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汽车袁小林的职业履历-沃尔沃 袁小林

tamoadmin 0
  1. 吴迎秋:从吉利并购沃尔沃十周年读全球化
  2. 沃尔沃高层专访 :拥抱电气化,从中国为全球带来价值
  3. 沃尔沃袁小林薪资

今天唱一支粗陋而简短的吟诵曲

唱海上的船,每一只都在自己的旗帜和信号下航行

唱船上的无名好汉——唱那些目所能及的远方铺展的波浪

沃尔沃汽车袁小林的职业履历-沃尔沃 袁小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唱那些激扬的浪花和呼啸着、吹响着的风,

从中编出一支给各地水手的颂歌,歌声阵阵,如海潮汹涌。

汽车消费市场持续下行,存量市场中的惨烈竞争已持续两年。“突破存量车市,聚焦全球市场”的话题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旋律”。2020开年突遇的疫情,进一步催促着汽车制造商的脚步。基于此背景,水滴汽车与巨量引擎共同邀请它们探讨出海之路。

恰是十年前,吉利控股集团以18亿美元从福特手中收购了沃尔沃轿车集团100%的股权和知识产权。那句“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表达的不仅是前者对后者品牌运营独立性的尊重与保证,更为接下来双方在研发、制造等领域的共享与合作,赋予了相互平等的地位。

十年倏忽而过,有媒体如此评价道,“十年里,沃尔沃从一个寄居美国市场的瑞典豪华品牌,发展为了真正的全球豪华品牌”

销量数据上的表现,或许能更直观反应沃尔沃的全球化。十年间,沃尔沃的全球销量近乎翻了一番,中国市场销量增长了五倍。

在接受水滴汽车与巨量引擎联合访时,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如此总结沃尔沃在全球化方面的经验:“沃尔沃汽车是一家真正全球化的企业。沃尔沃汽车的全球化运营体现了一个原则——市场在哪里,就在哪里生产;在哪里生产,就在哪里购;在哪里购,就在哪里研发。沃尔沃汽车始终坚持以本地化推动全球化,最大化地整合与利用世界顶级和本地优质供应商,以实现真正的全球化发展。”

事实上在并购完成后,沃尔沃汽车就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本土市场来经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区、以美国为核心的美洲区和欧洲、中东及非洲区,在沃尔沃汽车的这张全球制造版图中,中国制造正是核心之一。

在袁小林看来,与其他全球豪华品牌在中国实行的“国产化”不同,沃尔沃施行?“在中国,为世界”理念。其中国工厂完全遵循“全球设计、本土制造、面向全球销售”的生产战略。在成都工厂、大庆工厂和路桥工厂的规划、建设、生产过程中,导入了沃尔沃汽车的生产制造系统(VCMS),全球统一的购、制造、技术和品质标准,规范化的生产流程,工艺技术及质量管控体系,贯彻沃尔沃“中国制造,全球品质”的承诺。沃尔沃的中国工厂与欧洲工厂、美国工厂共同服务全球市场,在同一标准下,对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者一视同仁。

”也就是说,在全球范围内销售的沃尔沃车型,它们的安全标准与品质都是完全相同的”,袁小林如是道。

以此为基础,沃尔沃汽车是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成功将产品出口至欧美国家成熟市场的豪华汽车品牌,开启了自己全球化生产和出口的新时代。其在中国所生产的车型迄今已出口至全球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

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其全球化布局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据悉,沃尔沃积极利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中欧班列,进一步实现了全球范围内本土的优化配置,实现了其中国、欧洲两大本土市场之间的整车进出口运输的互通闭环。借此,沃尔沃得以快速响应全球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灵活应对全球经济环境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袁小林认为,这条贯通欧亚大陆的铁路运输线,类比海运,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碳排放更低,受天气及交通条件的限制少,可有效节省了整车的静置时间和成本、减轻工厂的库存压力。面对全球市场日益增长的产能及交付需求,眼下,沃尔沃正在考虑继续扩大这条铁路线运输的应用。

当然,对于沃尔沃而言,昂首迈向全球市场之前,也要先适应好中国,这个新兴的本土市场。在袁小林看来,本地化是沃尔沃对中国市场发展的投入、承诺的落实。

据其介绍,沃尔沃汽车中国布局已初见成效,除前文所述的三大整车制造基地外,沃尔沃在华还有1座发动机工厂,1座研发中心和1座设计中心,亚太区总部也于2019年3月落成并投入使用,在华员工人数也发展到8000多名,这不仅推动了沃尔沃在华的发展,也为中国汽车行业培育了众多的优秀人才

