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校招待遇-理想汽车2021校招

tamoadmin 0
  1. 大学毕业后怎么找工作,找工作难不难?
  2. 李想的正反面|汽车产经
  3. 2022年,小鹏汽车的狂奔与失落
  4. 车企抢人大战升级:“全员”竞业,校招“内卷” | 汽车产经
  5. 大学学的金融专业,毕业了可以选择哪些工作?

叮咚买菜回应管培生每天12小时体力活

叮咚买菜回应管培生每天12小时体力活,叮咚买菜回应称对于“咚力生”,也会根据他们的专业方向进行轮岗划分,并定制相关岗位技能、管理能力的培训方案,叮咚买菜回应管培生每天12小时体力活。

叮咚买菜回应管培生每天12小时体力活1

“别去,快跑。”一位叮咚买菜管培生在社交平台发出警告,瞬间引发轩然***!

理想汽车校招待遇-理想汽车2021校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该管培生爆料,不仅每天有12小时以上的体力活,工作内容是卸货搬货、杀鱼杀牛蛙等,还没有午休、没有加班费。

在人们的印象中,管培生的工作内容应该是光鲜的、高级的,因为他们和普通打工人不同,一入职就是冲着管理岗位去的,企业招聘管培生,也是为了培养公司未来的领导者。

比如京东物流CEO余睿,早年就是从管培生做起,一步一步晋升到了管理层。据说前些年京东管培生能够接受刘强东等在内的高管授课,会由刘强东带队团建、吃刘强东本人下厨做的饭菜。这几年虽然有所“降级”,但也是徐雷等高管亲自带。

相比之下,叮咚买菜管培生的待遇就差得多了。“拿着大学本科文凭干着一天13小时以上的高强度体力活,靠出卖体力为生是你当初毕业时想要的吗?”

管培生要了解基层工作,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一般情况下都是从监工职位做起,而不是直接去当“劳工”。即便是去基层锻炼没问题,工作时长12小时以上且无加班费,这也不合理。

从社交平台的吐槽来看,叮咚买菜安排管培生从事杀鱼工作、每天上12小时班,似乎从2020年就已经开始了。

虽然被派去做基层工作,但叮咚买菜的管培生还是表现出了较强的工作能力,他在控诉中列出了叮咚买菜的种种问题:薪资过低,工作时间违法;工资克扣,晋升速度极慢;管理混乱,基层流动性过强,持续亏损看不到未来。

最后一点或许最让叮咚买菜焦虑,该管培生在控诉中提到,截至目前,叮咚买菜股价从最初上市后最高的37.72美元跌至4.75美元,与叮咚买菜上市时23.5美元的发行价相比,跌掉了79.7%,总市值共蒸发40多亿美元。

三年亏损115亿,并且目前仍在大面积亏损,全国36个覆盖城市仅上海地区实现盈利,未来不容乐观!

叮咚买菜的前景确实堪忧,近期安徽宣城市民发现,叮咚买菜APP上发布了5月31日停止服务的公告,而5月29日时,APP上已经没有任何货品在销售了。

客服人员表示,由于运营调整,宣城站点5月31日18时后将停止服务。在安徽,除了宣城站点外,滁州站点也将停止服务。另外,广东中山珠海等城市也面临战略调整。

生鲜电商行业玩家不少,但跑通盈利模式的几乎没有。今年以来,关店、裁员是常有的事,哪怕是疫情为生鲜赛道带来了新的机遇,叮咚买菜等众多玩家都站在了风口上,也很难扭转亏损局面,玩家们疯狂烧钱,盈利却是遥遥无期。

比叮咚买菜早几天上市的每日优鲜,股价已经跌破1美元,在巨额亏损的同时,还有摘牌退市的风险,这几天又被北京市朝阳区人民***罚了533万元,处境极为糟糕。最先上市,最快退市,每日优鲜的结局,是否会让其他生鲜电商感到恐慌?

叮咚买菜回应管培生每天12小时体力活2

针对网上流传的“叮咚买菜管培生每天12小时体力活,无午休,工作内容杀鱼抓虾剥牛蛙”等消息,叮咚买菜回应贝壳财经记者称:暂时无法和发帖人去核实情况,但是看到后也去内部了解了情况。公司2020年开始有管培生项目,内部叫“咚力生”,目标确实也是为未来业务培养中高层管理者,也确实有2020年发展成为中层的咚力生。

叮咚买菜还称:关于咚力生的培养,我们在校招意向确定阶段,会和应届生详细说明岗位工作内容,以确保应届生到岗后不出现或者少出现心理落差。

对于“咚力生”,也会根据他们的专业方向进行轮岗划分,并定制相关岗位技能、管理能力的培训方案,优秀者入职后可于6个月晋升前置仓站长、1年晋升区域主管以及2-3年升任至城市经理及更高级管理岗位。其实还是有很明确的路径,因为我们一线也确实需要人才

“当然,因为我们行业的关系,辛苦肯定也是辛苦的,我们这个管理启动确实也仅两年时间,可能在机制的成熟度和经验积累方面有所欠缺,对一些咚力生的情绪也未及时感知并予以抚慰,这个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今年,2022届“咚力生”也会到岗,我们也会尽全力给他们提供更好的轮岗体验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据媒体消息,近日一位叮咚买菜的管培生在某社交平台爆料,“叮咚买菜管培生,别去,快跑。每天12小时以上体力活,无午休,无加班费,默认每天12小时一周干6天是正常工作时间。工作内容卸货杀鱼拿货补货,夜班从卡车上卸货到冻库冷库和常温货架上,水产要杀鱼抓虾拿贝壳拿螃蟹活剥牛蛙和甲鱼斗智斗勇。”

叮咚买菜回应管培生每天12小时体力活3

管培训练生是指“以培养公司未来领导者”为主要目标的特殊项目,从业后不仅薪资待遇优厚,还有机会得到公司创始人的亲自指导,堪称打工届的天花板,该专业也因此一直深受大家追捧。

叮咚买菜于2017年5月正式上线,是一款自营生鲜平台及提供配送服务的生活类,主要提供的产品有蔬菜、水果、肉禽蛋等食品,目前也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买菜软件,名副其实的大公司。

这样两个组合碰撞在一起,怎么看都觉得合适,可也就是这样的一个组合打破了管培生的梦…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吗?

