航地图背后的数据支持者,双方的合作也将围绕云服务平台、智能驾驶、车联网、车路协同、车载计算与通信五个领域展开。BAT希望做未来智能车联生态中的一级供应商,通过携手传统的供应商,放大软件的能力和价值。在这方面,互联网巨头有自己的优势,不足之处也会迅速用资本的方式建立各自的堡垒。比如四维图新就被腾讯入股,高德被阿里收购等等。

2018年3月18日,斑马网络与博世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未来双方将在 汽车 多媒体软硬件、车队出行等领域展开协作,共同拓展适合中国智慧出行场景的解决方案。据斑马CEO郝飞介绍,除了博世之外,斑马还与大陆、伟世通、安波福等车企核心供应商均有战略合作协议。

腾讯车联目前是提供的基于语音、信息 方面的服务,因此在目前这个阶段还未宣布与tier1的合作,在软件日趋重要的未来,腾讯的智能车联系统将会助其成为软件Tier1。而腾讯自身孵化的自动驾驶团队,则是另外一个战略。

2016年6月,华为宣布与英国沃达丰集团成功开展了使用NB-IoT(基于蜂窝的窄带物联网)的物联网停车试验。沃达丰是世界第二大移动运营商,在巴塞罗那举行的2017年世界移动大会上,沃达丰与华为在欧洲首次演示了V2X(C-V2X)的新技术。沃达丰首席执行官奥尔多?比西欧(Aldo Bisio)于2018年年底在米兰举办的沃达丰5G论坛上,表示"华为是5G网络的最佳合作伙伴,将会继续与华为合作。”

2016年,德国电信与华为进行了“联合运营”,双方联手搭建了开放电信云,奔驰、宝马很顺利、很快完成了云计算升级。

2017年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期间,华为与移动携手上汽集团共同签署了下一代车联网协议,并已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领域展开合作。2018年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期间,双方协同公安部交科所等单位在江苏无锡建设上线了国内首个车联网(LTE-V2X)城市级智能交通示范应用样板工程。车展期间,移动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面向智能交通暨5G车联网展开深度合作,推动5G在车联网及智慧出行领域的深度落地。

2017年12月7日,联通智网 科技 与华为举行车联网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5G/LTE-V2X、车联网平台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加速LTE-V2X应用测试及验证。知晓运营商重要性的,不止华为,事实上早在2009年,博泰就与中国联通创造了全球第一台3G互联网 汽车 ,率先使用了3G通讯网络的车联网系统。

BAT同通讯运营商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之于华为般紧密,在当前的发展态势下,BAT更多是基于基础设施之上提供相应的软件服务。

手握OEM、供应商、运营商三大重器,为华为大手笔布局车联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还不够。

华为与中汽中心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 汽车 智能网联、车载计算平台等方面,围绕技术创新、行业标准、试验认证、产业生态等关键领域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 汽车 行业数字化转型。中汽中心是国家 汽车 行业重要智库和平台,在行业服务、标准法规、政策研究、试验认证、工程技术研发及 汽车 大数据等方面具有深厚沉淀。

任何一个行业走到最后,都会趋向于标准制定,诚如华为在通讯领域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国内车联网标准的发展和制定,华为也不愿意缺席。

华为不会造车,但在 汽车 四化的背景下,一定会利用核心优势,抓住 汽车 产业链变革中的红利。其中的奥秘全在任老的一句话里“跨界这个问题,我们是永远都是不会做的。”

这种风格在进入 汽车 产业链中也一脉相承,做自己擅长的,跟业内实力派选手合作,赚最多的铜板。

在中美贸易战激战正酣的时候,任正非签发华为组织变动文件,批准成立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部门,隶属于ICT管理委员会管理。该文件指出: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成为面向 汽车 的增量ICT(ICT全称为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即信息通信技术)部件供应商,帮助企业造好车。

华为此番宣布,其实也是基于自身核心业务的拓展,并非跨行要进入 汽车 制造业、以及自动驾驶。对于BAT而言,事实上有非常值得借鉴的地方,专注于自己所擅长的能力,长时间专注打磨,时间久了便能站在食物链的顶端。

长安是合资车还是国产车

10月15日,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在2021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表示,2021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中国汽车品牌如何在智能化、电动化的进程中,建立与传统供应链区别更大的新型供应生态圈非常关键。

王俊还强调,新型供应生态圈以用户为中心,以价值提供为导向,呈现一个开放共赢的立体互联网状结构,按需求进行精准、灵活的配置。

长安汽车总裁王俊

他指出,传统匹配取环环相扣的串联模式,比如整车厂选择芯片厂,芯片厂找软件开发厂,逐级拓展。他认为,新型供应生态将变成并行工程,减少中间环节,最大程度地提高配置效率。