在市场方面,沃尔沃不断为中国消费者提供符合期待的产品,其在华产品序列不断丰富,给消费者带去了更多的选择。在与市场相互磨合的过程中,沃尔沃也愈发了解中国消费者独特需求,可以更为游刃有余的解读需求、满足需求。

本土化与全球化,在这个全球豪华品牌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相辅相成的作用。例如,在研发方面,其哥德堡总部之外的首座电池实验室就坐落在亚太区研发中心。研发团队充分利用中国市场的经验,实现全球和本土研发的融合与互补,推动沃尔沃电气化战略与核心市场的紧密融合。增强了沃尔沃汽车的本土研发和全球研发的协作能力。

正如袁小林所说,沃尔沃汽车这十年,是全球化的十年,也是其作为中国汽车企业身份走出去的十年。作为一个与中国市场融合度极高的全球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汽车正成为一扇向世界展现中国汽车工业进步的窗口,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文/秦志聪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吴迎秋:从吉利并购沃尔沃十周年读全球化

文 | 黄持

在沃尔沃位于上海北外滩白玉兰广场的办公室内,可以俯瞰黄浦江两岸,一览浦东的现代和外滩的历史。

就像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沃尔沃,在归入吉利麾下的10年里,不仅将品牌一直坚守的“安全、健康、环保”理念发扬,同时建立起现代全球化企业的治理架构。

很多人觉得沃尔沃品牌简单,就像是北欧风格的产品设计,或是用“安全、健康、环保”6个字就可以概括的品牌豪华观。

但沃尔沃也并不简单,理解沃尔沃品牌,就要理解这家企业运转背后,所坚持的原则和价值观。

上一次《汽车产经》对话沃尔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还是在去年的11月。

那时,袁小林就和我们提到沃尔沃一直坚持把握的3个关系:守正和出奇、快和慢、全球化和本地化。

只是当时没有人可以预料到2020年的世界会是此番模样。

但沃尔沃在2020年交出的成绩单,是从4月至今连续4个月的销量双位数增长,1-7月在中国大陆市场累计销售近8万辆。其中,XC60在7月销量同比增长15%,全新S60、XC40等新车成为沃尔沃新的销量增长点。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增长背后是体系力的健康成长,实现了“量质并举”。

8月10日,沃尔沃S90品牌之夜前,我们再次访了袁小林。面对成绩,我们对“守正和出奇、快和慢、全球化和本地化”这3个看似简单关系背后的坚持和定力有了新的理解,也仿佛看到接下来10年或是更久时间,沃尔沃会如何走。

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

“量质并举”意味着客户对价值的认可

对于汽车而言,“安全、健康、环保”就像是“1”,没有这个“1”,后面再多“0”也没有价值。

只是很多时候,消费者对于“安全、健康、环保”的感知并不像镀铬装饰、LED车灯、真皮座椅、N色氛围灯那样直接。

而如何让这种价值被消费者感知、接受、认同,就是沃尔沃一直以来在努力的事情。

价值包括功能价值和感知价值,而豪华品牌在满足功能价值的基础上,更多为消费者提供了感知价值。当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为价值付出相应的价格时,意味着沃尔沃的产品和服务价值获得了认可。

刚刚过去的7月,沃尔沃在华销量14379辆,同比增长14%。不仅在中国市场,沃尔沃在美洲、欧洲及中东非洲地区,过去半年的市占率都实现了提升。

这也是让袁小林对沃尔沃所坚持的豪华观充满希望的原因,他说:“中国社会越来越成熟,也变得越来越美好,而沃尔沃所坚持的这些最本质、最有价值的追求是人们所需要的。”

安全,没有了安全任何东西都没有了基础;

健康,是安全的一种延伸;

环保,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让自己和后代都有一个好的生存空间。

诚然,一款产品、一个公司、一个品牌,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因为世界本就是这样精彩、多元、生生不息的。袁小林说:“很多时候需要知道,人们欣赏你的到底是什么?坚持做自己,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最本质的东西能不能抓住。”

而当沃尔沃追求的价值观和满足的需求是更多人所期待和渴望的,沃尔沃就会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并且可以更好地坚持自己的追求。