据了解,近日一位来自叮咚买菜的管培生在其社交平台发文表示,“叮咚买菜管培生,别去,快跑。每天12小时以上体力活,无午休,无加班费,工作内容卸货杀鱼,水产要杀鱼抓虾拿螃蟹活剥牛蛙。”

此消息一出,便引起了大家的热烈关注,除了与专业不匹配的工作以外,还有与工作强度不匹配的工资,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个大公司的员工待遇。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从数据上看 ,据叮咚买菜2021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第四季度叮咚买菜实现营收54.8亿元,同比增长72%;净亏损为10.96亿元,2020年同期为12.46亿元人民币,同比有所收窄。全年来看,叮咚买菜2021年总营收201.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7.5%,净亏损总计达64.29亿元,2020年同期净亏损为31.77亿元,同比扩大超2倍。

由此不难看出,叮咚整体业绩一直处于长期亏损状态。不仅如此,据相关新闻显示,目前部分城市的叮咚买菜平台中的商品均为售空状态,不仅无法下单还收到了部分门店将停止供应的.消息。

但只是针对部分地区,其中以江浙沪地区为例,不仅没有闭站消息,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员工扩招,其中叮咚2021年期间还在上海地区实现了盈利,标志着公司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般入不敷出,从全年年报整体分析来看,亏损率是在逐渐下降的。与其说是连续亏损,将之称为“前期必要投入”或许更为恰当。

即使真如大家所想那般,公司入不敷出,保持员工待遇的正常兑现也是他应该去做的事情。可目前现状是,除了叮咚以外,各大公司毁约、克扣员工的事情最近也是屡爆不止。小鹏汽车、理想汽车等知名品牌都有深陷其中。

公司越来越大,员工待遇越来越迷,这是为何?首先,对于企业来说,近年来受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经济情况都在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毕业生越来越多,工作岗位越来越稀缺,公司也不再愿意花费大成本培养新手。

对于员工来说,对于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大家都是报以珍惜状态对待。即使是公司有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多数人群也是选择一忍而过。就是这样的一个恶循环从而导致如今就业环境问题屡禁不止。

以叮咚买菜的管培生所表示的那般,高强度工作压力,还无法获得相应报酬,此事如果属实,我们应该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就业环境越来越差,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去忍受一些无理要求,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真正该做的事情。

对于企业来说,想要拥有蒸蒸日上的发展,首先要把最基础的事情做好,减少负面新闻的存在也是推进发展的前提之一。具体事实究竟如何,还请大家一起等待叮咚的回应吧。

大学毕业后怎么找工作,找工作难不难?

文/蔡**

前几天,朋友圈被一篇名为《实习生,我凭什么要招你》的文章刷屏,光是这标题我就给跪了。出于凑热闹不嫌事儿大的心理,我认真拜读了这篇洋洋洒洒数千字的鸡汤长文,看完之后印证了我的一个想法:这果然是一篇旷世奇“文”。

作者言辞之犀利,行文之老辣,姿态之高冷,通篇只以一种上帝视角向着芸芸众生强调了一个信息: 就因为你小,就因为你穷,就因为你一没背景二没三还没受过社会洗礼四还没熟悉我公司这一套,所以我用你就是我高看你,你就理所当然活该给我白干活!

明明是封建社会残酷剥削劳动阶级的黄世仁,却偏偏满口仁义长篇累牍地装着新世纪职业经理人。明明只是想压榨廉价劳动力,却偏偏装出一副语重心长一切为你的嘴脸。

对于这种道貌岸然,一心只想着拿鸡汤当银子使唤的人,我就想问一句:我凭什么为你卖命?

陈**是我很好的一个朋友,前不久刚刚荣升公司新媒体部门经理。就在所有人都等着她的升职喜酒时,陈**突然告诉我们,她裸辞了。

所有人都想不通她为什么放着大好前程不要,转而要从基层做起。

只有陈**杏眼一瞪:“好?好个屁!”

不怪大家如此惊讶,实在是因为陈**当初签下工作时风光无限,惹人欣羡。

陈**毕业于一所著名的985高校,在校期间出类拔萃表现优异,不仅揽下了学校所有的活动主持,更是一路从外联部干事混上了校学生会的副,毕业的时候还领了个烫着金字的优秀毕业生奖状。最让大家由衷佩服的是,别人是拿着毕业论文毕业,而陈**却是拿着毕业作品毕业。因为在校期间,陈**就写书立传并把劳动成果顺利卖给了出版社。

按说陈**这么出色,肯定有的是500强单位排着队要录取她。果然,还没等陈**参加校招,就已经有单位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陈**一定会择良木而栖,选择一个世界前几强的企业就此飞黄腾达继续她一路开挂的人生时,陈**不动声色地签了一家不知名的小民企,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直到很久之后大家才知道,为了能够顺利签下陈**,这家企业的CEO曾“屈尊”三顾茅庐,不仅对陈**许下高薪,更承诺让陈**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包揽公司所有的宣传事宜,甚至还放言要用公司的选秀包装陈**,将她打造成新一代人气偶像。

正是在这样的“利诱”之下,陈**心动了。她轻巧放弃了那些旁人削尖了脑袋想进的知名企业,转而欢快地投入了这家还在成长的小民企。

看到这里,很多人要说,既然待遇这么优厚,那么陈**又为什么要离职呢?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

直到有一天,陈**终于愤愤地揭示了答案。原来,陈**刚入职时,的确受到了百般优待。然而好景不长,陈**很快就发现,当初CEO向她许下的承诺全部开始打折兑现,甚至根本不兑现。

“说好了让我为公司微**写剧本,可最后却是让我给一个不入流的我剧写的剧本植入广告;说好了让我主持公司主办的明星演唱会的现场,可最后却让我去百货公司的商场主持商品促销;说好了要用公司的选秀来包装我,可最后却让我为那些参加选秀的女孩儿鞍前马后!”在陈**的吐槽中,所有的真相浮出水面。

而这其中最让陈**崩溃的是,公司让陈**负责新媒体运营。对于陈**这样的才女而言,这自然是最适合她也最能让她大展拳脚的工作。可是,陈**哭丧着脸告诉我们,CEO竟然只让她生产,却不让她署名!

于是,再也忍受不了的陈**干脆和老板撕破了脸,潇洒地卷铺盖走人。“一个月一万块钱就想买断我的知识产权?做梦!”陈**骄傲地说。

或许很多人会说陈**忒不知足,也或许有人会说老板付了薪水,陈**干活也是应该。但是,陈**说的没错,“一分钱一分货,一万块钱只够找一个普通文案,难道还想找一名职业写手?”

工作本来就应是开诚布公你情我愿的买卖。老板嫌陈**不肯出力,可陈**还嫌老板耽误了她的大好时光。就算拿了工资又怎样?难道还要感恩戴德?要知道,那原本就是劳动所得。本来,对于她这样的人,找工作就是再轻松不过的一件事。

想着初初毕业时飞扬自信的陈**因着这段小插曲变得有所消沉,便真为她这一年的时光不值。毕竟,当初她有那么多更好的选择。

据说。直到现在陈**的老板还对此颇为愤懑,直说好心养了白眼狼。可我真想对他说一句: 不为他人的职业生涯考虑,又凭什么要求别人为你卖命?