“在新汽车产业生态中,整车产品仍然是整车厂必须承担的主体责任,唯一须主导完成的生态闭环。在新型供应生态中,整车也成为承接上述新价值创造的重要平台。”王俊表示。

10月9日,长安汽车对外发布的最新销量数据显示,9月长安汽车整体销售188258辆;1-9月长安汽车销量累计突破173万辆,同比增长26.4%。

在芯片短缺有望逐步缓解的大背景下,部分行研机构对长安汽车保持了稳定且正向的预期,认为在接下来的时间中,长安汽车得益于大环境的改善,将有望推动销量提升进而影响利润预期。

以下为王俊演讲全文: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和大家探讨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方向,携手构建安全可靠的汽车供应新生态。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拥抱变化 融合创新 共筑中国汽车新型供应生态圈

第一,产业变革 正视新动向,机遇万千,助力新格局。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的生产要素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汽车产业加速融合,汽车产业得以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方面进一步变革发展,以“软件定义汽车”为特征的新汽车产业加速形成。

生产要素的变化反映出供给侧的全面变革。对于中国汽车品牌而言,在跨步挺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携手构建安全可靠的新型供应生态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中国汽车供应链渐趋完善? 全面助力新发展格局?

从中国汽车产业现状来看,自2010年至今,中国汽车产销已连续十年位居全球首位。汽车产业链布局日趋完善,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深度融入全球供应生态,成为重要的生产和供应基地。逐渐以大型整车企业为核心,形成一定的产业链集群效应。不仅推动中国汽车品牌的健康发展,更为全球汽车产业做出重要贡献。

早在去年3月份,面对疫情,中国汽车产业迅速进行配置,顺利实现复工复产,加强了国内产业链的循环,为推进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助力。

同时,高水平的开放,又促进了国际供应链的循环,对于支持全球汽车产业复苏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汽车供应链正发挥着“国内和国际双循环”节点的积极作用。

2.中国汽车供应链尚存短板? 亟需构建可持续能力

当前中国汽车产业供应链尚未实现完全贯通,面对汽车“新四化”趋势,“缺芯、少电”的情况还很突出,“多硬、缺软”的特征非常明显,某些关键环节存在断点、堵点、痛点风险,使得我们助力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速度有所减缓。

受疫情影响,部分国家及零部件企业仍未走出阴霾,停产状态频发,引发“断供”风险。如马来西亚等地,因疫情封锁措施导致全球货物贸易难以顺畅运行,在运输成本飙升和部分零部件短缺的背景下,全球供应链形势进一步恶化。如果中国汽车供应链能够实现完全垂直整合,也会对改善全球供应链紧张形势发挥重要作用。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和“碳达峰”“碳中和”双碳国策推动下,来自供应链的挑战其实蕴含着无限机遇。加速构建完整、通畅、可持续的新型供应生态圈,实现全产业链的整合,不仅中国汽车产业会受益良多,全球汽车产业也将因此实现更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二,自我革命 推动新发展,合作共赢,勇攀新高峰。

出于对行业的预判和思考,为了更好地把握机遇,直面挑战,早在2017年,长安汽车主动拥抱变革,开启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如今已迭代升级至4.0我们强调将软件能力和效率打造为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面对汽车产业的新趋势新变化,基于公司战略和用户需求,我们对于未来的汽车产业和供应生态有着自己的思考。我们认为,未来的汽车产业将不再是传统制造业,而是新兴高科技产业——这意味着汽车产业的供应生态也将面临全面革新和变化。我们将这种趋势称之为“新汽车 新生态”。8月底,我们发布了“新汽车 新生态”战略,全面呈现长安汽车未来发展蓝图。

1.“新汽车 新生态”重新定义供应生态圈

汽车行业正积极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新汽车 新生态”成为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汽车“新四化”趋势的加深、双碳目标的推进以及用户接受度的不断提高,智能低碳汽车的市场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与之密不可分的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电子电器架构、操作系统、软件应用、云端大数据等供应需求将大大拓展关键覆盖领域,数字化成为汽车产业生态圈的方向,汽车供应链将面临全面重塑,国内外零部件企业也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我认为,未来的供应生态与传统供应链存在本质区别,中国汽车供应链将实现从“传统供应链”到“聚合产业链”再到“共赢生态圈”的发展历程。传统供应链是一种链式结构,按上下游之间不同的责任分工进行匹配;聚合产业链以整车企业为核心,辐射周围供应商伙伴;而新型供应生态圈则打破了以上两种结构,以用户为中心,以价值提供为导向,呈现一个开放共赢的立体互联网状结构,按需求进行精准、灵活的配置。这种新型生态圈有几个重要特征:

2.新型供应生态圈的重要特征

与传统供应链相比,首先,主体角色定位发生变化。传统供应商市场主要面向整车厂,并不直接面向终端用户。是一个To B的逐层传递价值的结构、最后由OEM将产品传达给终端用户的商业关系;而新型供应生态圈中的主体供应商,将借助整车平台,增加多通路直接面向C端用户的选择。就像手机APP开发商和智能手机厂商之间一样,二者并非直接建立买卖关系,而是一种共生共赢的角色定位。

其次,价值创造途径发生变化。对于整车厂及供应商伙伴来说,新生态圈中的用户对于整车产品的一次性消费不再是价值实现的终点,而是双方价值创造的新起点。整车厂及供应商伙伴将基于“新汽车”为用户提供可持续的个性化服务,价值创造周期将大幅延长。在此过程中,价值分享也将按各主体贡献度的不同进行差异化分配。

再次,配置逻辑发生变化。当然这些变化不是一触而就的。传统匹配取环环相扣的串联模式,比如整车厂选择芯片厂,芯片厂找软件开发厂,逐级拓展;而新型供应生态将变成并行工程,减少中间环节,最大程度地提高配置效率。

最后,数据流、信息流、现金流也将全面重构。随着新型供应生态的不断发展,产业链上下游在数据流、信息流、现金流的输入与输出方面将实现更多触点。

在新汽车产业生态中,整车产品仍然是整车厂必须承担的主体责任,唯一须主导完成的生态闭环。在新型供应生态中,整车也成为承接上述新价值创造的重要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未来的汽车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的交通工具,而在真正意义上衍变成大型移动智能终端、数据集载体、能源储能单元和移动多功能空间。

长安汽车正由传统汽车产品生产者向智能出行生活圈供给者进行转变,致力于推动构建新的商业共同体和供应生态圈。未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携手共赢、融合发展,助力开启新型供应生态圈新时代。

第三,尊重信任 畅通链路——携手供应链,打造共赢链。

长安汽车一贯重视与合作伙伴间的关系。去年疫情伊始,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在第三次创业的指导下,与合作伙伴多方携手、融合发展,积极打通上下游生态圈,拉动复产,保障各个环节的健康良性发展,实现厂商共赢。

首先,我们贯通供应生态圈。面对疫情,我们第一时间成立了十大协调小组,在及相关单位的指导下,率先复工复产复市。同时全面排查全球供应商零部件短缺情况,与供应商携手,通过开展海外寻源、实施代替方案等举措,全面消除生产断点,共同渡过了那段“至暗时刻”。

我们深入推进“北斗天枢”和“香格里拉”,积极推进在智能化和新能源领域的探索,优化供应生态。已掌握500余项关键技术,其中48项为国内首发。长安汽车去年便兑现了新车100%联网的承诺,当前已累计投放智能网联汽车152万辆。

在第三次创新创业指导下,长安汽车实现健康稳定发展。今年1-9月,长安汽车集团销量突破170万,同比增长26.4%,好于行业平均17.7个百分点;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量突破135万,同比上涨30.6%,好于行业平均21.9个百分点。

未来,我们以效率、效益、规范为核心,发挥集团优势,围绕供应、成本分析构建购关键竞争能力,建设价值共享、高效协同的供应生态圈,构建厂商利益共同体实现携手发展、共赢进步。

第四,补短铸长,共建新生态,融合创新,共赢新未来。

202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汽车品牌如何在智能化、电动化的进程中建立与传统供应链区别更大的新型供应生态圈,非常关键。为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促合作,共筑数字化供应新生态。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相关的供应链体系在加速构建,数字化供应链将逐渐成为汽车产业生态链上的主牵引。中国汽车品牌应积极主动推进产业链数字化发展进程,加速与传统生态链的创新融合,补短铸长,在实践中构筑数字化供应新生态。

二是稳供应,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

受疫情影响,半导体供应进一步紧缩。加强国际合作,稳定巩固传统供应链安全的同时,将产量尽快拉回到正常轨道上来是当务之急,这也是构建未来新型供应链生态圈的前提和基础。

三是建能力,转变“多硬缺软”产业现状。

中国汽车供应链“多硬缺软”的情况仍会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然而,这也将是供应链行业重新洗牌的一次契机。在稳供保供的同时,携手合作伙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破传统供应链壁垒,构建芯片、软件等核心技术能力,共筑中国汽车新型供应生态圈,将有利于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朋友们,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其中更蕴藏着波澜壮阔的历史机遇。长安汽车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各位合作伙伴一道,坚定信心,深化合作,携手奋进,融合创新,构筑汽车供应链命运共同体,共同推动中国汽车品牌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人类美好出行梦,贡献长安力量。

科技长安·智慧伙伴!