在这个过程中,体系力可以帮助沃尔沃更快地观察到市场的细化,更好地适应和调整,从而让用户更加认同沃尔沃的价值观,从而进入到“良性循环”之中。

每天3万个选择背后的责任

“我们在一个非常互动的世界当中,无论你是再小的玩家,再微不足道的个人,也是世界的组成之一,会产生很多的蝴蝶效应。”袁小林说。

袁小林和他的沃尔沃亚太团队,每天大概要做出3万个选择。即便是只有A和B的双选题,最终可能的结果也有2的三万次方个,更何况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

但所有选择背后最根本的标准和原则是沃尔沃的品牌价值、遵循的经济规律、追求价值的方式以及所有为沃尔沃工作的人。

在袁小林看来,过去10年沃尔沃的成长,绝不仅仅依靠大环境的水涨船高,更重要的是这10年以来,所有为沃尔沃工作或工作过的人——因为他们选择了沃尔沃,并且做出了贡献,才有了沃尔沃今天的坚实基础和优异成绩。

位于上海的沃尔沃亚太总部

袁小林讲了这样一个小细节,他说:“我的职位名称里有亚太区的CEO,这是具有执行力、对企业负责任的一项工作。意味着我要对企业的盈亏负责,要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负责,我必须在这个体系当中扮演这个角色。”

沃尔沃和很多企业不同的地方在于,亚太区并不能简单归为由总部指导,因为亚太区的员工承担了“选择”的责任,参与这家国际化公司所有的本地输出和决策过程。

袁小林在访中建议我们去参观一下亚太区总部、研发中心,感受那里的员工是如何工作的,他说:“在国际化企业当中的人士,总有中国的声音不被听到的感觉,有天花板。但过去10年我在沃尔沃的经历,感受是非常务实、高效的,从一个以北欧为出发点的企业,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全球化企业。”

在有限的下,如何让企业,让每一个参与者发挥最大的价值?沃尔沃给出的答案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肩负的重任,承担的角色。而袁小林也相信,在沃尔沃的体系和价值观下,每一位同事都可以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下一个10年,不确定但也充满可能

经过过去的10年发展,沃尔沃在中国市场加速达到了100万销量的里程碑,成为中国市场中一个举足轻重的玩家。但接下来的10年,汽车行业可能会面临着更激烈的变化和挑战

如何迎接这种变化,袁小林说了他的原则:“我觉得需要做一个判断,哪些不再有意义,哪些又是不能轻易放弃的,这个判断非常重要。”

沃尔沃决心转型为一家出行服务公司,目的就是在更长的价值链中定位未来,袁小林说:“只要人们还有出行需求,就一定会有各种形态的企业去满足这些需求。”

不管是面对汽车产业“新四化”的发展,还是市场消费群体年轻化的趋势,沃尔沃都已悉心洞察并做出了前瞻应对。

1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早在12年,时任沃尔沃首席执行官的Pehr G Gyllenhammar就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发表《环保宣言》,其中写道:“穹顶之下,我们敢于直面问题,更致力于建设未来。”

40多年后,这句话依然发人深省。

在沃尔沃发布的“2040环境”中,提出了在2040年之前将沃尔沃发展为全球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沃尔沃在2025年前,将旗下每辆汽车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平均降低40%。

到2025年,沃尔沃汽车累计交付使用100万辆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中的50%将来自纯电动汽车。

沃尔沃XC40纯电动车型将于下半年在中国发布

沃尔沃新款S90全系搭载混合动力,包括48V轻混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这同样是在当下市场环境中,沃尔沃从传统燃油车跨入电动化的努力和尝试。

这种尝试还体现在“新零售”领域。沃尔沃V60官方直售业务于6月15日上线,为客户提供更为简单便利的线上线下融合的购车服务,以及完全透明的定价和购车方案。

对此,袁小林表示:“这个探索的背景就是围绕出行的价值链,从设计、生产、研发、购到销售、服务上所有部门的角色的探索。每一个环节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你也会发现一些新的形态。”

在袁小林看来,不管是电气化还是其他的新领域,到目前为止很难讲谁的模式是成功的。就像“新四化”是大家都认同的方向,但如何实现,一定是有各种各样的路径。

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一个有90多年历史的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有足够的精力去感知每一个时代的潮流和挑战。同时,在面对不确定性时,沃尔沃的团队也有能力做出判断,应对不同的挑战。