D先生是我的学弟,就职于一家世界500强汽车零配件制造企业,年纪轻轻就已经混到了业务主管的级别,就连他的老板也格外赏识他,常常对外宣称D先生是他的接班人。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外人眼中春风得意的他,近期不断找我吐槽想要换工作。

在我的循循善诱下,D先生终于告诉我他想要离职原因,竟然是因为一向器重他的老板。

原来,D先生早年毕业就进入了现在就职的这家500强企业,并去了德国工作,遇到了他的现任老板。D先生和老板来自同一个省份,自然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两人变得格外亲近。

那时,D先生的老板还不是老板,却也是D先生的顶头上司。他对D先生非常关照,更是常以兄弟相称,还手把手地传授了D先生很多工作经验,可以说D先生是他一手带起来的。

同在国外,两人自然也经历了很多出生入死的时刻。那一年,两人所在地发生了特大洪水,情况十分危急。为了保护公司财产,两人硬是手拉着手趟着水回到厂房,冰冷湍急的水流没过两人的膝盖,却只让两人的心贴的更近更觉温暖。从那时起,D先生就立志,一定要为“大哥”卖命。

后来,老板调回国内工作,时值某地招商引资,刚好引进这家国内首屈一指的汽车配件公司,于是他顺理成章地当了园区一把手,成了区域老总。新官上任正是用人的时候,只他一个电话,D先生就放弃了高于国内三倍的工资,回国工作。他一心想要帮老板把区域市场打开,为他鞍前马后地效劳。

起初,老板对D先生还不错,凡事都交到他手里,D先生也会尽心尽力把一切安排妥当。在老板与D先生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公司飞速成长。然而,到了年终考核的时候,老板提拔了几位从外地调过来的员工,却独独没有提拔是亲信的D先生。他只对D先生说了一句话:你是自己人。

为着这一句“你是自己人”,D先生再也没有多一句的怨言,更加死心塌地地做起事来。这一年,D先生业绩突出,终于被顺利提拔,可与他一起被提拔的还有几名“默默无闻”的员工。老板再次对D先生说:“我要照顾别人的感受,你是自己人。”

饶是D先生涵养再好,可还是在心里闹起了小情绪。就在这时,老板再次把他召过来委以重任,安排他去隔壁城市全权负责一个项目,D先生自然答应下来。刚到隔壁城市时,老板对D先生百般关心,吃穿行一应关照,甚至还还为他租了房子,D先生感动于老板的细致入微,更是卖命地替他干活分担。

可是好景不长,没多久老板就又派来了一个所谓的“领导”,说是领导,却只比D先生高了一个级别,且对汽车配件一无所知。尽管如此,可老板却再三嘱咐D先生,一定要凡事多向“领导”请教。

说到这里,老板的意图实在再明显不过。他不仅是在搞平衡,更是在刻意压制D先生。D先生怎么都想不明白,他一心一意为老板卖命,可老板为什么还总是处处对自己留一手呢?

“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D先生只得发出这样一生慨叹,而随着这声慨叹一并萌生的,便是离职的念头。

明明是忠心耿耿地做事,却仍是被处处防范。或许,正是这种多疑与平衡他人的手段,深深地刺痛了D先生的心。毕竟,曾几何时D先生放弃了国外优厚的条件,一心想着投奔老板。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可大多数老板的通病,恰恰就是敏感多疑。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就牺牲员工的前途,为了保持所谓的平衡就压制员工的成长,可是又有谁是应该任你予取予求的呢 ?

好在,重情重义的D先生已经想通了,就在前两天他刚刚递交了辞呈。面对老板的极力挽留和不解,D先生只说了一句话:“你都不为我的职业生涯考虑,凭什么让我为你一心效力?”

小关也是我的好朋友兼大学室友,毕业两年,她的工作始终没有落定。原本在校期间出手最大方的她近两年落得连街都少逛,几次出门吃饭她都谢绝参加,而原因只有一个:她没钱。

对于这样的情形,身边的好友圈纷纷表示理解。毕竟工作两年多,即便没点积蓄,可谁还好意思管家里张口要钱?只是谁都在心里默默替小关喊冤。

小关是本地人,又毕业于985高校艺术系,她刚一毕业就被家里安排进了艳羡的省级卫视,所有人都羡慕她有个要害部门正当权的好爸爸。原以为小关去了电视台后就可以平步青云风光无限,可熟料她在电视台日复一日的劳碌奔波中变得越发消沉。

原来,小关并没有因为家里的关系便得到特殊关照,毕竟这个省级卫视是全国人民趋之若鹜的综艺殿堂,关系户更是不胜枚举,小关的背景实在不值一提。据小关说,就连台里做保洁的阿姨都是领导的亲戚。

小关在台里辛苦工作两年,始终都没有转正,只以见习的身份做着辛苦的后期剪辑。眼见着转正遥遥无期,小关几次心思浮动想要跳槽,可每到这个节骨眼上,她的直管领导总会跳出来说:“快了快了,再忍一忍,谁也没亏待你不是?”

“没亏待?”小关闻言差点气炸,也不怪她反映如此之大,她在台里实习两年即便这样,工作从不比别人少,不仅每天上下班要按时打卡,还要24小时随时待命准备出去访,赶上台里录节目更是24小时全天无休,除此之外她还要日夜守在在剪辑室里帮老员工带。是她的活儿,不是她的活儿,最后都成了她的活儿。即便这样。她却一分钱工资没拿,逢年过节台里正式员工发,也从来没有她的份儿,甚至就连车马费她都从来只能看一看信封。用她的话来讲,她不仅搭时间搭精力搭创意,她还要搭钱!真是一个大写的。

尽管自己都觉得,可小关也不敢轻易作罢。毕竟两年的时间已经虚耗在这里,万一自己前脚走人台里后脚就要签约,岂不就是亏大了?

抱着侥幸心理,小关迎来了实习第三年。也是在这一年,她终于时来运转,等到台里大规模签人。消息放出来的几天,小关在群里大呼小叫喊着要请大伙儿吃饭。

很快,就等到了小关做东的那一天。觥筹交错间,大家都恭喜小关守得云开见月明,终于实现转正梦想,从此迈入崭新人生。可是小关放下杯子,摇摇头叹道:“我没有留在台里,家里安排我去了证券公司。”

所有人都懵了,难道是台里不肯签小关?

顷刻间,小关洞悉了大家的疑惑,她笑笑:“台里要留我,被我拒绝了。”

没有人说话,所有人都想不明白,眼看着就要转正,小关怎么会在这个节骨眼上轻易放弃呢?要知道,只要成了这个电视台的正式员工,待遇又哪里是区区证券公司的文职可以相比的呢?

终于,小关闷头喝了口酒,她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

原来,就在前几天,小关的领导找她谈话,告诉她在这批转正员工的名单之列。小关高兴之余,决定宴请部门同事吃饭。谁料菜还没上全,她就接到电话要去台里赶片子的宣传软文。于是,她一口东西没吃就匆匆赶回台里。那天晚上,她忍着胃痛整整工作十二个小时,每当饿的眼冒金星的时候,一抬眼却只能看见几台莹莹发光的电脑。剪完片子,小关直接晕倒在工作间。领导派同事前来慰问,还顺便捎来了两百块钱辛苦费。就是从那时候起,小关突然说什么都不肯留在电视台。

领导闻言,都说小关不知好歹:“都给你转正了,你干活不是应该的?”