谢谢大家!

长安和吉利哪个质量好

长安属于国产车。

长安是一个自主品牌,生产的全是国产汽车。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安汽车。在重庆、北京、河北、合肥、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和德国慕尼黑建立“六国九地”各有侧重的全球协同研发格局。

2014年,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产销累计突破1000万辆,成为第一家跨入“千万俱乐部”的中国品牌。2018年4月,长安汽车正式对外发布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以打造世界一流汽车企业为目标,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2022年8月29日,在长安汽车第二届科技生态大会上,长安汽车正式对外发布长安汽车智能品牌“诸葛智能”并首度亮相“新汽车”CD701原型车。

长安全球研发中心

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位于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于2019年4月9日正式投入使用。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占地1000余亩,是一个整合全球的开放式共享智慧研发平台,拥有设计、试验、管理等7大功能,涵盖仿真分析、噪声振动、碰撞安全等12大领域,含有混合动力、空调系统、非金属材料等180个实验室以及运用云技术打造的全球数据中心。

全球研发中心正式开放,标志着长安汽车迈入“开放共享,全球协同”研发4.0时代。

投资40亿泰国设厂,长安汽车强势出海

长安汽车跟吉利汽车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太大,如果非要在其中选择一个的话,那么我选择吉利汽车。虽然吉利汽车一直在提高自己的实力但是吉利汽车还是存在一些小毛病,比如变速箱异响油耗较高,都是很多车主朋友们所公认的。所以在车的质量上面很多车主认为吉利与长安根本没法比。

说起长安汽车,它的前身可是上海洋炮局,距离今天可是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可谓是一位老品牌了。长安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他本身是国营性质,品牌是很可靠的,再加上质量性能非常不错,因此赢得了很多人的喜爱,同时它也是我们国内首家生产和销售破百万的车企。

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长安汽车虽然在中国的市场上非常不错的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受到车主抱怨最多的就是长安汽车的车身生锈问题,虽然这些问题主要出现在一些低端车型上面,并且后来长安也积极取了措施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是后来又出现机油增多的问题,而且解决方案也让很多相信长安汽车的车主朋友们不满意,这让很多想要购买长安汽车的车友朋友们变得忧郁。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长安汽车会办的更加好,会去避免这种问题的再次发生。

而吉利汽车在最起初的时候其实就是一家普通的民营汽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为今天的样子,主要是因为吉利汽车注重低端市场,生产出来符合广大车主需求的汽车,但是现在吉利收购了沃尔沃,自身实力提高了一大截,并且推出了走走中高端的领克,帝豪等汽车。

长安汽车是中国汽车四大集团阵营企业,长安系中国品牌用户突破1700万,领跑中国品牌汽车,推出了CS系列、逸动系列、睿骋系列等一系列经典产品,并与福特、马自达、标致雪铁龙建有合资公司。

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位于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于2019年4月9日正式投入使用。

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占地1000余亩,总投资达43亿元,是一个整合全球的开放式共享智慧研发平台 ,拥有设计、试验、管理等7大功能 ,涵盖仿真分析、噪声振动、碰撞安全等12大领域 ,含有混合动力、空调系统、非金属材料等180个实验室 。

以及运用云技术打造的全球数据中心? 。全球研发中心正式开放,标志着长安汽车迈入“开放共享,全球协同”研发4.0时代? 。

以上内容参考: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_百度百科

长安汽车的工厂在哪里?