写在最后

8月10日,中汽协发布7月产销数据,其中乘用车销量166.5万辆,同比增长8.5%,对于下半年的车市走向,协会也给出了相对乐观的估计。但即便如此,2020年全年销量大概率仍难逃负增长。

袁小林谈到未来的预期,这样说到:“总体上来说,大家难言乐观,实际的数据也表明市场环境充满了挑战。但当你聚焦到某一个市场,逐渐细分来看时,就会发现所谓的大环境更多像是天气。而在这样的天气下,你如何去做,这是你的选择。”

袁小林更在意的是做好企业的运营,及时、灵活、用心。在他看来,豪华车市场的池子足够大,市场空间仍在,科技进步所带来的可能性也远远没有被发掘出来,外部竞争是否激烈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因此,无论外部竞争是否激烈,或是某项指标在一个月内表现如何,袁小林并不介意,他说:“我们更关注原因,并且不断地取行动。”

10年之前,很多人对吉利收购沃尔沃充满了疑虑,但事实上,沃尔沃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来到了10年中最好的时刻,这个体系所坚持的价值和吸引的人,是沃尔沃面对未来最大的信心。

沃尔沃高层专访 :拥抱电气化,从中国为全球带来价值

吉利并购沃尔沃10周年了。时间过得真快,一切仿佛就在昨天。记得当时,当国人得知并购消息后,舆论场瞬间就“炸了锅”。大家不相信,怎么是李书福的吉利在众多包括跨国公司在内的求购者中胜出?没记错的话,当时,中国也有几家主流大型国有汽车集团参与竞标,那时的吉利在许多人眼里是不入流、没有实力的企业。10年过去,沃尔沃应该为它当初的决定感到自豪。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用数字为这样的自豪作了一个直观的描述:过去的10年,沃尔沃在欧洲、美国和中国市场都有很大增长,销量翻番。10年前,沃尔沃汽车全球销售30多万辆,而到去年,这个数字已经突破了70万辆。沃尔沃全球的员工10年前是19600多人,现在超过了40000人。的确,10年对于沃尔沃来说,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它的变化一点不为过。谁能想到,一个来自中国的民营企业居然将一个著名的豪华汽车品牌、一家来自北欧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跨国汽车公司发展得这么好,这应该是个奇迹。

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与福特汽车正式签署并购协议

感慨成功之外,必须说说过去10年的不容易。应该说,吉利并购沃尔沃创下了国际并购史上“蛇吞象”的成功案例。记得当初并购签约时,舆论场最关注的是“钱从哪里来”?一个自身还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企业靠什么能玩转一家来自北欧的跨国企业?这些问题说白了就是:论个头、块头都不行的吉利,怎么能让沃尔沃重新站起来?无论如何,这场成功的并购超出了人们的认知。记得并购谈判接近尾声时,某财经媒体记者抢发了消息,第二天就受到了领导批评,认为记者做了新闻。这样的真实故事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吉利要想在并购沃尔沃这件事上成功有多难。还有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故事,在并购协议签署前一天的晚上,李书福哭了。尽管他没有说为什么,但有一个原因是肯定的:为了圆他自己内心的汽车梦,他把自己的一切包括身家性命都搭上去了。他知道签字的那一刻起,等待他的将是各种各样已知和未知的问题和挑战!今天说起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个历史,很多人眼前浮现的是他微笑着在众人见证下签字的照片。谁能想到李书福那满面春风背后承受着的巨大压力?钱扔进去了是事,能不能搞成功完全是另一回事。这样的在外人看来不能理解、对当事人内心又有很多不确定风险的事,谁敢想?谁敢干?谁能干成?今天,我们在说并购获得成功时,一定不要给人一种感觉:无非就是做了这件事或那件事这么轻巧,好像谁都能干得了。在我看来,回顾沃尔沃这10年的发展历程,在感慨它的成功之外,就是对李书福这样的企业家深深的敬佩。因为他做到了别人不敢想、不敢做、做不到、也做不成的事。这样的企业家不多见,这样的成功案例也注定不会多见。

