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反人类设计-特斯拉反诉

tamoadmin 0
  1. 地球有没有共振频率呢?怎样能让地球发生共振呢?
  2. 预算25万!ID.4 CROZZ对比Model3 怎么选
  3. 预算20-30万 有哪些智能轿车可供选择?
  4. 马斯克的星链是否反人类?
  5. 各国造车理念有啥不同?看到中国车企,感觉太真实了
  6. 新手买车如何快速排除哪款不
  7. 用户倒戈、车主投诉,蔚来汽车有点“腰疼”

如果找到了,并且发生共振,或者哪天某个陨石坠落到地球,刚好引起共振,细思极恐!

共振是在振幅最大的时候刚好下一个波峰继续叠加,表现出振幅放大的现象。并不能放大能量。所以地球就算有固有频率,人类目前技术手段能给的能量太小了,还不够潮汐和大气运动损耗的,完全没有意义。特斯拉——他是用实践反对相对论的第一人,他的旋转统治宇宙的思想必将在未来的宏观物理学研究中大放异彩!——旋转,宏微规律一致,只是量子力学先行一步罢了!

了解特斯拉的人太少,他是不适合存在教科书上的人物,因为我们提倡的科学是学习和动手能力,而特斯拉从小就有种病,幻视幻听,他的很多发明和发现都是通过冥想!而且现在我们用到的很多东西都和特斯拉有关系,比如说交流电,无线电,电磁能,太阳能等等!特斯拉的成就比爱因斯坦爱迪生还要多!特斯拉说的话跟做的事以及做事的方式都不适合出现在课本中,也不适合宣传出去,包括特斯拉后期研究的科学也是带反人类的!现在的电动汽车品牌就是已特斯拉来命名的,传说特斯拉是掌控雷电的人!反正我是蛮崇拜特斯拉的!

特斯拉反人类设计-特斯拉反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特斯拉有他理论支点,我本人对他年老穷困潦倒时的理论很感兴趣,就是共振。抛开物理学不说却对别的学科有深远的影响,所以物理学不太重视斯特拉,但是有的学科很重视共振这套理论,这就是为什么特斯拉民间影响力大的原因。科技很多都是机密,有没研究跟普及技术是两码事,或许多年后会公开特斯拉的研究成果也不一定。他们那一代的科学家都是神一样的存在,不是我们用言语跟去诟病的。

特斯拉的理念只有在大同世界、或者地球村才能实现!在世界上纷争不断或者各自为政的年代里面被自私的欲望所遮盖!人类世界想要前进必须所有人类放弃偏见协同努力才能实现进步。特斯拉是交流电的缔造者,同时也是无线充电技术的奠基人,大家享受着人家的成果偏偏贬低人家有意思?没人否认其他科学家,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偶像,他们都是神一般的存在。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不要轻易对比为佳。

你就是知道了地球的固有频率,你有那么大的振动源能量来对地球做功引起共振吗?共振的本质是振动源的振动全部用来对受力物体做正功!其本质还是能量的转化吧。舒曼波其实是一种低频的电磁波,并不是机械波。当年的特斯拉其实测算的也是电磁波,并不是机械波。我介绍的,特斯拉的测算方法,也是地球的电磁波共振频率。

共振要建立在物质物理特性相差不多的基础上,一个地球物质那么多,结构那么复杂,给你足够把地球拆了的能量,没有强大的观察分析和构件实力(神的领域,每种主要物质都振动破坏,且保证力量平均。特斯拉一个被神话的发明家,他的交流电等专利早就买给别人,然后用这部分钱继续做研究,再把成果卖掉。如此下来最终穷困潦倒。客观来说,交流电属于必然发现,纵使没特斯拉不用过多久总有人能能研究出来。对比爱因斯坦成就,就像小学生与高中生对比。

虚幻人物毕竟只是人编的,格局有限,毕竟那时候的人对地球是什么形状都不知道,还只是处在幻想上,就连飞这种东西都只是神仙能做到,凡人根本不可能会飞,但事实还不是打破了那些格局,而且特斯拉就放在现在也是世界顶尖的存在,它的思想和格局有多高我们真猜不到,单说人工地震,他开辟的先河让后来人对大自然的了解延伸多深能想象吗,要真能猜懂他估计下一个特斯拉就是你了。

实际上地球的舒曼共振频率,决定了地球的维度层次,如果突破这个共振频率层次,地球极有可能向高维进发,然而对地球上的生物来说,无论是高智慧的人类还是其他生物,都很难突破舒曼共振频率的层次,因此地球是所有宇宙中,最基本的三维低维星球。要打破地球苏曼共振频率层次,唯有外量的干扰,及宇宙灵力的提携。

宇宙中有一种场,还有一种频率,高纬度的飞行科技就是输入坐标然后就可以瞬移,美国早就做过此类实验,列如费城实验,而特斯拉也说过如果科学开始研究灵性领域,十年内取得的进展比过去所有加起来还要多!毁灭地球不赞同,毁灭人类是可能得,就算现在把地球炸得满目疮痍,若干年后还会诞生新物种,地球的自愈能力很强的,几十亿年里地球被多少本身的火山海啸地震,地外的陨石之类冲击过,物种大灭绝了几次,现在不是还好好的。

地球有没有共振频率呢?怎样能让地球发生共振呢?

特斯拉有其名没其实,你开着不定啥时候就控制不住了,车毁了就当丢了掉了,可事关人命关天。一定买国产的比如,比亚迪汉,小鹏,理念……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我倒是在选车,但肯定不会再考虑特斯拉了。

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那些黑特斯拉的有三类人,一类是买不起特斯拉的,一类是用着华为开着比亚迪的傻缺,还有一类是国产电动车厂家的。国产品牌惯用的套路就是,既然竞争不过,就花钱雇人打着***和爱国的口号去打砸闹事,有选择性报道疯狂的摸黑诋毁!只有把排名第一的特斯拉搞垮了,国产电动车才能实现敛财的目的,之前就是集体围攻三星来成就华为的,三星手机目前全球仍然排名第一!好多人会有疑问,为什么国产品牌只黑特斯拉而不去黑其他合资车呢?因为国产品牌要想实现弯道超车,电动车是唯一的出路,而其他合资车目前仍是主打燃油机,电动车为辅的战略,只有特斯拉是专做电动车,而且还在国内建厂,一直在降价,对国产品牌冲击最大!