“在泰国投资40亿,建立右舵车生产基地!”4月18日,2023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拉开帷幕,长安汽车全系新能源产品强势集结,创新前沿技术悉数亮相。

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在重磅发布海外战略“海纳百川”时透露了长安汽车泰国设厂。

泰国设厂的,也是长安汽车强势出海的关键一步,长安汽车正在全速向世界级品牌迈进。

出海战略稳中求进

此次上海车展长安展台,围绕香格里拉、北斗天枢和长安创新设计标签以及新发布的“海纳百川”四大主线展开。全方位展现出长安汽车强大的技术储备与产品能力,向海内外客户传递出坚定转型、加速出海的底气和实力。

长安汽车的海外战略“海纳百川”格外受到关注,成长于西南腹地的长安,现在已经具备足够的市场规模、技术储备、体系实力和品牌影响力,足以支撑长安汽车布局全球发展。

朱华荣在车展现场也透露了具体的海外布局。长安汽车将着力推进“五大布局”。

一是加快产品和产能布局,长安汽车将把高品质的智能低碳产品布局全球。到2030年,将推出不少于60款全球产品。第一,推动“全球产品同步开发+区域差异化开发”相结合,未来,同一款车型,将会有中国版、美洲版、欧洲版等多种版本,实现“一区一策、一国一策”。如南美洲和中东区域,仍将以传统汽车为主,欧洲和东盟区域将主推新能源车型,在南美洲、东盟、澳新等区域投放皮卡;第二,致力于打造“全球经典车型”,到2030年,力争打造2款全球销量突破50万辆级的产品。打造不少于2款全球销量突破30万辆级的产品;第三,海外布局超过50万辆的产能。泰国基地首期产能10万辆,二期将增加至20万辆。还将适时在欧洲、美洲等地布局制造基地,完善产能规划。

二是强化品牌建设布局,海外市场将以长安品牌为主,持续打造智能、低碳、设计等品牌标签,并持续强化企业品牌与产品推广的联动,加强深蓝品牌、阿维塔品牌海外建设。同时,加大海外市场广宣投入,联动合作伙伴参与全球大型品牌活动,提升长安汽车品牌影响力。

三是加强营销服务布局,到2030年,长安汽车将在海外市场构建20余个本地化营销组织,海外网点数量突破3000家。并将积极探索效率高、成本低、用户体验好的直通直联新营销模式。

四是加快完善市场布局,将加快布局欧洲、美洲、中东及非洲、亚太、独联体五大区域市场。2030年之前,将进入全球90%以上的市场。2024年,长安汽车将完成东盟和欧洲两大重点区域市场的进入。还将在泰国投入40亿元,布局全球“右舵生产基地”,覆盖澳新、英国、南非等全球右舵产品市场。将用2-3年的时间,完成欧洲主要市场的布局。到2030年,长安汽车在欧洲市场销量将突破30万辆。

五是加强组织、人才布局,加强组织建设,基于市场布局,长安汽车将成立东南亚事业部,欧洲区域总部,还将适时在美洲、非洲等区域建立区域总部。同时,加强人才引培,将在全球范围内引进国际化人才,加大海外各区域本地化人才聘用。

朱华荣在发布会上表示:到2030年,长安汽车海外市场将实现“四个一”的发展目标,即海外市场投资突破100亿美元,海外市场年销量突破120万辆,海外业务从业人员突破10000人,将长安汽车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汽车品牌。

开启出海关键年

泰国投资设厂是出海关键年的重要举措。《车圈能见度》今年在泰国考察期间,就获悉长安汽车早在去年就在曼谷设立了办公室推进长安汽车落地的事宜。

出海现在已经成为车企的共识,长安汽车也基于自身实力的壮大强势出海。

最新的销量数据显示,2023年3月,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售20.9万辆,环比增长28%,成为中国品牌3月销量冠军。近年来,长安品牌汽车销量逐年大幅提升。2022年,产销突破187.5万辆,同比提升6.8%,占集团销量80%。预计2023年长安品牌汽车销量将突破200万辆。

同时,长安品牌汽车市占率逐年提升,已从2019年的5.17%上升到2022年的6.98%,今年一季度市占率占全行业的8.54%。经营质量持续向好,其中长安品牌利润占比达85%,成为新的盈利支柱。企业已由规模增长向“规模+效益+价值提升”的高质量发展转变。

不仅如此,长安汽车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研发水平名列前茅。构建起“六国十地”全球研发布局,建设有16个技术、产品研发中心,拥有全球30个国籍的工程技术团队1.7万余人。

2022年新增申请专利4910件,其中发明专利3548件,同比增长195%,2022年长安汽车在智能化技术领域的专利公开量排名第一。研发能力十二年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评价中名列行业第一。快速开发智能、新能源等新产品,近3年一共投放40款新品。

近年来,长安汽车品牌布局不断优化,品牌价值向新向上。长安汽车推出深蓝、阿维塔电动车品牌,与长安品牌一起形成了相互支撑的品牌架构。长安乘用车产品均价逐年递增,近五年共提升22.9%,其中阿维塔产品售价已突破40万元,深蓝SL03已成20万级新能源产品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一直致力于客户体验的提升,作为长安最重要的战略,客户服务“一号工程”正在推动长安汽车从产品致胜向“产品+服务”并重发展。长安连续两年获得J.D. Power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中国品牌第一,连续两年获得中消协、中质协满意度评价中国品牌第一。

