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公司招聘-小米汽车2024校招

tamoadmin 0
  1. 小米校招风波是企业文化缺失的结果吗?
  2. 小米校招言论惹众怒,中国大学里是否存在专业歧视链?
  3. 错过了校招人生毁了 校招有那么好吗
  4. 车企抢人大战升级:“全员”竞业,校招“内卷” | 汽车产经

北京小米校招户口指标多。

有这种要求的单位有一些,他们每年有毕业生就业留京指标,应届生到这些单位工作,可以留京,之前的户口必须学校的集体户口,证明你是应届毕业,符合留京要求。

校招户口指标:

小米汽车公司招聘-小米汽车2024校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能够拥有北京户口指标的企业,那么一定是央企,国企,或者是一些事业单位,例如国家电力,电网,或者是中国石油公司这些都是能够有一定的落户指标的。

但是随着近几年北京人数逐渐增多,落户指标也在逐渐地减少,对于这样的情况,如果能够了解每一个企业他的落户指标情况,想必很多人也能够在找工作的时候省时省力。

小米校招风波是企业文化缺失的结果吗?

小米新零售校招生很不错。小米新零售校招主要招聘的是新零售校招生岗位。这个岗位是为应届毕业生打造,从店铺现场开始进行学习经营,通过导师的帮助和完善的培训体系,可以快速成长为零售领域的精英。

小米新零售校招对于求职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经营管理,提升自己的能力,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晋升机制。

小米校招言论惹众怒,中国大学里是否存在专业歧视链?

小米校招风波,难道不是企业文化缺失的结果?

据说乔布斯有一句话,叫“把文化带入产品”。

每一家企业,都应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有的,是自己总结的;有的,是别人总结的。那种渗入,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无意识的。

企业文化,就像图腾,永不磨灭,除非这家企业消亡;企业文化,就像发动机,支持企业前行,除非这家企业停止前行。

说了这么多铺垫的话,其实,我想引出来的话题就是:企业文化!

真的,勇于认错,这很难得。

小米校招风波,闹得沸沸扬扬。其原委,我们都没有必要重复,大家都很清楚,简单明了。

这里,我们抛开“日语”这个词汇的复杂,以及“送你们去从事**事业”这句话的低俗,我只想问这样一个问题:小米校招风波,难道不是小米企业文化缺失造成的结果吗?

小米企业文化是什么呢?其实,很明确。

在小米,看到这样一段关于小米文化的话:“我们没有森严的等级,每一位员工都是平等的,每一位同事都是自己的伙伴。小米崇尚创新、快速的互联网文化。我们讨厌冗长的会议和流程,在轻松的伙伴式工作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创意。我们相信用户就是驱动力,我们坚持‘为发烧而生’的产品理念。”

“如果你是日语专业的学生,那你可以走了。或者我们可以送你们去从事**事业!”我们无需用低俗等大帽子来压制那位说出这番言论的小米员工。我们只是想问问他,小米的企业文化在你这里就消失殆尽了吗?还是说,“平等”只是停留在字面上呢?

小米是家值得尊重的企业,小米文化也是值得尊重的文化。最后,祝小米前程似锦!

错过了校招人生毁了 校招有那么好吗

最近小米的一则新闻刷屏网络,小米9月22日在郑州大学举办招聘宣讲会,负责宣讲会的一名小米员工表示:“如果你是英语或者***语专业都可以来,因为我们有海外市场。如果你是日语专业的学生,那你可以走了,或者我建议你们去从事[**事业]。

这样的行为对于小米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来说,不仅极失水准,而且让很多的高校毕业生寒心。但是我们回过头来说,对于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上存在专业歧视链其实已经是一种不争的事实了。

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同高校的优势学科不一样。除了少部分的全国顶尖高校、综合性大学之外,大部分大学都有着自己的优势专业,如果是一个理工科见长的高校的文科专业,或者一个医科高校的法律专业在就业市场上优势较低可以说是一种常态,因为在用人单位看来,你不是这个学校的优势专业,那么对于你高校的培养水平也就会有一定的怀疑。

二是专业之间的苦乐不均。即使是高校的优势专业,在现在的就业市场上,由于我们的高等教育和现实的市场需求存在着较大的脱节,所以如果你的专业不对就业市场的胃口,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困难几乎是一种常态,举例来说,像文学、历史学等较为小众的专业,除非是很对口的岗位,否则在就业市场上一般都很容易遭到歧视,即使是较为热门的经济学专业,如果你学的是比较小众的政治经济学绝对会比一般的金融学或者西方经济学这样的热门专业就业歧视更大。