陶琳和马斯克都不用特斯拉当常用座驾,知道了吧

必须特斯拉,无需考虑

我自己试驾过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这些 汽车 ,朋友亲戚也有一些人买了这些车,我自己对电动车也很感兴趣,也有一定了解,跟你聊聊,希望对你有帮助:

1.特斯拉:

他在自动驾驶方面确实是领先的,车也蛮好开的。但是也不是说完全颠覆性的领先了。如果你有关注的话你可以看得到前段时间华为自动驾驶的极狐电动车的自动驾驶能力是非常强的。

特斯拉在国产化方面做的是非常一般的,很多操作有点反人类,只有一块屏幕控制,你要看车速普通车只要往前瞟一眼,特斯拉你要邪眼找半天。

特斯拉在服务方面,前段时间很多爆料出来的新闻相信你也看到了,其实是很差、非常傲慢的。

特斯拉的硬件配置方面相同价位比较很一般了,做工比较差,缝隙太大了,隔音效果太差了,25-30万的车跟十万块的国产车一样的感觉。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很多车主测评你可以看看,都是这感觉。

但是这些缺点阻止不了大家喜欢他,买他,因为他真的很好开,牌子大,开着有面子。

2.国产新势力造车:

国内几个新势力造车企业,现在国产化方面是做的还是挺好的,比如理想 汽车 ,蔚来 汽车 ,小鹏 汽车 ,外加一个传统的比亚迪(算是传统电动车起家的) 汽车 ,做的非常好了,已经不是十年前,甚至五年前的国产了,进步非常大,这得益于新能源电动智能车的革命,他们跟传统车区别太大了,没有传统车的三大件,不用跟别人百年或者七八十年积淀的车企去竞争,也相当于新造车势力走了捷径。

但是自动驾驶方面国产新势力跟特斯拉有差别,国产做的相对一般,但是我个人感觉理想小鹏的驾驶开着很舒服,开着给人很舒坦的感觉,驾驶绝对够用。

像理想 汽车 小鹏,他们的工厂是自己的,不是代工生产的,所以生产质量什么的全部是由自己可以控制,产品质量可以自己控制,另外它的销售网络也是自己控制的,很多产品方面的质量等都可以自己控制,出了质量问题或者沟通问题可以自己第一时间沟通解决。

另外,国内的车企做国内的车,比较懂中国人的需求和需要。很多地方懂我们自己要什么样的产品,这点在国产手机上面比较体现的明显,一个道理。

因为电动 汽车 在电动化的技术方面,大家用的电池、电机控制器等这些配件,各个方面的原部件其实大同小异,大部分来自全球的大企业,基本可以保证质量的,而且生产过程大部分是自动化的工厂生产的,所以 汽车 硬件方面大同小异。国产跟特斯拉未必差,蔚来理想小鹏比亚迪的做工甚至比特斯拉好一大截。

3.特斯拉和国产新能源的优劣势:个人觉得目前电动车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是服务,一个是售后,外加一个就是智能控制软件能力。

特斯拉在软件能力上有很大优势,华为的车刚出来给人很大惊喜,但是毕竟时间还不久,量产车还没出来,还要再看看。在电动智能 汽车 上,很大一部分是由软件控制的,所以软件能力占比是加大了,这是新势力造车,新能源 汽车 跟传统燃油车的很大的区别,这一点国产车跟特斯拉有差距。

国产企业造车在自动化智能化进步很快,半年前的车跟半年后的自动化、智能化有太大区别了,因为他们可以OTA(远程升级),他们在国产化、本地话方面有很大优势,在服务网络、文化方面也是有优势的。

再者,服务和售后,感觉特斯拉基本没有。国产有优势,所谓的懂国人,知道怎么服务。

最后,在硬件上配置方面,国产 汽车 的相同价位的配置比特斯拉好太多了。也就是说,你花同样的钱,比如25万左右,在特斯拉上面,可能也就是感觉开着爽一点,加速快一些,但是座椅通风、座椅加热、双层玻璃、纳帕真皮……在服务、配置、静音、高级感等方面特斯拉给不了你。

但是,小鹏比亚迪李想蔚来可以给你,他们二十多万三十多万的车,给你的感觉是BBA(大奔宝马奥迪)40-50万车的感脚,很有高级感。

所以,最后至于怎么选,看你自己。我说:特斯拉好,抵不住你一句“我就爱国,我选国产”,我说:国产车棒,信价比高,也抵不住你一句“我就是喜欢特斯拉”。对吧?怎么选,看你自己咯!

都可以,看你喜欢。喜欢特斯拉就买,别信网上那些无脑的话。喜欢国产的就买,新能源技术中国还是领先的。

你买了特斯拉,出门谁都要笑你。

现在电动车与电动智能车等

同了,特斯拉已纯电智能上市,从集中曝出的特斯拉事故看,无论其车还是消费者都不成熟。我会等等,真是要购买,只选国产车!

比亚迪的汉,1.刀片电池不自然

2.新一代的电控系统,车身稳定,刹车等,比传统的响应时间更快更精准,博世都主动找比亚迪合作!3.诸多的技术比亚迪已经领先!4.也不会像T的车要加钱才升级配置!

5.民族产业,我们不支持谁支持,我们支持了,他们才能越做越好,赶上并超过国外的品牌!