在坚定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的道路上,长安汽车步伐稳健、战略清晰。立足中国蓄势跃迁,锚定全球开启新篇。在国产汽车出海的重要关口,恰逢其时地发布海外战略“海纳百川”,以国内良好势头牵引海外市场,以全球化布局谋划未来发展。

据悉,泰国工厂设立之外,根据市场布局,长安汽车还将设立东南亚事业部。这意味着,长安汽车未来在东南亚或许还有更多举措。

秀出“全电”实力

疫情三年之后,上海车展有了不同往常的味道。

几年前,还是燃油车占据主角,而今则是新能源大秀。一些传统车企甚至都选择携带全系列新能源车参展,市场销售主力的燃油车深藏阁楼。

此次上海车展,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赋能下,长安汽车最新产品与创新技术悉数亮相,智电iDD 家族的第三代CS75 PLUS智电iDD、UNI-V智电iDD、UNI-K智电iDD、欧尚Z6智电iDD四大明星车型“成团”集结,深蓝S7、深蓝SL03双子星产品矩阵联袂登场,以及长安Lumin、览拓者EV等全系电动电气化产品倾力出击。

此外,展台上还有两款闪耀夺目的概念车。其中,概念车VIIA通过长安全新设计语言“纵横万象”,释放来自未来座驾的纵之力,为用户打造最为独特的五感沉浸式体感,构建可变化且具有开放性的自由空间。另一款是基于SDA架构打造的长安CD701原型车,全面由仿生设计向纯数字设计升级,外观设计上是兼具SUV的大气强壮感和皮卡的越野炫酷元素的“全新物种”,在内饰设计上是带来全新“五感”体验的“移动家居”,集中展现了长安汽车未来智能与美学的前行方向。

车展现场,朱华荣发布了长安汽车总体发展目标:到2030年,力争实现集团销售50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销售400万辆,海外销售120万辆。

要实现这个目标,推进海外战略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长安在东南亚等地的行动,或许还会进一步提速!在《车圈能见度》看来,不管左舵还是右舵,市场需要就有长安造。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圈能见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华为“上车”记:车企缘何追捧?

重庆、河北、江苏、江西4大国内产业基地,11个整车和2个发动机工厂。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老巢)。

长安铃木汽车有限公司,产雨燕羚羊奥拓sx4等车,长安福自达汽车有限公司,福特福克斯三厢及两厢、福特麦柯斯S-MAX、福特蒙迪欧-致胜、马自达3和Volvo S40,长安福自达南京公司产马自达2,长安福自达发动机公司 。?

南京长安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微型车,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生产小客车、小卡车等微型车。长安五厂(渝北汽车制造厂)在市区乘坐轨道交通3号线(江北机场方向),?在回兴站下车

长安汽车的其他介绍:

长安汽车的前身是上海洋炮局,由洋务运动发起人李鸿章于1862年(清同治元年)12月授命英国人马格里和中国官员刘佐禹在上海松江城外一所庙宇中创办。

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位于重庆两江新区鱼复工业园,于2019年4月9日正式投入使用。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占地1000余亩,总投资达43亿元,是一个整合全球的开放式共享智慧研发平台。

拥有设计、试验、管理等7大功能,涵盖仿真分析、噪声振动、碰撞安全等12大领域,含有混合动力、空调系统、非金属材料等180个实验室,以及运用云技术打造的全球数据中心。全球研发中心正式开放,标志着长安汽车迈入开放共享,全球协同研发4.0时代。

文?|?蘧毛毛

编辑?|?施智梁

2013年12月4日,华为在上海浦东四季酒店举办了华为车载模块新品ME909T发布会,邀请100余位车联网产业链企业代表、媒体到场见证。会上,华为终端有限公司MBB(移动宽带业务)产品线副总裁刘晓滨兴奋地宣布,华为要正式进军车联网了。

这是华为进军车联网领域的开端。“华为终端只会聚焦于自己擅长的车联网通信解决方案,不会越出这条边界,其他的都交给合作伙伴。”彼时,刘晓滨介绍称,华为拥有强大的全球通信技术支撑能力及全球运营商准入能力,凭借在通讯领域的优势,可以帮助客户快速的发展车联网产业链上的其他应用,降低使用无线技术的门槛。