所以,就业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专业和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并不是学校存在专业歧视,而是专业的市场适应性引发了专业歧视。

江瀚视野观天下 微信公众号江瀚视野观察ID:jianghanview

车企抢人大战升级:“全员”竞业,校招“内卷” | 汽车产经

校园招聘是一种特殊的外部招聘途径。是指招聘组织(企业等)直接从学校招聘各类各层次应届毕业生,也指招聘组织(企业等)通过各种方式招聘各类各层次应届毕业生。

1 错过了校招很后悔

1.校招非现重要,大部分的人去好公司都是靠校招的,好公司除了校招就是招五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基本上不会社招,好公司校招一进去搞开发的都月薪过万,你在外面的公司工作五年都很难达到一万。差距不以道理计啊。有机会千万要抓住

2.错过了校招就没办法了。

你前3年不用功,没复习好,这会儿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有点残酷,但竞争就是这样。

3.说的我想死,我学校也不太差,就是错过了校招,没去成好公司,悲催,工资一直上不去。而且本人没有特别的兴趣,只对好公司有兴趣,导致现在郁郁不得志,人生基本失败了。

如果你爱编程,那么尽量校招去好公司,不然社会会让你失去对编程的爱好;

如果你不爱编程,只是为了挣钱,那么一定要校招的时候去好公司,不然进入社会你会放弃编程。

4.上面的都说的很对,校招是最简单进大公司的方法,而且起点比别人高,很大程度决定今后几年的走向。

5.过来人想说非常重要,我那时因为要考研耽误了找工作,结果两边都没捞着,只能去了家小公司,现在就一直在小公司了,想去大公司都很难。

6.我不想说打击你的话,很多时候不是没有机会,而是自己没有去争取。

这也是普通的人和优秀的人的区别。

1 校招很重要吗,要那么急吗

百度、京东、腾讯、阿里,及其他备受应届毕业生关注的企业,陆续于九月份开始了招聘工作。对于还有一个学年才正式毕业的大四学生来说,未免有点赶鸭子上架的嫌疑。这么急,有必要吗?但是形势所迫,该上架的时候,还是得上架啊。作为一个经历过校园招聘的过来人,深知很多大四生此时是手忙脚并且乱毫无头绪的。

1 为什么春招是进找好工作最后机会

因为2018届的同学们,2018年的春招一过,即将毕业,失去应届毕业生的身份。如果不读研,错过春招就变成往届毕业生,这个身份有多尴尬,就不需要我说了。

也许你想说,校招不行,我以后走社招也行啊。但是社招比起校招来,要求高了不只一个档,下面同样都是小米招产品经理的JD,你们感受一下:

校招没能进成大公司,社招想进大公司?不是不可能,只是诚实的告诉你,可能性真的是:很小!

“金三银四”招聘季,想要换工作的人不在少数。李平也是其中的一员。

一毕业他进入了长城的技术中心工作,在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如今他想要寻求更好的发展。

不过在筹划跳槽之余,有件事情让他内心产生了一丝纠结,因为不久前听正在办理离职的同时说起,“现在公司政策是离职百分百启动竞业协议”。

网传长城员工与HR对话截图

2021年8月,长城曾因为一份超长的竞业协议企业名单引起关注。根据这份协议,离职员工在协议有效期内不能入职的企业多达130家。

“技术中心目前认识的只要离职就启动,连P1都不放过。”在求职平台上,有关这件事的讨论不少。

虽然在评论里,有不少“前辈”留言支招,表示竞业协议不一定会真的启动,但吐槽抱怨依旧很多。

这并非开年之后汽车圈第一个关于竞业协议的消息。

不久前曾有新闻曝出,宁德时代将9名前员工告上了法庭。这些人由于违反竞业协议,最终被判决向宁德时代赔付人民币100万元

如果说,前几年关于竞业协议的报道还主要存在于互联网企业,而现在,汽车圈正在成为下一个“高发区”。

NO.1 [加严的竞业协议]

“竞业协议其他企业一直都有,不过长城刚实施所以好多人吐槽。”关于外界对长城竞业协议的关注,另一位在这里工作了七八年的老员工向我们说道。

去年曾有人对当前车企的竞业协议进行过一轮整理:

从传统车企长安、吉利、比亚迪,到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再到新入局的集度、小米等,几乎所有车企都有竞业协议的存在,而限制名单也都异常齐全,覆盖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企业、互联网汽车及其他有关联领域的公司。