预算25万!ID.4 CROZZ对比Model3 怎么选

所有物体都有自然频率,地球也不例外。我想问题是,有没有可能让地球像士兵走开时倒塌的桥一样产生共振?你当然可以。问题是你必须有一个足够强大的源头来为地球供电。例如,如果少数小行星以地球的共振频率逐一撞击地球(设地球仍然存在),地球基本上就会处于共振状态。

但最大的问题是,地球共振的核心设是,地球是有弹性的。当振幅小的时候,弹性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当共振足够大时,地球就不再有弹性了。此外,地球有无限多的谐振频率。所有物体都有无限多的谐振频率。

如果发现,与之发生共振,或者哪天有陨石落到地球上,正好引起共振,细想起来很可怕!"。共振是下一个波峰的振幅继续加起来时,放大振幅的现象。它并不放大能量。因此,即使地球有一个自然频率,人类技术所能提供的能量也太小了,潮汐和大气的损失是没有意义的。特斯拉--他是第一个用实践反对相对论的人,他的旋转统治宇宙的想法将在未来的宏观物理学研究中大放异彩 --旋转,宏观和微观规律是一致的,但量子力学是第一步!"。

知道About Tesla的人太少了,而且他也不适合存在于教科书中,因为我们提倡科学就是学习和动手能力,而且Tesla从小就有病,有听觉幻觉,他的很多发明和发现都是通过冥想得来的"。而现在我们使用的很多东西都与特斯拉有关,如交流电、无线电、电磁能、太阳能等等!这些都是特斯拉的发明。特斯拉所做的事情比爱因斯坦和爱迪生还要多! 特斯拉说的做的以及做事的方式都不适合出现在教科书上,也不适合宣传,包括特斯拉后来研究的科学也是反人类的!所以说,特斯拉是 "反人类"。现在的电动车品牌已经被命名为特斯拉了,传说特斯拉是雷人的控制者! 反正我是有点崇拜特斯拉了!

预算20-30万 有哪些智能轿车可供选择?

在今日的纯电动车市场中,25万价位的可供选择车型已经非常多样,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新势力特斯拉Model 3,还有代表传统大厂的一汽-大众ID.4 CROZZ。前者虽然是三厢轿车后者是SUV,但是这两款车都在25万元左右,价格有重叠区间,相互竞争是可以预见的。今天,我们就从颜值、内饰、空间、安全、续航及补能等几个维度,来做个Model3与ID.4 CROZZ的横评,看看25万左右的预算,你会怎么选?

论颜值:两车各具特色

两款车属于不同的定位,其中,ID.4 CROZZ作为一款SUV,车身较高,视线好,通过性更强。因此,在车型上,ID.4 CROZZ可能会更讨好消费者。

外观上,ID.4 CROZZ用全新的ID.家族的设计语言,饱满圆润的身型带有几分德式的稳重,简洁的设计加上前后贯穿式车灯,还有前后可发光的车标,展现出了不错的时尚感和科技感。

特别是当你揣着钥匙走近它时,你会看到Logo灯、格栅灯与日行灯依次分段式缓缓点亮,IQ. Light前大灯由下垂姿态纵向抬起并点亮近光灯,就像是在沉睡中醒来,睁开双眼,非常的有仪式感。

整车侧面非常的精巧,没有SUV那种硬汉魁梧的感觉。ID.4 CROZZ的侧面通过上扬的腰线、大尺寸轮圈塑造了极具运动感的车身姿态,而且风阻系数仅为0.28Cd。不过,车身底边和轮眉都用了黑色饰板,用于强化SUV的特征。

ID.4 CROZZ的车尾同样颇具年轻化,贯穿式的尾灯是时下的潮流设计,凸显了车身横向的延展效果。

相比ID.4 CROZZ,特斯拉在外观设计上则遵循了一贯性极简的风格,从Model S到Model 3,再到如今的Model Y,都可以看出很多相似的设计。不过有一说一,Model 3前卫的造型和无框车门,还是吸引了大批消费者。

前脸方面,Model 3用了封闭式前脸,没有设计任何的格栅状造型,但下沉的车头和凸起的前大灯带有明显的家族特征,辨识度很高。

Model 3的侧面和Model S如出一辙,分为两段的腰线错落有致,不过受制于尺寸,无法呈现出后者般的修长,但也算是协调耐看了。另外,Model 3的车长和轴距均落后于BBA的同价产品,整体尺寸较为紧凑。

Model 3的尾灯同样遵循简洁的设计,比较有亮点的就是其“鸭尾”设计,提升了整车的运动感。

总结来说,两款车外观设计都用了当下新能源车简洁的风格。其中,ID.4 CROZZ更为个性和时尚一些,而Model 3则更要更加简洁。另外,由于ID.4 CROZZ是一款纯电动SUV,所以其有着比特斯拉Model 3的车身高度和更好的驾驶视野。另外,至于设计风格,这就要看个人的主观喜好了。

论细节:大众似乎更懂中国人

大众在中国深耕多年,一直被称为最懂中国人的品牌,这点在内饰细节上可以说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在和Model 3对比之后,向大众这样的老牌传统厂商,在人性化方面显然要比造车新势力更加有优势。

首先来看Model 3的内饰,虽然在国产之后,Model 3做工进步非常大,极简的设计很有科技感,纹饰板也增添了一丝豪华的气息。同时,15英寸的中控屏不仅科技感十足,还可

以打游戏、可以看**,停车等人的时候不会无聊。

另外,Model 3可以同时为两台手机无线充电,充足考虑了副驾驶的需求。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或许是为了节约成本,又或许特斯拉觉得一块屏就足够了,所以Model 3直接省掉了仪表盘,虽不影响驾驶,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像这样的BUG还有很多,比如不少用户都吐槽全景玻璃天幕没有遮阳帘,虽说可隔绝99.9%的紫外线,但酷暑暴晒之下,还是很遭罪。尤为反人类的是,开个手套箱都需要进入中控屏去操作,就不能简单做一个按钮?

相比Model 3的槽点,ID.4 CROZZ倒是做得不错。比如,它有AR HUD抬头显示,转弯的时候风窗玻璃上的提示逐渐变大,比较酷炫。车机可以支持无线CarPlay、CarLife,可以用语音唤醒,可以声控调节空调温度、导航、播放音乐,响应速度比Model 3快——Model 3则需要按动方向盘上的按钮来进行语音操控,而且响应速度奇慢。

最爽的是,ID.4 CROZZ的座椅带功能,长时间开车的福音。最重要的,它的玻璃车顶有电动遮阳帘,手指滑动即可开启或关闭。

总之,两款车的内饰各有千秋,Model 3的内饰更加简洁,有科技感。ID.4 CROZZ内饰非常有质感,并胜在细节,一些人性化的配置对于日常用车舒适性会带来不错的提升,对于真正用车或坐车的人来说,会比较喜欢。

论空间:互有优势

我们通过上表将<a class="0160ea9defbede45 hidden" href="s://car.yiche/volkswagen/" title="大众" data-keyT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答答买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马斯克的星链是否反人类?