2020年11月25日,华为内部网站心声社区发布了由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签发的华为EMT决议2020007号《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在《决议》中,华为重申不造车,聚焦ICT业务,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据了解,华为主要为车企提供包括3G/4G(未来5G)网络、通信模组、车联网平台、云数据中心等ICT技术。“这两年来,尽管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但我们要清楚,打造ICT基础设施才是华为公司肩负的历史使命,越是在艰苦时期,越不能动摇。”任正非在《决议》中写道。

一直以来,关于华为造车的声音不绝于耳,华为高层也在公开场合多次否认。仅在一个月前的10月30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在智能汽车方案HI品牌的发布会现场再次重申,华为不造车,目标仍然是帮助车企造好车。这一次,任正非的否认更加决绝:“以后谁再建言造车,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是华为进军车联网领域以来多次重申的目标边界。在这7年时间里,华为多次梳理了旗下的汽车业务,汽车业务的地位在华为内部的重要性也一再提升。面对巨大的车联网蓝海,华为不只是旁观者,而要做深度参与者。

不可更改的战略:不造车

除了最高层重申不造车,《决议》还做出了两项决定:

1、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IAS?BU)的业务管辖关系从ICT业务管理委员会调整到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同时任命汪涛为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成员。

2、重组消费者BG?IRB(产品投资评审委员会)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将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的投资决策及组合管理由ICT?IRB调整到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任命余承东为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

《决议》强调,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和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要坚持华为不造车的战略,且无权改变此战略。

通过此次部门调整,华为的汽车业务走向了更重要的位置。在此之前,华为对旗下的汽车业务已经进行了多次梳理。

不久前的10月30日,华为在上海举行了一场颇受关注的新品发布会——旗下最强智能手机Mate40系列公布国内售价并正式上市。在发布上,王军发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英文全称Huawei?Intelligent?Automotive?Solution),旨在以全栈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与车企深度合作,打造智能网联电动汽车。

据了解,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和5大智能系统: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

HI品牌也将提供全新的算力和操作系统,包括三大计算平台,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智能座舱计算平台和智能车控计算平台,以及三大操作系统A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HOS(智能座舱操作系统)和V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王军称在算力和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汽车就可实现软件定义,持续开发新的功能。

有观点认为,此次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I,意味着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布局的进一步完善,从原先零散的产品走向系统化、品牌化的方案。在此之前,华为的汽车业务更加分散。随着华为智能汽车领域布局的纵深,华为内部汽车业务的整合和调整也在加快。

2014?年,华为成立了“车联网实验室”,致力于汽车互联化、智能化、电动化和共享化的技术创新,延伸华为“端、管、云”的?ICT?能力,并面向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应用场景储备技术。经过数年的发展,华为与东风、上汽、北汽等多家车企达成了战略合作。2018年,华为战略部门宣布车联网成为华为的战略重点。

进入2019年,华为车联网业务的发展明显加快。2019?年?5?月,华为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并吸引原北汽集团党委常委、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加盟,由他担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BU)副总裁。同年,华为正式发布其过渡阶段解决方案HiCar系统。

可以预见的是,此次由余承东亲自挂帅智能终端与智能汽车部件IRB主任,后续华为智能汽车业务发展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梳理整个过程可以发现,华为在不断明确自身汽车业务的定位和边界,汽车业务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凸显。

对此,华为轮值徐直军就曾公开表示,今年已经往华为汽车业务投入了5亿美元,并且在8年内不考虑盈利。

华为为何成为车企宣传点?

争夺智能网联汽车这块蛋糕的,不只是华为一家。华为与各家车企的合作深度也是各不相同。

长安证券将华为与车企的合作分为三个层面:1、生态层面,嫁接华为生态的?Hicar,这个层面华为基于鸿蒙?OS?和应用框架实现手机和汽车连接,搭载与?AI?引擎结合的前装产品?HMS?for?Car,和鸿蒙?OS?2.0?系统的硬件产品车载智慧屏。2、增量部件层面,华为通过其在零部件方面的成本优势可以切入硬件方面的供应。其中,华为在5G、射频领域、电动领域等的技术积累使得其具备较强的竞争力。3、平台层面,华为提供自动驾驶计算平台?MDC,将自己的传感器、执行器及应用算法等与合作伙伴更深融入。

目前已经形成一种现象,如果说车企的智能解决方案供应商是华为,这件事情本身已经足够成为宣传点。

举两个华为深度合作的例子:ARCFOX和长安汽车。北汽新能源的高端品牌ARCFOX在新车打造之时,便将华为作为三大核心基因之一。ARCFOX方面认为,“软件定义汽车”,与华为的深度绑定成为ARCFOX的核心卖点以及差异化体现。