小关一听直接炸了:“老娘寒窗苦读数十载,每天风里来雨里去,不拿工资打白工,熬夜加班连口吃的都没有,公关公司一个月几十万的活儿你只给我两百块,你们到底有没有拿我当人看?”

那天晚上,小关喝了很多酒。大家想到她距离电视台只差一步之遥的距离,都觉得颇为伤感。

可小关只说了一句话: 一个只会用两百块买人心的地方,是不值得卖命的 。

工作本来就是两厢情愿各不相欠的事情。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付出劳动,合该有所得。

没有人可以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地对他人付出的时间成本轻易说不,更不可能一边花着价一边盘算着着找你的梦想合伙人,没有人会拿着斤斤计较的工资去成就别人的理想。

毕竟事业是你的,生活是我的,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如果付出不能换来真心,那只好各自奔命。

不论是陈**、D先生还是小关,起初都没有遇到真心为他们打算的老板,又哪里值得他们托付一生的理想为之卖命呢?

或许,还是陈**说得对,你都不为我的职业生涯考虑,又凭什么让我为你卖命?

李想的正反面|汽车产经

关于找工作,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啃老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工作么,还是要找的。

大家现在找工作更加看重是什么呢?是工作环境,工作压力和工作后的进步空间。

可是没有什么公司是十全十美的,又想工资高又想干活轻松的美差事绝对不会落到你的头上。

很多人就在这种纠结与“自视过满”中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就业机会,到最后,还是家里蹲大军的一员。

职业的选择真的就这么难吗?其实不然,让自己心仪的工作包含了以下3个要素:

1. 能力;

2. 兴趣;

3. 前景或者钱景。

首先是能力问题。

说句不好听的,现在大部分年轻人都眼高手低还不自知,明明没有什么技能也没有什么优势却嫌弃这个,看不起那个。

明哥创业开了一家婚庆公司,客户多了以后想多招几个电话客服兼推广销售,在各个招聘网站上放出消息后,等了好久也没有意面试的。

明哥一咬牙,把工资标准抬高了一半,陆陆续续有人愿意来看一看,可最后还是一个没成。

明哥抱怨道:

“现在都不知道是我在招聘还是他们在逛集市,应聘的反而像大爷,明明普通话都说不标准还跟我这儿讨论工资是不是太低了,做客服太掉价什么的,真是没天理了。”

第二是兴趣问题。

柠檬不建议大家将自己的兴趣爱好用做找工作的方向,工作是用来“糊口”的,时间久了,压力在所难免。

你把兴趣和工作融合到一起,很有可能到最后,兴趣没了,工作心累。

但是工作兴趣完全没有也不行。

你做销售,那你最起码要不排斥和人交流。你做老师,对教育孩子的热情也是需要的。每天面对一个让自己深恶痛绝的东西,能开心吗?

第三就要谈到钱了。

工作就是为了赚钱,没有人每天早起晚睡为老板做慈善。一份工资低,又看不见什么前景的工作,还是不要这么委屈自己了。

当然了,你要保证自己真的能慧眼识“工作”,很多工作的前景是不能直接反映出来的。

小李毕业后选择做外卖小哥,每天风里来雨里去,同学都笑他放着好好的小白领,朝九晚五的工作不做,去干这种没什么前途的活。

可实际上呢?小李对于物流区块链有着很大的兴趣,他大学的时候觉得现在外卖的送货效率太低还容易出错,想要改善这种状况,所以他从基层做起,深入了解外卖的运营机制和送货过程中具体会遇到的问题。

小李凭借着这段工作经验在某外送平台成功应聘高管一职,收入和当初嘲笑他的人可就不是一个档次了。

一个普通人不加班的话一天平均要工作七到八个小时,算算的话,这一大半辈子也就耗损在工作上了,所以选择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简直就比找一个可爱的对象还要重要。

找到一份好工作,你花费的时间才有了意义;

找到一份好工作,再苦再累,你脸上也有微笑;

找到一份好工作,你无穷无尽的灵感才会被激发;

找到一份好工作,你的才华才能被世人发现……

2022年,小鹏汽车的狂奔与失落

撰文 | 刘艺伟

编辑|杨光

出品|汽车产经

性格是把双刃剑。

不久前罗永浩在回忆过去几次创业历程时调侃道,"嘴贱"对企业家真是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好在自己以后也不打算主动发声了。

巧的是,老罗身边也有一个直性子的朋友:理想汽车创始人兼CEO李想。

去年2月,这位80后掌门人在公司内部立下flag:2025年要占据20%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第一智能电动车企业。

而在这条路上,李想性格中诸如专注、高效、自信等优点,帮助他成功打造出了爆款产品,而高冷与耿直的个性也没少让自己的企业成为舆论的焦点。

就在6月21号这天,理想第二款也是旗舰车型L9将正式发布。

不知道老罗是否也会在上市前给李想一些中肯的建议,毕竟两个人在这方面吃的亏,真的不少。

NO.1[? 冷血与温情 ]

今年2月,王凯(前首席技术官)的离开,被业界视为理想人事地震的导火索。

Mobileye到地平线再到全面自研,李想在自动驾驶技术上不断迭代着自己的想法,而关于产品研发与技术研发是否要完全分离上,理想内部也有不同意见。

由此带来的,是内部员工的不断被优化调整,尤其随后曝出的裁员又将理想推向了道德层面。

用一位已离职员工的话讲,第一次感受到了公司的冷血。

而在一些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来自理想员工的吐槽:

“这次裁员开始不择手段了,7月份股票就成熟了,却被裁了,到头来股票一分拿不到。”

“智能驾驶是重灾区,这次裁员不是几个人,而是多部门的几十号人。”

“公司太卷了,已经在大规模裁员,还要搞262强制绩效,吐了。”

在理想汽车入职两年有余的一线员工李志也佐证了以上说法。

他告诉汽车产经,这次裁员主要涉及企业系统和自研摄像头相关部门,前者公司可能会选择外包出去,而后者重点裁掉的是研发相机模组的人员。

“这两个部门的员工,现在已经基本上都走了。”

据说人员优化是被写入李想Q2季度OKR之中的,预计带来的裁员幅度在15%左右。理想汽车虽然否认了这个说法,但随后的毁约校招应届生、内部裁员却是真实存在的。

李志说,留下来的员工并不意味着已经进入安全区,

“公司正在取更严苛的考核制度,从之前的“28”(20%优秀,80%普通)变成了“262”。

这意味着新制度下,团队中将有20%的人会被评为差等,这也被解读为理想是在为下一波裁员提前做准备。

受到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今年车企除了要应对原材料涨价、供应链短缺等现实问题,还要承受来自终端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双重压力,日子确实挺难过。

理想选择降本增效来缓解压力本无可厚非,只是令“打工人”无法接受的是,其手段多少缺了点人情味儿。

除了对自己人冷酷到底,造车后的李想对汽车圈也常常报以重拳。

但熟悉李想的人都知道,这个骨子里自带傲气的80后在对待自己产品时,透露出的更多是温情与细腻。

比如在2015年理想ONE车型开始规划之初,他便首先明确了“家庭”的产品定位,甚至吐槽其他品牌的某些设计,“是对老人和孩子的一种惩罚。“

“对于全车语音、四联屏以及取消双扶手的坚持,也都是因为老板想要去照顾到所有家庭成员。“一位工程师回忆道。

李想说他也买过七座车,后备箱小到连婴儿车都放不下,孩子上下车也要搬开座椅爬上爬下,“跟小”。

也因此,理想ONE在制定主推方案时最终选了六座版,而不是当时更受市场追捧的七座。

作为一名连续创业者,工作之余的李想喜欢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甚至还会偶尔在综艺节目中为职场新人献计。

在奇葩说里,他鼓励大家要和时间做朋友,还分享了自己创业成功的秘诀——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训练超过一万小时。

好一片充满温情的场景。

所以,哪个才是最真实的李想?