爱咖原创预算20+万,想买主流智能轿车,可能大多数网友的第一反应就是特斯拉Model 3,Model 3自从国产化了以后,销量真的可以用逆天来形容,一方面是由于它前期用Model S和Model X两款车型在中国积累了不少粉丝,另一方面曾经百万级的特斯拉先树立豪华形象,然后再出价格亲民的产品,这样大家就会很难抵挡住诱惑。

不过除了特斯拉Model 3,也不乏有一些优秀的国产车型,比如和Model 3价格差不多的小鹏P7,还有老牌车企林肯的“智能新生代座驾”——ZEPHYR。

第一款:

车型名称:特斯拉Model 3

车型价格区间:27.674-33.99万元

推荐配置:2022款后轮驱动

推荐配置价格:27.674万元

由于没有发动机,所以Model 3取消了进气格栅,“伏地魔”造型的前脸设计为“后辈们”树立了榜样。Model 3车身长度虽然不到4米7,不过它较短的车尾和溜背造型并没有让他看起来很臃肿,反倒是搭配上各种熏黑外观组件和米其林运动轮胎,给人一种运动且扎实的感觉。

数字座舱硬件:

Model 3座舱内部用了非常经典的单屏幕设计,取消了传统意义上的仪表屏,在刚亮相时饱受争议,屏幕尺寸为15英寸,分辨率为1920x1200。Model 3的座舱芯片用的是Atom A3950,不过就在上月,有Model Y Performance车主在提车后发现车辆信息系统处理器搭载的是AMD Ryzen,据外媒报道,海外版的Model S/X Plaid版本也同样搭载的是AMD Ryzen,AMD Ryzen相比于Atom A3950处理器有着更强的性能,不过后期这款处理器会不会铺展至特斯拉的所有车款中还不得知。

数字座舱软件:

车内绝大部分的功能控制都要通过这块大屏,就连最基本的后视镜调节都需要通过屏幕+方向盘滚键才能完成,虽然座舱的极致简约能够营造出很强的科技感,不过诸如此类的反人类设计还是非常让人头疼的。好在这块大屏的触控体验还算令人欣慰,屏内信息模块分区合理,靠近驾驶员的左侧部分展示基本的驾驶信息,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需要微微侧倾头部查看。界面UI设计简约素雅,显示效果清晰,操作逻辑简单,常用的功能入口也都能在主页找到,屏幕反应速度和流畅度也都不错。在本土化上,Model 3做得很成功,例如QQ音乐、喜马拉雅、B站、爱奇艺、优酷等热门软件都被收录了。

自动驾驶:

特斯拉Model 3的智能驾驶传感器套件包括:8颗摄像头(能在250米半径内为车辆提供360度可视性),1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和2颗特斯拉自研的FSD自动驾驶芯片,单颗算力为72TOPS。不过想要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套件带来的智能体验,需要另外花钱解锁。

第二款:

车型名称:小鹏P7

车型价格区间:22.42-40.99万元

推荐配置:2022款670E+

推荐配置价格:28.58万元

P7的颜值可以说是小鹏汽车的天花板了,光看车身外观就毫不犹豫买单的人估计不在少数。外观设计简洁流畅,前脸除了贯穿式灯带和分体式大灯,没有其它多余的设计元素,车身轮廓圆润能够有效降低风阻,P7底盘离地间隙被设计得非常低,散发出很强的运动气息,尾灯造型与前大灯形成了呼应。

数字座舱硬件:

小鹏P7中控台用的是双联屏结构,其中仪表屏尺寸为10.25英寸(1920x720),处理器单独使用Freescale MX6;中控屏尺寸为14.96寸(2400x1200),处理器使用的是骁20A,搭配了8+128G的存储容量,其中DDR容量芯片用的是LPDDR4,闪存芯片用UFS 2.0。P7的屏幕素质非常高,不会出现肉眼可见的颗粒感,显示效果非常细腻,因为用了全贴合屏幕,所以即使在强光环境下反光现象也不会很严重。

数字座舱软件:

P7这套Xmart OS操作系统基于Android 9.0开发,UI交互逻辑很简单,很容易上手,界面操作也很流畅,没有明显的卡顿现象。中控屏最左侧为应用导航栏,从上至下分别是菜单界面、车辆设置、泊车、空调控制、音乐以及电话。点开菜单图标,会看到小鹏自带的一些应用功能,比如小鹏音乐、蓝牙电话、能量中心和车辆控制等等,此外还有已下载完成的第三方应用,当然用户也可进入自带的应用商店内下载应用,包括腾讯、B站和爱奇艺等常用的软件,这套系统还打通了支付宝小程序,饿了么、飞猪旅行、淘票票等生活服务功能一应俱全,在软件生态扩展性上,理想和蔚来还真不是小鹏对手。

自动驾驶:

2022款670E+的自动驾驶芯片用的是NVIDIA DRIVE Xier,在性能强大的芯片和多种感知元件的作用下,这台车在高级驾驶地图所覆盖的多数高速公路和部分城市快速路,基于用户设定的导航路线,可以实现从A点到B点的智能导航驾驶。

第三款:

车型名称:林肯ZEPHYR

车型价格区间:25.5-34.2万元

推荐配置:2022款i酷尊悦版

推荐配置价格:25.5万元

林肯Z拥有辨识度极高的前脸设计,标志性的贯穿式灯带首次融入到车头设计中,整个前脸部分看上去更为舒展。独特的“Lincoln Star”星耀前格栅如同光芒四射点缀车辆中网;车身侧面线条很流畅,没有太多错综复杂的线条点缀,较为常见的平直腰线直接连接了前后大灯;与前脸相呼应的“贯穿式尾灯”用全新3D悬浮式设计,拥有同级独有的“Super Red”超红光效果以及首次推出的三种自定义闪耀模式,视觉效果震撼。

数字座舱硬件:

座舱内部,全系标配12.3英寸+27英寸组成的贯穿式联屏,分辨率能够达到4K水准,让人很难想象这居然是一台林肯的车,不过在追求科技的同时,林肯不忘继承传统美系车的豪华,做工精细的皮质和饰板在车内随处可见。关于这台车具体搭载的是哪款车机芯片,官方并没有公开表示,不过据各路网友散布的信息来看,大概率使用820A或是8155芯片。