11月14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公开透露将携手华为、宁德时代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和高科技的高端产品。长安汽车将此次三方联合创建的全新汽车品牌定位为智能汽车高端品牌,可见华为的重要性。

目前来看,华为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今年5月,华为宣布联合首批18家车企正式发布成立“5G汽车生态圈”,加速5G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商用进程,共同打造消费者感知的5G汽车。

首批名单包括,一汽集团(一汽红旗、一汽奔腾、一汽解放)、长安汽车、东风集团(东风乘用车、东风小康)、上汽集团(上汽乘用车、上汽通用五菱)、广汽集团(广汽新能源)、北汽集团(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城汽车、奇瑞控股、江淮汽车、宇通(客车)、赛力斯、南京依维柯、T3出行等。

此外,华为HiCar的合作车型已经达到了150余款,2021年将有超过500万台车预装华为HiCar。车企与华为合作的新车还没有上市,但已经成为车企的重点宣传点。究其原因,一方面,华为在5G等技术方面的优势已经深入到消费者层面;另一方面,华为开发的架构和模式正在颠覆当前高度定制化的汽车商业模式。

国金证券研究认为,华为的?CCA+VehicleStack?架构从长远的设计理念来看,目标是实现软件跨车型、跨车企的升级和复用,以及硬件的可拓展、可更换,甚至是传感器的即插即用。此外,该架构力求构建可信的安全体系,具体包含整车的数字安全、网络安全、功能安全与隐私保护,使汽车成为持续创造价值的平台。当汽车销售给消费者后,可以像智能手机一样在汽车平台上购买更多的应用和服务,为整车厂和开发商提供持续盈利的空间,从而形成一个正向的商业循环。

基于此,华为已经跻身于汽车智能解决方案的头部Tier?1以及合作车辆的核心卖点。

华为能否颠覆?

事实上,华为的汽车业务并不是独立发展,华为试图打造的是“1+8+N”的全场景体验模式。

所谓“1+8+N”的全场景体验,1是指手机,8是指车机、音箱、耳机、手表/手环、平板、大屏、PC、AR/VR,N则是泛IoT设备,丰富的产品将为华为搭建一套完善的5G服务生态体系,覆盖华为全场景生活模式。

在此前的华为组织架构中,华为内部分为三大BG和两大BU:分别是运营商BG、企业BG、消费者BG?和?Cloud&AI?BU(云业务)、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今年年初,任正非亲自签发公司文件,将Cloud&AI升至华为第四大BG,并由侯金龙担任Cloud&AI?BG总裁。在荣耀手机业务剥离之后,华为消费者BG的业务将出现空档。新的调整之后,华为的汽车业务正好填补了这个空档。

华为在手机业务的霸主地位也将为其汽车业务提供更多想象空间。在2020北京车展上,华为在智能座舱展示了鸿蒙车机OS软件平台、鸿蒙车域生态平台及座舱智能硬件三大平台,主要特性为:系统平台化、硬件模块化、接口标准化;硬件可替换、软件可升级、应用可扩展;降低车企对座舱系统的集成与开发难度等。

有观点认为,由于鸿蒙系统打通了物联网和手机操作系统,鸿蒙很大的机会也在于车联网领域,这中间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至2030年,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将超过5000亿美元。

事实上,在华为入局车联网的2013年,车联网已经成为汽车行业最火的关键词之一。在2013年华为的车载模块新品ME909T发布会上,来自Strategy?Analytics的全球汽车行业资深高级分析师Roger?Lanctot说:“如果新能源造就了当下的汽车产业革命,那么车联网,将掀起下一轮汽车革命。”

如今来看,由车联网掀起的汽车革命仍然方兴未艾。在2020年11月院办公厅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2021-203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智能终端、储能单元、数字空间转变,带动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改造跃升,有效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智能交通体系和智慧城市建设,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巨大增长潜力。”

总体来看,传统主机厂多年来面对零部件企业的强势地位与优越感已经不适用带入车联网领域,车联网领域的Tire?1地位也将进一步凸显。但是不可忽略的事实是,汽车行业仍缺乏对用户有足够吸引力的车联网产品,大多数汽车用户还不能够摆脱对手机导航的依赖。

未来,华为打造的汽车全场景模式能否颠覆车联网领域,行业拭目以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华为

上一篇十堰汽车博物馆最新消息-十堰汽车博物馆最新消息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