NO.2[ 兑现与食言 ]

“要么成为爆品,要么成为先烈。”

理想汽车成立伊始,李想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而想要打造爆款产品的底层逻辑是,圈定明确用户,并为这群用户打造专属品。

所以李想将产品定位于家庭用车,确定走增程式路线,实际为市场提供了一个介于燃油车与纯电动车的第三种选择。

从销量成绩上看,理想ONE显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2021年,理想ONE交付超9万辆,一举拿下中大型SUV年度销量冠军,而今年以来,火热的势头还在继续,5月理想ONE共计交付11496辆,同比增长165.9%。

其实在确定要做理想ONE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插曲。

马东辉(理想汽车总工程师)回忆说,最初做理想ONE有增程版和EV版。“可是做总布置的时候发现,如果基于同一个平台同时去做EV和增程的话,一定会顾此失彼,两个都没办法做到最好。”

最终李想拍板做增程,理由是必须把一款车做到极致。

或许是源于对未来的焦虑,不久前李想透露的最新产品策略似乎不再把爆款单品作为重点,而是

将重心放在了布局更多产品以抢占各大细分市场上。

“理想未来将在每10万元价格区间放一款重量级产品,同时有纯电和增程,与 iPhone 非常类似,针对不同的价位,借助一套有效的技术平台,推出不同的Pro、Pro Max、MINI等一系列不同产品,在不同的价位,精准满足不同消费需求”。

如果说企业战略随着市场变化进行动态调整还能让人理解,那么此前理想“食言”推出改款车型的操作,则让其遭遇到了自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信任危机。

去年5月,李想在社交平台发文:如何打造一辆让家庭更幸福的智能电动车?2021款理想ONE来了。

不过新车上市后理想并没有因产品本身而受到更多关注,反因疑似“故意欺瞒”消费者,登顶热搜。

因为一些理想汽车的销售明确向车主承诺,当年不会推出新车。

更为关键的是,这次改款车型对各项配置做了全面提升,而老款车很多功能已无法通过OTA升级实现,比如驾驶等。

随后理想汽车官方回复:“公司有严格的产品更新流程,新的产品信息在没有最终确定前不会告知一线团队,因此在对既有车型的销售上没有任何事实的虚构或恶意隐瞒。”

但不少老车主仍气不过,跑到李想微博下刷屏:食言而肥!

李想也始终没对此事做出过任何解释。

NO.3[ 写在最后 ]

理想汽车是李想的第三次创业,也大概率是最后一次。

他在媒体面前说,自己想体验管理1000亿美元公司的感觉。

扩大团队便成了当务之急,传言去年最疯狂的时候,理想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招进了1900人。而2021年全年理想员工总数多了近2倍,一年新增7720人。

更多的新车也被提上日程。

6月21号,理想的第二款也是旗舰车型L9正式发布。

有意思的是,理想汽车官方微博为了预热举办了一场转发抽送Switch的活动,而一向以抠门形象示人的李想本人则转发评论道,”抠门,只给一台,没诚意。“

所以再次回到前文中的灵魂发问,到底哪个才是最真实的李想?

或许罗永浩的话更具有代表性:个人影响力对创业的作用只在于早期品牌热启动,

最终能否做成优秀企业,还是要靠企业家的综合能力。

本文参考:

《千亿美元背后的焦虑:李想不愿让王兴张一鸣失望》

《理想汽车6周年》

车企抢人大战升级:“全员”竞业,校招“内卷” | 汽车产经

如果给小鹏 汽车 定义一个高光时刻,那么这个时刻会指向哪一年?

或许不是顶着行业资本寒冬上市的2020年,也不是何小鹏终于亲自下场挂上小鹏 汽车 帅印的2017年,而是2021年。

2021年,小鹏 汽车 全年交付量98155辆,交付量增幅275%,两个数据都超过蔚来及理想,位居国内造车新势力之首。

可一年以前,小鹏是处于新势力垫底的那一位,一年时间,国内造车新势力第一的桂冠,被小鹏 汽车 摘下。

毫无疑问,何小鹏带着小鹏 汽车 ,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到今年一季度,在交付量这个指标上小鹏 汽车 依然还在领跑。

外界能明显感知到小鹏 汽车 今年斗志昂扬,它不仅在不断增加车型,还推出了海外2.0模式,势必要一边坐实国内新势力第一的位置,一边对海外市场发起实质性的攻击。

但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是,伴随着势力第一而来的,是内外部环境下不断增大的压力。

很多应届生还记得去年那场喧嚣的校招抢人大战。

当时,小鹏 汽车 为了吸引应届生们的目光,策划了一场主题为“ 探索 者”的校招发布会,并跨界将这场发布会制作成微综艺《挑战吧新鹏友》,奇葩说选手陈铭被邀作为职场观察员,小鹏 汽车 董事长何小鹏,则以1号候选人的角色,给大家作了个示范。

以这件事为起点,国内造车新势力们掀开了抢人大战的帷幕,为了招来优秀人才,造车势力公司毫不吝啬薪资标准,2021年电动车行业的平均月薪直接同比上涨21.6%至15367元。

小鹏 汽车 打响了这个战场的第一枪,同时,小鹏也是去年抢人最多的公司。

根据其官方数据,小鹏 汽车 2020年的时候员工总数为5084人,而截止去年底,其员工数量已经超过1.39万人,直接翻了三倍,超过理想 汽车 。

去年,“到造车新势力上班”几乎是所有应届大学生的美梦,可到今年,美梦变成噩梦。

问题最先初见端倪是在2月份,彼时各类求职软件上,陆续有校招生爆料自己被裁。

两个月后,在脉脉“理想话题”下,多位标注为小鹏 汽车 员工的用户表示,小鹏开始了第二轮裁员,比例甚至高达30%。

小鹏 汽车 第一时间进行了否认,其相关负责人对《 财经 天下》表示这些都是不实消息,有的部门还在招人。

一时间,外界摸不清谁在说谎。

真正爆发是在5月19日,一则“小鹏 汽车 毁约20余名应届生”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撕开了一道小鹏裁员事实的口子。