数字座舱软件:

命名为“林肯星云”的人机交互界面,充分利用了贯穿式全景屏幕的超大尺寸以及晰度特性,能够带给用户最具美感的交互体验。中控UI用卡片式交互模式,用户可自定义添加最多十张卡片,向左滑动屏幕,卡片会在最左侧折叠,另外还支持全屏、协作、分屏、多点触控等多种操作模式。当车内只有驾驶员时,系统将会自动识别进入全屏模式,此时大部分功能控制都会集中在最方便驾驶员控制的区域;当副驾有乘客时,可以选用协作模式,也就是将主驾一侧的操作界面镜像到副驾一侧。

自动驾驶:

智能驾驶方面,全新林肯Z搭载了林肯Co-Pilot 360TM 2.0智能驾驶系统,新增的Lincoln ActiveGlideTM主动驾驶功能可在特定路段使用,实现L2+级的智能驾驶。

当然了,全新林肯Z可实现FOTA整车固件在线升级,支持硬件控制系统在线更新保障车辆各项性能持续优化。

总结

如今汽车智能化不只体现在新能源车型上,传统燃油车型同样也可以做到。在20-30万这个价格区间内,可供选择的智能车型有很多,如果想要随大流,P7和Model 3一定是首选,一点毛病也没有,如果依然坚持燃油车,林肯Z也绝对能满足你的智能化需求。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爱咖出行,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各国造车理念有啥不同?看到中国车企,感觉太真实了

不是。

真正的反人类是让人类永远禁锢在地球上,直到耗尽、无力逃出这座引力的囚笼,最终在天灾人祸中灭绝。

马斯克的终极目标是殖民火星,让人类“成为多星球物种”。如果说这个目标也是反人类的话,那以下逻辑全部不成立:

SpaceX是这段意志的具象化,自诞生起就一直坚定地朝着火星迈进。回收复用、甲烷发动机、星际飞船,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登火而生。

但实现这个目标要钱,钱肯定不能凭空生出来。

我们会因此就义无反顾地支持么? - 真要如此人类也不会总是犯相同的错误。

回顾SpaceX充满质疑、谩骂、诋毁的辛酸发展史,可见有相当多的人在精神上就不支持,更别说物质上了。甚至是现在,哪怕SpaceX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反对的声音却依然丝毫不减。

那咋办呢?那就只能通过组建星链来赚路费。相比单方面要钱,星链可以为不发达地区提供高质量的宽带互联网服务,反过来也能为登火提供资金——即实现促进这些地区的发展 & 推动登火的双赢,在这点上我实在看不出哪里反人类。

顺带一提 - 即便在2020年,全世界依然有30-40亿人无法用上互联网。

关于星链可能产生巨量太空垃圾的问题,答案是卫星在寿终正寝时会依靠电推降轨再入。即便一些卫星在此之前就故障失联,星链所处的近地轨道(2000km以下)特性也会使其在1-5年内坠落。与其担心这个,不如想想如何处理那些中轨道和高轨道、再入时间动辄几十上百年的报废卫星。

当人类对太空开发优柔寡断、踌躇不前时,SpaceX用星链果断向前推了一把。清理太空垃圾也好,如何管理这么多的卫星也好,在此之前从未有这么多人关注过头顶上的那片星空。甚至可以大胆的预测:当星链组网完毕之时,人类在太空领域将会迎来新一轮技术革命。

至于星链干扰天文观测的问题,SpaceX的解决试验无需多说,但这更多像是一个权衡——星链是登火必不可缺的资金来源,是利用星链快速发展、跑步上火星?还是赌上人类命运,再等个几十上百年?

无论个人对星链的支持与否,在全世界76亿人的放大下终有一种选择会化作扭转历史的力量。正因如此,人类如今已经走到了有史以来最为关键的十字路口,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将会取决于这个选择。

新手买车如何快速排除哪款不

我们通常在聊车的时候,很喜欢按照汽车品牌的国别来划分,比如日系车、德系车、国产车等等。虽然这么划分并不科学,但是确实有一定合理性。因为,每个国家的车企一般来说,主战场都是本土市场,其产品自然也带点本土特色。

受不同国家历史、文化、经济、交通影响,车企们在造车时都有哪些理念上的“本识”呢?

德国:需要A?那我做个A+吧!

为什么一线豪华品牌BBA都来自德国?除了因为德国是汽车的发源国,更是因为德国人造车,乃至几乎所有工业产品确实很追求豪华。什么叫豪华呢?其实豪华可以大体理解为性能过剩,而这也是德系车的主要特点。

比如市场需求一款性能达到A的产品,德国企业在打造针对这一市场需求的产品时,往往会以A+的标准来打造。比如一台大众的买菜车,它也会给你不错的操控质感甚至是隐藏功能。

不过这也带来一个坏处,就是德系车往往因为这个“+”导致成本上涨,价格缺乏竞争力。进入21世纪后,德国车企们都开始了疯狂的模块化平台改造,追求的就是在保证自己的工业风格和产品理念基础上,能有效降低成本。虽然现在模块化平台已经是全球主流车企们都在玩的东西了,但德国车企们,尤其是大众和宝马集团,确实将其玩到了极致。

日本:你要A?不!A-就够你用了

日本汽车工业相较于欧美虽然算是后辈,但其对于这个产业的影响力却数一数二。以丰田为首的日本车企们不仅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产业风格,还深远地影响到了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日本的本土环境。

纵观日本工业,总结起来的几乎就一个“省”字。在这个大前提下,日本和德国在汽车乃至几乎所有工业产品的理念上,都走了一条相反的道路。比如市场需求一款性能达到A的产品,日本企业会认为你实际上大多数使用场景下都只用得上A-,所以它们就会以A-的标准来打造产品。这样既能为消费者省钱,也能节省社会/环境。

其中两田算是最典型的了。本田被称为“买发动机送车”就不用多说了。而作为日本汽车行业老大哥的丰田,在TNGA时代之前的走量产品,几乎都没啥特点、亮点,就是纯粹的代步车,刚刚够用的那种。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日本汽车因为各种意义上的“省”,在过去几十年里疯狂席卷第三世界国家市场,却在进军发达国家市场时受阻。吃了憋,自然不能头铁,得换策略,于是就有了如今的雷克萨斯、讴歌和英菲尼迪品牌。

美国:你要A?我给你来个X,多酷啊!