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参会的李书福和吴迎秋在交流

跨国并购是全球化的一部分,没有现存的教科书,但企业文化这件事是全球化能否成功的核心。并购前,李书福在回答沃尔沃工会提出的用三个字解释收购的理由时,他的“我爱你”得到了工会的高度认同,其实这就是文化。现实中,我们说文化总是那么深奥甚至玄而又玄,往往费力不讨好。天天讲企业文化,一到办具体事就各有各的想法。毫无疑问,今天的沃尔沃已经形成了很好的企业文化,这与李书福的胸怀是分不开的。换言之,如果将并购沃尔沃当作一桩简单买卖,即使大家有建立文化的共同愿望也是走不下去的。当初人们关注吉利并购的钱从哪来,如果着眼点在这个上面,今天可能就有人会说,这10年吉利在沃尔沃上早就把钱挣回来了,现在是否可以考虑转手了。而事实并非如此,不久前吉利和沃尔沃对外宣布了筹划合并事宜。这样的事如果没有文化做基础,以沃尔沃的欧洲企业特点,可能连工会都通不过。让沃尔沃愿意合并这件事肯定是企业文化的功劳。李书福曾引用费孝通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早已道尽其中玄妙。总结沃尔沃10周年,或者将并购沃尔沃当作中国走出去、探索全球化发展的样本,文化这件事是必须要说的话题。说文化指的就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但它更是一种世界观。胸怀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让所有人都站在世界观的高度很难,老板首先要做到的是把自己的胸怀打开,这同样也很难。在吉利并购沃尔沃这件事上,如果李书福眼里只看到钱,那企业的所有员工那里除了钱什么都别谈。这样的功利下,企业什么事也做不成。其实,早在几年前,李书福已经在谈如何建立跨国企业文化的问题了,大家不妨去看一看。在那个报告里,他没提钱的事,却让大家看到了比钱还有说服力的东西。回头看中国不少失败的并购、合资合作案例中,缺乏文化的认同一定是共性的问题。中国有很多财大气粗的老板,最终没有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就在于把钱看得太重,对文化研究得太少。如我们在并购沃尔沃10周年这个时候,问李书福在并购沃尔沃后收获得最大成功是什么?赚到的利润一定不是他的主要选项。记得并购不久的沃尔沃董事会后,我曾经写过“千万别把李书福当作投资人”一文,就是想要告诉大家,李书福和中国很多的有钱老板不一样,其中就有他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位于上海嘉定的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部

沃尔沃这10年的发展一直是大家十分关注的。尤其是在中国,更多人希望看到它变成中国企业后,在中国市场上一夜“卖火”。这样的舆情很容易将沃尔沃架上去下不来。这很考验李书福的智慧。就像别的豪华汽车品牌一样,如果中国这张答卷做不好,全球业绩一定好不了。何况沃尔沃已是吉利控股旗下的企业,没有理由做不好!而相对BBA这样的豪华品牌,沃尔沃在中国的基础显然不够。这样的特点又决定了沃尔沃在中国急不得。很有意思的是,沃尔沃亚太包括中国销售部门刚成立那些年,负责人换了好几拨,外界自然少不了各种猜测。事实上,论从业经历和业务能力,那些负责人都没得挑,也很好的完成了每一个阶段的使命。只不过到了几年前那个阶段,沃尔沃在中国需要一个更合适的新的人选。现任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在主管中国业务领导的位置上任职最长。在他的领导下,特别是近两年沃尔沃在中国的业务有了明显的质和量的提升,除了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外,他细致沉稳、不急不躁的性格、长期海外工作造就的全球观,以及链接东西方文化的力量也不得不提。必须说,并购后的沃尔沃在中国一开始多少有点被外界的预期带了节奏走。这样的局面下,袁小林这样的人就成了沃尔沃在中国必须有的稳定器。如果说并购沃尔沃10年获得成功背后是李书福的智慧,这其中一定有其用人、建团队的智慧。袁小林和他今天的团队就是在这样的智慧中搭建起来的。

李书福在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部与袁小林及管理团队交流

最近与李书福交流,发现他谈得最多的是对全球化的思考。在他看来,当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是一对矛盾。如何化解矛盾需要更大的视角、更多的样本。吉利这些年从并购沃尔沃开始,陆续有了伦敦出租车、马来西亚宝腾、英国路特斯以及戴姆勒奔驰等全球化实践,收获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和体会。他认为这些实践仅仅是探索全球化的开始。面对逆全球化的新特点,面对世界汽车遭遇技术革命冲击的新背景,要想在成功的道路上再向前一步,必须有新思路、新方法,我们国家也必须要更多像李书福这样的企业家,像吉利、沃尔沃这样的企业。