这20多位应届生表示,小鹏毁约的理由包括学校不行、不太适合,有的学生甚至向媒体晒出了短信。

明明何小鹏两年前还说过,招毕业生时要谨慎,尤其当品牌还不够强大时,想要留住好的应届生并不容易。

今年,小鹏 汽车 就给应届生们上了残酷又冷漠的一课。不止是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久经沙场的老兵也没能逃过被裁的厄运。

小鹏 汽车 中高管的人事地震,实际上从2021年就开始了,熊青云和黄鑫的离开就是那场地震的开端。

熊青云是品牌营销界的风云人物,她被大家称为“宝洁华人第一高管”。许多家喻户晓的宝洁品牌,比如玉兰油、佳洁士、舒肤佳等等,几乎都是由她一手打造。

离开宝洁以后,熊青云转身投入了互联网,去京东当了高级副总裁,在2017年的时候被何小鹏挖墙脚到自己的大军中,成为小鹏 汽车 首席营销官。

去年,这位女将离开了小鹏。

黄鑫原来是小鹏 汽车 自动驾驶的产品总监,而自动驾驶人才稀缺是造车行业的一个共识。在何小鹏帐下时,黄鑫推进了小鹏 汽车 NGP 与记忆泊车项目的落地,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程。

但去年,他也离开了小鹏 汽车 ,转身投入蔚来李斌的怀抱,成为蔚来在国内自动驾驶布局中的第三位高管。

到今年上半年,小鹏 汽车 人事地震的震感,变得更加明显。

1月份,何小鹏昔日在UC时期的旧将陈永海,从高德地图跳槽到小鹏 汽车 ,扛起互联网中心的大旗。

这是小鹏的一级部门,员工规模接近1000人,陈永海新官上任后,烧的第一把火就是组织调整,对部门进行手术。

语音部门负责人赵恒艺离职了,物联网部门负责人谭蔚华被转岗到用户发展中心,产设负责人刘毅林被调整到自动驾驶中心,而互联网中心的另一位副总裁黄荣海,先被调至用户发展中心负责营销,后又组建数据智能中心担任负责人。

岗位变化之外,部门基层员工的加班压力也开始增加,工时变成了重要的考核指标。

而除了互联网中心,其他业务也在变化。负责小鹏海外市场的何利扬已经离职,其下属也不能幸免,包括负责出海业务的营销副总经理张一博,原北区总经理、销售高级总监张传金,都已不在小鹏 汽车 。

何小鹏今年说过,小鹏 汽车 目前的经营效率偏低,要降本增效。显然,裁员及人事内部调整,变成其降本增效的一板斧,砍向了自己人。

前不久,何小鹏参加了网易新闻《致前行者》第四期节目。在节目中他说,如果有机会回到创业的时候,不会以自己的名字给产品命名。

在他看来,用自己名字给产品命名,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压力,责任会让人把事情做得更好,但是随着规模越大,也会有巨大的压力。

可三个月前,何小鹏还不是这么认为的。

彼时,他谈及造车之初,觉得“小鹏 汽车 ”这个名字特别土,并且和他个人绑在一起,万一企业没做好,会砸了自己,万一自己没做好,会砸了品牌。

现在他认为用自己的名字做 汽车 品牌,是一种责任感和自信。

短短不到三个月,自信变成了压力,而这种变化,源于对电动 汽车 供应链的不可把控及出海的艰难。

深入 汽车 行业后,何小鹏才发现, 汽车 供应链难做。 汽车 供应链上有上万个零部件,某一个零件也许会因天气条件延迟交付,一个零件的延迟会导致整个工厂开不了工,因为缺少一个零件,工厂某个环节就进行不下去。

供应链的复杂让何小鹏学乖了很多,早年互联网创业阶段他说话直率,喜欢和不喜欢都表达得直接,现在变成了他口中的到处交新朋友,与人为善,就是为了互相能购支持

今年初,全球上演芯片短缺,直接扼住 汽车 产业命脉,更要命的是锂电池原材料价格同时也在上涨,再加上上海疫情反复,小鹏 汽车 受到不小影响。

从2月份的延迟交付P5车型以至于被车主们在黑猫平台上发起集体投诉,到4月份中旬何小鹏在朋友圈呼吁上海需要尽快找到复工复产的方法否则整车企业可能面临停产。

过去小鹏 汽车 没少布局供应链,包括去广东、武汉等拿地建厂,以及成立新能源投资公司。

自去年起何小鹏还开始对接起多家电池厂商,想扩容小鹏 汽车 的合作伙伴,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在这个多元化的实施过程中,甚至传出为了让小鹏 汽车 引入中航锂电,何小鹏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激烈吵架的传闻。

何小鹏知道,小鹏 汽车 的供应链带来的挑战,要比想象的时间还要长,如今这种影响直接蔓延到了小鹏 汽车 的出海布局。

3月份,小鹏P5正式在丹麦、荷兰、挪威和瑞典欧洲四国开启预订,允许客户配置P5并支付押金预订。

可正是因为供应链问题,小鹏P5出身未捷身先死,如今已经暂停其旗下P5电动 汽车 在欧洲四国的预订,而之前的订单也无法按期交货。

出海,可以说是何小鹏心中的意难平。

早在2020年小鹏 汽车 就走上了出海的道路,当年9月,100台小鹏G3从广州新沙港出发,被送到了纳维亚半岛上的挪威。这是小鹏 汽车 在欧洲市场的第一批订单,也被视作其正式出海的起点。

但后来,小鹏海外市场并没再激起什么浪花,毕竟在国内市场群雄逐鹿的情况下,小鹏很难腾出手来布局海外。

而今年小鹏所说的海外模式2.0,与第一次相比,节奏明显加快,且模式也发生了变化,在欧洲市场导入直营+授权的新零售模式,即将线上平台与线验结合一体进行海外市场的拓展。

小鹏海外走的相当于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不去法国或者德国等具有 汽车 工业基础的国家,而是将第一步及重心先放在北欧。

政策层面来看,这是一步好棋。因为以欧洲为代表的国家为了履行减碳目标,加大了对新能源 汽车 扶持力度,市场对电动 汽车 的需求还在不断攀升。

何小鹏甚至提出了未来要将一半 汽车 销量放在海外市场的。

但从竞争环境来说,小鹏的出海之路并不好走。不仅是直营店成本过高,因为欧盟与中国的交通法规和道路情况不相同,其自动驾驶数据也并不能直接应用到欧洲市场。

此外,在海外市场小鹏 汽车 供应链并不完善,如果没有完善且能迅速反应的供应链,小鹏 汽车 无法更好地了解当地消费者需求,及时给出响应。

不久前已有知情人士向界面新闻透露过,小鹏的出海业务很艰难,出海业务团队相关核心人员的离开,是一个很好地侧面说明。

一个无法忽略的事实是,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小鹏 汽车 都需要与包括蔚来、理想在内的造车新势力以及传统车企比如吉利、比亚迪等掰手腕。

内里外里,想赢、想持续打出自己的知名度,就需要钱,但问题是小鹏 汽车 目前并不赚钱。

根据小鹏 汽车 的财报数据,2018-2020年,小鹏 汽车 亏损合计高达127亿元,单单是今年Q1,小鹏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亏损同比增长116.2%至17亿元。