其实美国在过去有非常多的本土品牌,数量甚至不输中国的汽车品牌,如今因为各种原因没剩几个了。为何会这样?因为美国人造产品那都是在造梦,而梦都是短暂且会破灭的,如果不能及时顺应市场妥协,就活不下去。美国几乎所有汽车品牌的成名作都是因为cool!

要说当今最美式的车企,当属特斯拉,而存活至今的那几家老牌车企,则或多或少有些“欧化”。美国人造车更多并非在适应市场需求,而是在创造市场需求。比如市场需求为A,美国车企则会考虑造个更酷的X来开拓消费需求。

回顾那些耳熟能详的美国名车,除了皮卡车型外,在产品理念上追求的都并非实用,而是拉风、够酷。当然,国内对于美系车“耗油”“做工糙”等刻板印象,其实都并非美系车独有,也不那么普遍,因为人家造车根本没过多考虑这些方面。

法国:念作A,写作S,因为曲线很美

法国车企其实实力都非凡,看看它们在各项赛事上取得的成绩就知道了。但是落回到面向大众市场的商品车时,它们的技术实力并没得到很好的利用。因为,“浪漫的”法国人似乎都以为自己是艺术家,哪怕造款10万元的买菜车,那也是要追求艺术美感的,哪怕牺牲了实用性。

法系车在设计理念上,有着非常多的奇葩点,落地的产品也充满了反人类的设计元素。可以说,法国车是为了追求“美”,而让性能、实用性、科学性为之牺牲的产品。即使市场需求的是A,法国车企们也硬要造成S,只是因为“曲线很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法系车曾经的主战场欧洲、中东、非洲逐渐被其它国家的车企们蚕食,法国车企们这些年可谓日渐衰落。毕竟,造车是拿来卖、拿来赚钱的,不能只由着设计师的性子来弄。

中国:A卖得火,我们都来造A'A''A'''A''''

中国汽车工业在全球汽车大国中几乎是最年轻的,但中国因为市场够大,有着非常之多的汽车品牌。但无论哪个品牌或者哪家车企,要说各自的特色并不怎么明显,但大家整体的造车理念上,还真就差不太多。

看看各家现售车型,绝大多数中国车企的产品定位几乎都是一一对应重叠的,而且也都跟海外品牌错开。这就很能说明问题,大家都是在打内战,中国品牌的主要竞品还是中国品牌。如果某中国车企的A车型卖火了,那么接下来一年内,我们几乎就能在市面上找到其它中国车企生产的A'A''A'''A''''。究其根本,还是因为我们的汽车工业太年轻,没有足够的沉淀和积累,暂未能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产品理念和特点,所以往往只能跟风。

但是,随着这几年头部中国车市沉淀、洗牌,头部的几家中国车企还是在产品理念上有了不少新突破。这些突破很多甚至不输很多国外大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诞生出不少属于我们独有的特色。比如车载智能网联技术、新能源技术以及很多便捷性的细节设计等。

小结

虽然各国汽车工业造车的理念和思路都受本国影响各具特色,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逐渐加深,自1995年WTO开始正式运作后,可以看到全球主流车企们之间的产品理念和思路上的差异其实有在明显缩小。当然,这种某种意义上同质化发展的前提是,要成为一家面向全球市场的车企。而对于中国车企们来说,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能在除中国以外的其它市场成为主流,才是最为关键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用户倒戈、车主投诉,蔚来汽车有点“腰疼”

汽车的内饰配置已经成为决定人们购车的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国内的消费观念,配置越丰富越高档,越有面子,内饰的设计风格也要个性,不再满足于一些过于中庸千篇一律的风格。当你选车选花眼时,内饰配置也能来帮你快速排除哪类车不能买。

★坊间口碑差/毛病缺陷多

再有心仪车型之后,首先应该上网查阅一下相关车型的口碑和故障率。尤其是中控区域,这里不同于发动机、变速箱等根源部件,中控台或影音系统本就是易故障区域,异响、锁车失败、线路故障、按键失灵、中控屏和电脑异常……等等问题,检测难维修不便,且极易反复。想要省心就一定要重视这一部位,免得日后无休止的奔波维修点。

★超大屏中控无物理按键

“买车就买低配,然后自己改大屏”提车就改中控屏,已经成为了多数人的做法。很多车尤其是SUV车型,类似手机大小的5寸屏确实有些“寒酸”。不少人都喜欢特斯拉的大屏,现在8寸10寸已经无法满足消费者对大尺寸的热爱了,越来越多的车也取消了传统按键直接用全大屏的中控代替。于是屏幕越换越大,但你知道除了好看它并没有多实用反而还有安全隐患吗?

恕小编直言,中控屏够用就行,真的没必要追求尺寸,尤其是一些物理按键最好还是保留。毕竟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能让你做到盲操的才能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先别着急喷小编,仔细想想一些连空调和音量都要去滑动调节的中控,在没有副驾驶的情况下,是不是极为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不是谁都是特斯拉。

★设计“反人类”

有很多车型中控造型设计的格外的帅气,类似“飞机舱”“游艇”等设计,看起来十分酷炫,但用起来有多麻烦也就只有自己知道了。例如法系车,总将一些默认的按钮放到想不到的地方,比如上图的定速巡航按键,放在了电子手刹的后面,用之前还要低头还是让乘客帮忙呢?虽说身为消费者的你,习惯是可以改变的,那也需要不少的时间来适应磨合。

还有对内饰期望很高的车主,最好不要后期加装,不管是4S店还是维修点,因为后期改换中控或其他配置的拆来拆去,说不好就会引起一些异响或其他隐患。毕竟汽车出厂都是能够满足正常需求的

作者 | 黎明

编辑 | 阿伦

一向以“用户企业”自居的蔚来 汽车 ,突然就成了用户集中投诉的对象。

7月以来,网上对蔚来的用户投诉量激增。在 汽车 消费者投诉平台车质网上,仅在过去的20多天里,针对蔚来的投诉就有49条,平均一天两条。

有意思的是,其中有48条,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座椅设计缺陷。这些花费好几十万买了蔚来的人,在开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有点不对劲:

腰疼。

“坐垫前高后低,倾斜角度过大,头枕过于前凸,造成坐姿如煮熟虾状弯曲,压力全部传导在腰部,造成腰部不适甚至腰椎受损……”有车主吐槽。

光吐槽还不够。以擅长“自发搞事情”出名的蔚来车主们,在蔚来APP里拉起了群聊,群名就叫“座椅发声总群”。群封面LOGO非常形象,据说是一位蔚来车主在某宝上特意定制的,耗资30元。

即便腰疼得龇牙咧嘴,还依然坚持驾驶的蔚来老司机,发出了无奈的感叹:

腰与车,不可兼得。

来自车主的声音很强烈,蔚来终于重视起来。秉持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精神,蔚来做了一轮问卷调研,覆盖的用户接近3万人,还做了细致的数据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属实。

蔚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问卷里明确表示对座椅不满意的用户,占到了约20%。

但是,蔚来官方打死也不承认这是设计缺陷。他们说,这是用户有“舒适性体验改善需求”。同时蔚来强调:长期目标,要做中国座椅最舒服的车企。

不知道那些喊腰疼的蔚来车主,对于这个宏伟的目标,是否有异议。

有着25年驾龄的老司机EFREM,是个驾驶爱好者。他自称可以连续开车40天,开遍全国30个省,每天只睡3个小时。他晒出自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说只是“有点”累。

他同时是个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999年的病根,打羽毛球的运动伤。但这不妨碍他单人单车连续不间断开23个小时,因为“对这个病有着比较深的理解,平日里很注重良好坐姿”,运动健身登山甚至搬砖的时候,一直保护得很好。

而打破这一切,只是因为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买了一辆蔚来ES6。

今年4月,他和亲戚朋友聚会,第一次所谓长时间开蔚来,连续几天每天四五个小时在车上。按照以往经验,这都不是事儿。可这次,他到家停好车,发现有点怪异:

“竟然没法下车。”

费了老大劲,从***一瘸一拐走回家,“如同一位垂暮老人”,进门直接“绝对卧床”,他发现坏事了:

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

很反常。他琢磨来琢磨去,又跟几位深受座椅折磨的车友聊了聊,几天沟通下来,基本确认了罪魁祸首:

“这个座椅有着极大的隐患。”

座椅群就此诞生。没错,他就是“蔚你折腰”座椅发声群的群主。

在自驾游、物品交易、潮流分享、喝咖啡等兴趣爱好之外,蔚来车主第一次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共同点而聚在一起:

开车开到腰疼。

而这个群也以惊人的速度膨胀,一下成为蔚来APP中规模最大的社群之一。成立至今,座椅群的人数已达到上限2000人。二群也已经成立,目前有629人。另外还有个座椅代表开会群。

这并非个例。在车质网上,有关蔚来座椅的第一条投诉,出现在今年4月,到了7月,座椅投诉集中爆发,以每天好几条的速度更新。

就连蔚来很有特色、标榜“飞机头等舱”的女王副驾,也被车主吐槽:“躺着腰部悬空,坐着腿不能着地,腰靠不到后背,座椅还硬邦邦的。”

一些车主选择买斜面增高垫放座椅上,以此来调节坐姿。“我现在每次路过停路边的蔚来都会往里看一眼,买了座垫的比例相当高,说明座椅不舒服是个普遍问题而绝非个例。”有车主说。

深燃梳理蔚来车主投诉发现,座椅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是前排座椅坐垫前高后低,即坐垫倾斜角度过大,坐垫后部凹陷严重。这导致车主坐下来时,必须得按照座椅的形状,强制“提臀”。进而导致臀部压力大,大腿前端有压迫感。

有车主说出了自己的感受:大腿外侧受压迫血流不畅,顶腿,座椅无法下沉,离地高度高于其他任何座椅。膝盖没有收放空间,小腿只能垂直地面,左脚无法放到休息踏板。

二是座椅靠背没有肩部支撑,上段凹进去弧度过大,而头枕又过于前凸,容易顶住头部。按照这个设计,车主坐下来弯曲着身体,压力全部传导在腰部,很多车主出现腰部不适甚至腰椎受损。按照一位车主的比喻:

坐姿就像一只煮熟的龙虾。

三是头枕硬,感觉顶头。本来腰部就缺乏支撑,头枕前凸还很硬,颈部及向下部位悬空。车主坐下来脑袋想往后靠都靠不动。

一位蔚来车主评价:“前段翘太高,***陷在里面,背椅靠了腰就靠不了背,这个反人类的设计真是无语了,不管你怎么调节都没有一个舒服的角度。”

一个自认为“身体素质比大多数的人要好”,且没有任何外伤和隐疾的车主,最近五年参加杭州马拉松,每次都轻松跑40多公里。但是,他表示“无***常驾驶蔚来的车”,因为:

“每次开车像受刑!”

如此评价让人震惊。蔚来是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代表,和另外两家新势力小鹏、理想,并称“蔚小理”。相比另外两个小老弟,蔚来的车最鲜明的一个特点是:

贵。

让人纳闷的是,自称豪华品牌、售价35万元起的用户企业蔚来,怎么就做不好一把椅子呢?那些拥护蔚来出了名的“蔚家军”,咋的就突然“倒戈”了?