沃尔沃汽车成都工厂

就在并购沃尔沃10周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吉利与沃尔沃宣布正在探索下一步合并的全新方案。沃尔沃下一个10年会是什么样?一定值得大家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沃尔沃袁小林薪资

EV视界报道在4月16日,沃尔沃举行了一场 "Volvo Tech Day" 活动,全新纯电平台打造的EX90首次在中国亮相,同时沃尔沃也对外公布了"世界树"智能安全体系,表达了电气化时代沃尔沃对于安全的理解。当然,在现场最引人瞩目的除了?EX90本尊外,沃尔沃汽车大中华区销售公司总裁钦培吉的一句 "?新势力会的,我们三年就学会了。我们会的,新势力十年都学不”’的口号可谓是响绝于耳。那么,沃尔沃的自信何在?并且如何解读沃尔沃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战略?EV视界有幸专访了沃尔沃汽车集团首席商务官兼副CEO安伯扬和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一起倾听一下来自沃尔沃高层的声音。

产品、品牌、体系?一个都不能少

当今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可谓是达到了内卷的时代,特别是国内的众多车企在技术、智能与设计上都逐步内卷,并加快产品的迭代。可是,这看似尔虞我诈并走向竞争的市场格局,对于正处于电气化转型的沃尔沃来说,所面临的挑战也是非常复杂的。

“其实今天和以往的市场竞争没有本质区别!”袁小林表示:“什么时候都得竞争,每个时代都一样。”袁小林认为,确实无论是经济形势还是车市状况等,在不同的时代虽然会呈现一些不同的特点,但是在今天看来,它们所要面对的市场格局是要促使其在“四化”方面的转型,因此对于那些从传统主机厂开始转型的企业来说,就面临了各种各样的挑战。

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

如何面对挑战?对于车企来说,因为自身所面临的情况都不一样,但最主要的还是认清自己。而沃尔沃在国内市场的立足之道,莫过于产品、品牌和体系。

首先,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是非常庞大的,并且对于企业所提供的机会与机遇也是非常多的。所以对于沃尔沃来说,企业的生存发展不是问题,但是一定要抓住发展最本质的东西,不要盲目的跟从,这样才能继续正常的走下去。

安伯扬表示,对于沃尔沃的未来发展,其公司内部有过非常具体的策略定位,其中就包括了电动化的发展。而如何去打造电动化的车型,不仅是全新平台的研发,在动力总成方面、工程的能力、工厂的建设的规划,并且还要建立全新的供应商体系,这都与之前传统的造车是不一样的。因此沃尔沃希望未来成为全面电气化的主机厂,并在过去的基础之上做得更加成功。

另外,安伯扬提到自己曾多次来到中国,并认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豪华车市场。因此对于中国来说,沃尔沃需要为中国做特别的研发,并整合全球的。安伯扬认为,中国的消费者其实非常聪明,在豪华车使用方面也和全球不太一样。因此沃尔沃就必须要在车上保留沃尔沃的特征,这样才能加深市场对于品牌的认知。并且,在面对中国市场,沃尔沃也在提升中国团队的领导力,并将推出全新的EX90作为沃尔沃的新品投放,以此将进一步提升其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竞争力。

对于放眼未来,安伯扬称,沃尔沃的全球战略将专注全面电气化的转型,根据规划,到2025年实现全面电气化,届时纯电车型占比将达到50%;2030年成为纯电豪华车企;2040年力求成为气候零负荷标杆企业;所有纯电车型将只在线上进行销售。所以沃尔沃每一年推出一个全电动的车型,并在2030年彻底转型纯电豪华车企。

大象转身 沃尔沃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目前从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来看,只去单一强调车辆的电气化发展,显然已经赶不上趟了。因为智能化已经成为决定车企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的用户已经被教育成喜欢使用大屏和与车机经常语音交互等习惯,这对于沃尔沃来说绝对是要面对的,因此在这个基础上,沃尔沃也在自身的车机系统上做了全新的开发。而这在安伯扬看来,新的车机也能够被中国的市场所接受。