卖得多,亏得也多,已经成为小鹏 汽车 的一大特色,它已经成为“蔚小里”造车三傻中2021年净亏损额最高的一位,几乎平均卖一辆车就要亏上6万左右。

为了拿下电动车市场,何小鹏很舍得花钱。比如小鹏 汽车 销售网络的铺设,2018年小鹏 汽车 销售门店只有8家,到2021年这个数据已经变成357家,同比增长123.1%。

巨大开销之下,小鹏 汽车 的现金流主要来源于股权融资,而大部分们投资以及看好小鹏的前提是,它的老板叫何小鹏。

互联网时代一手创办UC,后以40亿美元高价卖给阿里,创下彼时中国互联网最高并购案,实现财富自由后投资造车,最后干脆亲自下场造车。

至今还流传着的这段故事,筑成了何小鹏的名片,从他跨界造车的那一刻开始,互联网圈+ 汽车 圈的人,都在注视着他。

雷军劝何小鹏不要造车,但雷军被他说服,后来雷军不仅在小鹏 汽车 上市时送了块金砖给何小鹏,小米还说要造车。

阿里许多高管不看好造车这件事,后来何小鹏2017年从阿里离职与蔡崇信、逍遥子等告别的时候,对方就表现出了投资的兴趣。

蔡崇信曾公开表示:“我追了小鹏十年,我们2008年投资 UC。我相信透过这个投资,继续再追小鹏,多追10年,多追20年,都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经纬创投合伙人万浩基也说,何小鹏是新能源车这条高风险赛道里,让投资人最能睡得着觉的一个 CEO。

至今,小鹏 汽车 的CEO还是何小鹏,不曾变过。但在年年亏损且亏损逐渐扩大的阴霾下,开始有投资机构露出退意。

6月22日,小鹏 汽车 遭摩根大通坚持302.08万股,减持后,摩根大通对小鹏 汽车 的持好仓比例由5.195下降至4.96%。

更早在今年一季度,高瓴***了66.65万股小鹏 汽车 股票,而原本去年景林资产还持有小鹏 汽车 21.8万股股票,今年这些股票直接消失了。

不过,何小鹏早已为资本市场写好了另一个值得投资的美好故事。

如果说小鹏商业版图现在的章节还停留在智能电动 汽车 ,那么下一个章节,他放在了飞行 汽车 上,小鹏 汽车 研究飞行 汽车 ,已经研究了8年。

何小鹏喜欢科幻片,也喜欢科幻,他想让飞行 汽车 在未来能照进现实。在去年的 科技 日上,他就立下了一个Flag:到2024年实现飞行 汽车 的量产,价格则控制在100万以内。

很多人都觉得他疯了,但何小鹏很认真,6月9日他还亲自展示了一辆航行速度为5m/s、飞行高度为20m的飞行 汽车 。他知道很多人都不相信飞行 汽车 可以做出来,但他要大家再给小鹏几年时间。

飞行 汽车 有市场吗?或许是有的。

金融公司摩根士丹利早在2018年就预测过,到2040 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美元。

但马斯克却时常泼飞行 汽车 冷水:“我对飞行物没有任何的偏见,但飞行 汽车 这个概念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一定会很吵,而且它也绝不会帮你减少交通焦虑,试想一下,虽然我们现在为交通拥堵焦虑,但如果有很多 汽车 从你头上飞过,你一定会想,这些车轮都拧紧了吗,会不会掉下来砸烂我的脑袋?这一定不是一个能让你减少焦虑的方式。”

梦想总是美好的,但梦想照进现实往往都有一段很长的距离。比起别人的不相信,最大问题或许还是小鹏 汽车 何时停止亏损实现盈利。

飞行 汽车 的投入是巨大的,如果没有一个稳定 健康 的现金奶牛,一切都将是空谈。

何小鹏刚进入 汽车 行业时,有人就告诉过他,做车是一个后悔的哲学。那个时候他没当回事,现在想来却觉得这个人说的很有道理。

造车以后,何小鹏失去了一些爱好,这不意味着他的兴趣发生了变化,而是源于工作压力大所带来的时间压缩。

比如他过去很喜欢 美食 ,为了减压,他可以开车很久到一个地方去,仅仅是为了吃一顿饭。但现在基本不会,因为他承担不起来回路上的时间成本。

或许何小鹏现在不后悔,但小鹏汽面临的竞争压力依然很多。

尤其是行业竞争进一步在加剧,蔚来、小鹏、零跑、哪吒、岚图、智己、天际、星途等众多竞争者都在抢夺这个市场。

面对蔚来和理想已经发布二季度新品ES7和L9的情况下,何小鹏直接在社交平台安抚人心,宣称小鹏G9即将到来。

如今,在单车利润和单店利润上,理想 汽车 几乎接近盈亏平衡,而小鹏还差得远,何小鹏直接吹下小鹏G9“将是50万以内最好的SUV”的牛逼。

但这个牛逼到底能不能实现,还要看小鹏G9真正上市后的真面目。

大学学的金融专业,毕业了可以选择哪些工作?

“金三银四”招聘季,想要换工作的人不在少数。李平也是其中的一员。

一毕业他进入了长城的技术中心工作,在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如今他想要寻求更好的发展。

不过在筹划跳槽之余,有件事情让他内心产生了一丝纠结,因为不久前听正在办理离职的同时说起,“现在公司政策是离职百分百启动竞业协议”。

网传长城员工与HR对话截图

2021年8月,长城曾因为一份超长的竞业协议企业名单引起关注。根据这份协议,离职员工在协议有效期内不能入职的企业多达130家。

“技术中心目前认识的只要离职就启动,连P1都不放过。”在求职平台上,有关这件事的讨论不少。

虽然在评论里,有不少“前辈”留言支招,表示竞业协议不一定会真的启动,但吐槽抱怨依旧很多。

这并非开年之后汽车圈第一个关于竞业协议的消息。

不久前曾有新闻曝出,宁德时代将9名前员工告上了法庭。这些人由于违反竞业协议,最终被判决向宁德时代赔付人民币100万元。

如果说,前几年关于竞业协议的报道还主要存在于互联网企业,而现在,汽车圈正在成为下一个“高发区”。

NO.1 [加严的竞业协议]

“竞业协议其他企业一直都有,不过长城刚实施所以好多人吐槽。”关于外界对长城竞业协议的关注,另一位在这里工作了七八年的老员工向我们说道。

去年曾有人对当前车企的竞业协议进行过一轮整理:

从传统车企长安、吉利、比亚迪,到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再到新入局的集度、小米等,几乎所有车企都有竞业协议的存在,而限制名单也都异常齐全,覆盖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企业、互联网汽车及其他有关联领域的公司。

去年,就在小米宣布进军汽车领域之后,小鹏在第一时间就更新了自己的竞业禁止企业名单。而在上汽集团的竞业协议名单里,旗下的新品牌智己也赫然在列。

长城、吉利的竞业协议(部分)