车主的呼声越来越高,终于惊动了蔚来老板。

4月,蔚来 汽车 董事长李斌加入了蔚来APP中的“座椅发声总群”,表示已经组织了座椅体验的专项会议,成立了座椅体验改进工作的专门小组。方案和试验还在进行中,请大家耐心等待。

等待期间,忠实的蔚来车主们,没有弃车而去。他们一边忍受着腰疼,一边在投诉网站和蔚来APP中疯狂投诉。还有一些等不了的车主,干脆自己上了:

把座椅改装。

比如前排主驾座椅,不是前高后低角度太大嘛,解决方法很直接——在座椅底部加增高垫。

有车主得意地晒出,在一把座椅底盘的滑轨后部,硬生生塞进去一块圆柱状的增高垫块,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原本跟地面贴合的座椅,悬空了,座椅的倾斜角度被改变。

这可比买块坐垫放椅子上管用多了。蔚来车主们,从此深刻认识到了很久以前听到的一个道理: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座椅发声群还在壮大。这些乐于改装的车主,在蔚来APP里成立了一个座椅发声分群,比如ES8改装群,群人数已经达到139人。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在淘宝上,竟然有商家开卖座椅增高垫,山寨味浓厚的封面图上,特意大红字提醒:“适用蔚来”、“专车专用配件”。

在这些车主热火朝天地改装时,还有一部分车主,接到了一个“秘密任务”:

填问卷。

4月份以来,蔚来悄悄做了一项调研,回收并分析了近3万份座椅舒适性体验调研问卷,想搞清楚到底问题出在哪。

用数据说话。不愧是搞互联网的。

然而,数据似乎对蔚来不是很友好:

ES8车型:“不满意”占比10%,”非常不满意“占比3%;

ES6车型:“不满意”占比15%,”非常不满意“占比6%;

EC6车型:“不满意”占比14%,”非常不满意“占比5%。

蔚来目前有ES8、ES6、EC6三款车型。合计下来,这三款车型的车主“不满意比例”,分别为13%、21%、19%。这相当于每10个蔚来车主中,就有两个对座椅不满意。

这正好跟车主的投诉情况对上号了。过去对蔚来座椅问题的投诉,主要是集中在ES6和EC6这两款车型上。蔚来还公开了车主反映的座椅问题top5,跟上文提到的吻合。换言之:

座椅确实有问题。

蔚来的态度还算诚恳。5月23日,蔚来官方组织了一场线上的车主与高层的沟通会,30位车主参加,3个小时,详细汇报了座椅问题的工作进展。7月18日,蔚来又在合肥搞了一场方案沟通会,公布了详细的解决方案。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然后,在7月沟通会的后半段,蔚来高管在演示的PPT上:

拉出了一张费用清单。

调整座椅可以,加钱。按照蔚来的方案,调整主驾座盆角度,200块;调整主驾座垫,200块;调整头枕,再加200块。各项费用算下来,ES8车型的前后排座椅全部调整,收费2600;ES6和EC6收费3000。

蔚来耗时几个月做出来的方案,看起来各方面因素都考虑到了,甚至时间线都拉出来了——7月31日接受预定,8与10日开始升级服务。

但还是有车主不满意“蔚来 汽车 座椅设计缺陷凭什么要我们消费者买单?理想都免费更换座椅了,特斯拉也召回了20几万辆,蔚来呢?”

的确,蔚来呢?凭啥?

蔚来很强硬:这不是设计缺陷。按照蔚来官方解释:“有些用户有更多舒适性需求,需制定个性化方案”。

所以在过去的几次沟通会上,蔚来对外的口径一直都是“体验提升”、“舒适体验个性化”等词汇。

车里面最重要的是舒适,我们的确考虑不够,我自己体验觉得还行,就没有把这个事情当成重要的事情。”李斌这样说。

问题是,没考虑舒适问题,那蔚来考虑啥了?

有一种观点认为, 蔚来在早期做产品定义的时候犯傻,硬要做运动取向 ,包括刹车、电机、轮胎以及座椅。过于追求性能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对舒适性考虑不够。尴尬的是,后来蔚来发现,其实买蔚来车型的人,压根不care性能。反倒是一个不舒适的座椅,把用户惹毛了。

蔚来的座椅设计,的确偏运动取向。李斌也承认了这一点:“ES6和EC6的座椅是运动取向设计,舒适体验照顾到的用户比例确实相对要低一些。”

事实上,蔚来的第一款 汽车 产品EP9,是一辆电动超级跑车,主打的就是性能标签,参加各种锦标赛拿各种大奖。这是跟师傅特斯拉学的。

但蔚来只学成了一半,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还把自己带偏了。

一位蔚来车主的点评丝毫不留情面:“前排说它是运动座椅吧,包裹性约等于没有,与高性能无法匹配。说它是家用吧,座椅又偏硬,腰部支撑功能非常鸡肋,调不出一个合适的支撑,头枕窄而硬且无法前后调节。”接着她做了一个对比,“完全比不上G30的低配运动座椅。ES6只能被G30按在地上摩擦。”

座椅比不上宝马G30,态度也比不上理想。

去年,理想也出现过一次部分车主对理想ONE座椅不满,问题是座椅过硬。理想取的措施是:先认错——理想创始人李想公开表示“舒适性未达到理想 汽车 的标准”;然后是——免费更换。

但到了蔚来这里,更换座椅是“舒适性体验改善”,而且,要收费。

5月的时候,有车友代表发言询问过蔚来,是否会进行座椅召回,秦力洪反馈:“大面积的座椅召回不可能”。

汽车 座椅跟普通座椅的不同之处在于, 不仅有舒适性问题,还涉及到安全性问题

在整车安全性上,座椅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一辆 汽车 在正式销售之前,需要经过严格的安全验证。以座椅为例,就涉及鞭打性能测试、乘员保护测试,还有各种零件与整车级别测试。如果后期对座椅进行零部件更改,尤其是涉及到骨架,切换的时间会很长。

如果要触发 汽车 召回,一般是在制造工艺、生产过程管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比如一汽大众就在前两年召回过200辆进口奥迪A8L,原因是座椅参数不正确和工艺误差。奔驰也因座椅问题召回部分进口C级/E级轿车。通用还因座椅加热故障,召回过进口凯迪拉克CTS。

蔚来车主的尴尬之处在于,每个人身高体型不同, 坐久了腰疼,座椅问题不太好定性

作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代表,蔚来在过去一年可谓是风光无限。新车销量在新势力中排名第一。股价翻了十几倍,市值比滴滴还高出一个理想。完成这个成绩不容易,蔚来需要不停地卖车,越多越好。

有车主分析,2019年蔚来比较惨,座椅舒适问题无法得到更多的重视,2020年蔚来卖的太好了,用户基数带动了整个用户团体对座椅不满意的带入感,而座椅问题最集中的ES6和EC6车型,又是在去年开始放量,座椅问题就滞后到2021年爆发了。

在真正服务好用户这件事情上,蔚来要做的还有很多,至少从一把舒适的座椅开始。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

标签: #特斯拉

上一篇汽车上牌费用怎么算-汽车上牌费用计算资料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