去年,就在小米宣布进军汽车领域之后,小鹏在第一时间就更新了自己的竞业禁止企业名单。而在上汽集团的竞业协议名单里,旗下的新品牌智己也赫然在列。

长城、吉利的竞业协议(部分)

除了不断更新和扩大名单之外,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扩大竞业协议的启动范围,也正在成企业们的常规操作

除长城员工爆料技术中心疑似全员竞业之外,今年年初,曾有华为车BU的员工透露,其所在部门的所有离职员工都会要求签署竞业协议,并且即时生效。被限制的企业涵盖主机厂、新势力、互联网企业等几乎所有与华为有业务重合的公司。

而比亚迪也有员工表示,比亚迪规划院也同样如此,“离职全部启动竞业,包括刚来几个月的未转正员工”。

面对日益严苛的竞业协议,“打工人”们的吐槽之声随处可见:

心寒,把人后路全断掉了;

都这么搞,以后只能在一家呆到死了;

这些企业以后谁还敢进来;

……

“打工人”觉得自己的自由权利受到了侵犯,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之所以要求员工签署竞业协议也有自己的“苦衷”。

“不签不行啊,有些互联网造车挖人太狠了,几倍几倍地给。”一位供职于某造车新势力的员工用HR的口吻说道。

以当下最为热门的自动驾驶方向为例。2021年年底时,毫末智行CEO张凯曾预测称,“2022年将是AI自动驾驶人才争抢最为激烈的一年”。

“有10个岗位空着,却只能找到3位候选人。”巨大的人才空缺之下,即使全员签署竞业协议,也拦不住跳槽的发生

一位原本供职于国内某头部自动驾驶芯片企业的技术人员表示,由于与上家公司签有竞业协议,在求职之初,他便将这一情况告知了新公司的HR。

但是新公司对这一情况似乎并不介意,“他们甚至会主动帮你处理这些问题”。

在大部分公司,面对身背竞业的员工,如今也早有了一套规范化的处理流程。这其中包括使用花名、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协议等。同时,HR还会贴心提醒:在公司要谨慎签收陌生快递,线上开会不要使用真实头像……

NO.2[“内卷”从校招开始]

既然全员竞业这道车企人才保卫战第一道屏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做不到“节流”,不少车企便开始在“开源”上下功夫。

而人才的最大源头之一,就是校招。

一位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向我们表示,“听师兄说今年行情异常的好”。另一位应届生则表示,以前一些要求颇高的合资车企,如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等,今年的门槛也明显降低。

在2019年时,一汽-大众等传统车企为应对销量压力同时推进转型,曾一度在校招中明确宣布不收车辆、机械类专业毕业生,只招聘计算机相关方向。

而今年,虽然大部分车企对三电、自动驾驶等方向的人才需求量依旧很高,但招聘要求明显已经改变。

“去年只能做传统研发的,今年能去智驾三电研发;去年只能做质保、设备的,今年能去做研发了”,有毕业生说道。

更明显的变化,还在于薪资的提升。

在2021年秋招时,“车辆工程专业应届生薪资大涨”曾一度登上了知乎的热搜。一位在知乎上长期关注汽车行业人才招聘的汽车工程师表示,新一届毕业生的offer待遇和岗位普遍好于往年。“起步价18万是很常见的,20多万的也并不是稀有物种了,甚至个别达到30万。”

这一切,似乎是供求关系影响下的必然结果。不过在有些业内人士看来,这背后也不无隐忧。

去年下半年,一位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高层在接受汽车产经访时曾向我们描述过这样一个现象:某造车新势力总部,每周都能招进150人。

“稍微(和自动驾驶)沾点边的都要”,但实际上,“很多其他行业的人才转行做这个行业,基础不扎实,没有系统的知识能力”。

NO.3[写在最后]

在上述高层看来,车企“疯狂”扩招,长此以往,“结果最终肯定是从业人员过剩,但中高端人才匮乏,就和当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崛起时类似”。

有意思的是,在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如今急剧降速的互联网行业也开始为当初的扩张买单,裁员之声此起彼伏。

而另一边,“蔚小理”们的扩张大戏正走向***。

2021年末,理想员工总数增至11901人,较上年同期增加7720人,同比增加近185%;

蔚来员工总数增至15204人,较上年同期增加7441人,同比增加96%;

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小鹏汽车其员工数量增至7923人,较年初增加了2839人。

等待着时间决定最终的走向。

标签: #竞业

上一篇汽车制动器厂商-汽车制动器行业分析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