除了不断更新和扩大名单之外,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扩大竞业协议的启动范围,也正在成企业们的常规操作。

除长城员工爆料技术中心疑似全员竞业之外,今年年初,曾有华为车BU的员工透露,其所在部门的所有离职员工都会要求签署竞业协议,并且即时生效。被限制的企业涵盖主机厂、新势力、互联网企业等几乎所有与华为有业务重合的公司。

而比亚迪也有员工表示,比亚迪规划院也同样如此,“离职全部启动竞业,包括刚来几个月的未转正员工”。

面对日益严苛的竞业协议,“打工人”们的吐槽之声随处可见:

心寒,把人后路全断掉了;

都这么搞,以后只能在一家呆到死了;

这些企业以后谁还敢进来;

……

“打工人”觉得自己的自由权利受到了侵犯,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之所以要求员工签署竞业协议也有自己的“苦衷”。

“不签不行啊,有些互联网造车挖人太狠了,几倍几倍地给。”一位供职于某造车新势力的员工用HR的口吻说道。

以当下最为热门的自动驾驶方向为例。2021年年底时,毫末智行CEO张凯曾预测称,“2022年将是AI自动驾驶人才争抢最为激烈的一年”。

“有10个岗位空着,却只能找到3位候选人。”巨大的人才空缺之下,即使全员签署竞业协议,也拦不住跳槽的发生。

一位原本供职于国内某头部自动驾驶芯片企业的技术人员表示,由于与上家公司签有竞业协议,在求职之初,他便将这一情况告知了新公司的HR。

但是新公司对这一情况似乎并不介意,“他们甚至会主动帮你处理这些问题”。

在大部分公司,面对身背竞业的员工,如今也早有了一套规范化的处理流程。这其中包括使用花名、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协议等。同时,HR还会贴心提醒:在公司要谨慎签收陌生快递,线上开会不要使用真实头像……

NO.2[“内卷”从校招开始]

既然全员竞业这道车企人才保卫战第一道屏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做不到“节流”,不少车企便开始在“开源”上下功夫。

而人才的最大源头之一,就是校招。

一位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向我们表示,“听师兄说今年行情异常的好”。另一位应届生则表示,以前一些要求颇高的合资车企,如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等,今年的门槛也明显降低。

在2019年时,一汽-大众等传统车企为应对销量压力同时推进转型,曾一度在校招中明确宣布不收车辆、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只招聘计算机相关方向。

而今年,虽然大部分车企对三电、自动驾驶等方向的人才需求量依旧很高,但招聘要求明显已经改变。

“去年只能做传统研发的,今年能去智驾三电研发;去年只能做质保、设备的,今年能去做研发了”,有毕业生说道。

更明显的变化,还在于薪资的提升。

在2021年秋招时,“车辆工程专业应届生薪资大涨”曾一度登上了知乎的热搜。一位在知乎上长期关注汽车行业人才招聘的汽车工程师表示,新一届毕业生的offer待遇和岗位普遍好于往年。“起步价18万是很常见的,20多万的也并不是稀有物种了,甚至个别达到30万。”

这一切,似乎是供求关系影响下的必然结果。不过在有些业内人士看来,这背后也不无隐忧。

去年下半年,一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高层在接受汽车产经访时曾向我们描述过这样一个现象:某造车新势力总部,每周都能招进150人。

“稍微(和自动驾驶)沾点边的都要”,但实际上,“很多其他行业的人才转行做这个行业,基础不扎实,没有系统的知识能力”。

NO.3[写在最后]

在上述高层看来,车企“疯狂”扩招,长此以往,“结果最终肯定是从业人员过剩,但中高端人才匮乏,就和当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崛起时类似”。

有意思的是,在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如今急剧降速的互联网行业也开始为当初的扩张买单,裁员之声此起彼伏。

而另一边,“蔚小理”们的扩张大戏正走向***。

2021年末,理想员工总数增至11901人,较上年同期增加7720人,同比增加近185%;

蔚来员工总数增至15204人,较上年同期增加7441人,同比增加96%;

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小鹏汽车其员工数量增至7923人,较年初增加了2839人。

等待着时间决定最终的走向。

大学学的金融专业,毕业了可以选择哪些工作?各位,这个问题很有针对性,讲的是就业的问题,属于典型的契合社会热点的一个问题。而且,她具有科普的性质,所以是个难得的好问题。下面,小编就给各位罗列一下,金融专业,毕业了可以选择哪些工作。

首先,可以去商业性质的银行工作。银行的工作经常给人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具有稳定的收入、不大的压力、较高的水平等优势。但是近些年商业银行的收入相对来说比较低,有的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就业环境也比较民主,建议学生最好选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货币政策等上,会对以后的工作更加有利。

其次,可以去一些保险公司。各位,如果你口才比较好,又善于交际,是个自然数,人脉又不错,那么你去保险公司、或者保险经纪公司,如中国人寿保险、平安保险、太平洋保险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哦对了,如果打算进军保险行业,可以申请考虑保险精算专业,待遇非常棒!另外社保中心以及财政审计部门这些单位也非常好,当然,这些单位虽然稳定,但缺少灵活性,如果你是个不安于现状的学生,那最好还是避开这些就业领域。

第三,金融业相关委员会。限制,越来越多的金融学专业学生喜欢进入监管部门做官员。但是,要进这些部门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广大考生有一定的经济理论支撑以及专业的经济管理水平。

第四,政策性银行。相比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的性质更接近公务员,因此没有很大的灵活性。要想在金融行业有所作为,干出自一片天地最好前期不要选择政策性银行。当然,如果你是个求稳定的人,那选择政策性银行就是正确的了。

第五,投资公司。如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等。

第六,基金和券商。各位,证券、投资、基金公司都是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因此他们的人才选拔起点相对比较高,通常情况下最低就是硕士研究生,但是在百万年薪的诱惑面前,还是值得搏一搏的。各位,如果你要在这几个领域有所发展,那么可以适当提高自己的学历,同时加强自己在个人投资管理、金融运营能力上的知识、经验积累。专业方向的选择上可以考虑证券投资、金融市场、金融工程方向。

第七,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及财务部。这种职业对学生的财务管理知识要求比较高,有志于证券、财务的考生可以把学习重点适当向财务倾斜一下。

第八,期货。毕业生进期货公司的很少,期货公司一般都不怎么招应届生,即便进去了也是从最基层打杂开始。期货公司更喜欢有经验的金融人士。但,这个行业收益比较多,所以也值得一试。年轻人么,拼一下也未尝不可,反正年轻,折腾呗。

第九,信托。与基金业一样,信托公司的用人要求是非常高的,一些岗位常常需要博士起步,端茶送水都有可能是硕士。这绝对是一个赚钱最快的行业。毕业生进去基本都是从项目助理、风控岗开始。

第十,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很多人挤破头想进去,这些服务机构对员工的自身发展很好,压力大的环境也很能锻炼人。不过需要努力考到证书,毕竟会计行业证书很重要的。

标签: #小鹏

上一篇领克06的发动机是不是沃尔沃的-领克06汽车发动机是哪国的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