沃尔沃汽车集团首席商务官兼副CEO安伯扬

要知道,在车辆架构的创新方面,中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因此在沃尔沃的生态看来,创新就成为了一个决定事业发展的必要词汇。因此对于沃尔沃,不仅是零售商和销售服务流程上做到创新,包括沃尔沃全新的数字化系统,可以将整个消费者体验周期,从一开始的购,服务,再到后续的维保做到全方位的支持,因此来提高工作的效率。当然,在这方面中国是先驱,但在沃尔沃这里,其所做的不是为中国市场,而是在中国的市场为全球带来更多的价值,所以沃尔沃汽车创新中心、创新枢纽都设在了中国,并且中国有丰富的人才,包括很多的设计师、工程师、管理层都来自中国。相比纽约、瑞典,中国的人才储备非常充足,所以从这方面来讲,中国也是非常重要的市场。

另外,袁小林还表示道,在中国的沃尔沃和位于瑞典哥德堡的沃尔沃总部一样,都是沃尔沃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因此从产品的战略规划阶段,到产品定义,再到后来的研发和落地执行,沃尔沃中国都是其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并且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要参与其中的。

面对未来,沃尔沃做好准备了吗?

禁售燃油车一直以来成为了全球车企无法忽视的问题与口号,特别是欧盟宣布2035年正式禁售燃油车,而沃尔沃作为第一个宣布全面电气化的传统汽车厂商,致力于到2030年成为纯电豪华车企,并提出到2040年成为气候零负荷的标杆企业。为此,立下了一个目标:从2018至2025年,每辆汽车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平均降低40%,并降低整个价值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沃尔沃正在作出努力。

安伯扬表示,目前,沃尔沃所有电池都是用可回收的一些材料,如此也是希望能够让整个供应链都是环保的,并且还要去处理塑料和铝的问题,并希望能加强这方面的回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目标,希望能够帮助我们在 2040年前成为气候中和的公司”安伯扬说道,他认为沃尔沃要实现2025年减少碳足迹的目标,就不单依靠自身是做不到的,必须让供应链和供应商等伙伴都参与进来,这样才能实现这个愿景。

另外,今年5月,沃尔沃会在中国会举办“可持续发展科技日”活动,用袁小林的话说,这恐怕是“中国业界的第一个”,“它是一个体系,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有了蓝图,所有的供应商也会加入进来。”

在谈到发展速度和融入中国市场的问题时,袁小林表示过去三年沃尔沃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情况,但是在各方面都有不错的成绩。他认为,未来没有今天是不可能凭空出来的。因此面对市场的变化,很多东西确实没法一蹴而就,需要慢功夫。“对当下的中国汽车行业而言,用‘转型’这个词概括很准确。”袁小林说,“大家都是参与者,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而核心点,恰恰是用户。”

安伯扬表示沃尔沃已经有96年的历史了,一直用更好的质量、更好的安全去赢得客户。竞争就像马拉松一样,不能在第一公里就全速奔跑,要有自己的节奏,要有跑完马拉松的战略。沃尔沃有非常好的基础去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速度很重要,但是可持续的速度是赢得成功的关键。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相比较BBA在中国电气化转型导致水土不服的现象,沃尔沃在这方面还是很有信心的。首先,沃尔沃在从油转向电的过程中,是从一个经销商为基础的,到一个集中式的以 OEM为主导的机制。在欧洲,他们会把市场分为新市场和旧市场,而新市场则指的就是全面电动化。因此在他们看来,现在的车就是电动的,老的车就是内燃机车。而在中国,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格局。现在的车辆,如果说不是智能的,不是数字的,就是老车老的品牌。所以两个地方的消费者其实看的不是一样的。所以拿沃尔沃新推出的EX90来说,在电动化与智能化方面都有着不错的表现,所以对于沃尔沃未来的前景,在国人的接纳度上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不仅如此,中国市场从供应链的角度,从技术和解决方案的角度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沃尔沃可以继续在中国着力,这样就一定会有回报。

“我们有这个能力,无论是中国,还是沃尔沃!”袁小林说道。

结语

在EV视界看来,沃尔沃的电气化转型在适应了多年中国市场的变革后,终于在发展的道路中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线,而这条路线也或将被中国的消费者所认可。或许EX90将成为开始,而未来则掌握在沃尔沃善于革新的手中。我们还是衷心地祝愿沃尔沃在未来的发展能走得更好更远,成为中国豪华电动车市场中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V视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6000元-8000元。根据查询沃尔沃汽车投资有限公司信息显示,袁小林为沃尔沃台州路桥分公司法定代表人,薪资在6000元-8000元,袁小林的钱大多是来自股份,薪资和普通员工一样。

标签: #沃尔沃

上一篇特斯拉股价走势预测-特斯拉股票价格预测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