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未来-未来的节能汽车

tamoadmin 0
  1.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优缺点是什么?
  2. 论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
  3.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未来
  4.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展望
  5.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各50% 2035年目标定了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相当乐观。目前,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其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技术的进步,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强劲。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以其零排放、低噪音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同时,各国也在政策层面给予了新能源汽车大力支持,如提供购车补贴、免税优惠等措施,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其次,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正在逐年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据统计,近年来,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未来几年这一趋势仍将持续。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未来-未来的节能汽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也为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了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从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到充电设施等各个环节都涌现出了大量的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这为从事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生产、销售、维修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提供了丰富的职业发展机会。

综上所述,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推动下,相关从业人员将迎来更多的就业和发展机会。因此,对于有志于投身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人才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优缺点是什么?

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为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将会越来越长、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将会越来越短、电动汽车的价格将会越来越低。

1、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将会越来越长

目前,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已经可以达到几百公里,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将会越来越长,这也将会进一步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

2、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将会越来越短

目前,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比较长,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充满电。未来,随着充电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将会越来越短,这也将会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的使用便利性。

3、电动汽车的价格将会越来越低

目前,电动汽车的价格比传统燃油汽车要高。但是随着电动汽车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电动汽车的价格将会越来越低,这也将会进一步促进电动汽车的普及。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介绍

1、节约燃油能源

新能源汽车的驾驶模式以电动为主,能减少燃料能源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燃油。

2、减少废气排放

新能源汽车不会产生废气,没有废气也不会有污染,基本上是零污染车型。

3、噪声

因为它是电动的,所以新能源汽车的噪音非常小。即使在城市地区行驶,影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4、使用成本低

与汽油相比,电力成本明显更低,电机的结构也非常简单。即使后期出现问题,维修也方便。

5、没有限制出行次数

与燃油车不同的是,由于新能源汽车属于环保车型,所以在一些城市不会限制出行,车主想开就可以随时出行,很方便。

6、维护成本低

汽车日常保养的支出相对比较高,一般汽油车保养离不开机油、三滤、火花塞,而纯电动新能源汽车保养只需要定期检查电池和电机就可以了,通常保养费用不需要太高。

论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

新能源汽车最终是靠电力驱动的。目前国内定义的方向只有两个:电池电动车、燃料电池电动车。新能源汽车最大的优点是二氧化碳零排放,最大的缺点是价格太贵。

说白了,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不用汽油也能上路。众所周知,汽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少用一点就会污染环境,所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是:

新能源汽车是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主要使用非燃料动力装置,不需要燃烧汽油、柴油等。,而是使用清洁能源,如电、太阳能、氢气等。这样就减少了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省钱。燃油车每公里的燃油成本在0.6-0.8元左右,但用电只需要0.2元。此外,电机的结构非常简单,不易损坏,不需要频繁维护。新能源汽车不需要***出行。由于环境污染严重,为了缓解环境压力,许多城市都用了限制汽车数量的方法来限制私家车的出行。但是新能源汽车几乎是零污染、零排放,所以不在限行范围内,出行更加方便。效率高。通用新能源汽车用新技术和新结构来提高效率。

新能源汽车的缺点是:

充电困未来充电桩,充电不方便。另外,新能源汽车的动力装置系统还不是很成熟,充电慢,通常需要几个小时,不方便。续航里程短。对于使用电力的新能源汽车来说,车辆电池的存储容量是有限的,因此车辆的连续行驶里程也会受到限制,一般不可能行驶很长的距离。售后服务还不成熟。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行业的“新星”,各方面仍在探索和完善。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售后维修,不能及时维修的熟练维修人员并不多,给车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成本很高。为了能够反复充电和使用,锂电池的额外成本是必要的公里,需要90度以上的电池。这个费用是18万元。即使未来能大规模降低成本,达到铅酸电池的成本,也要花费8~9万元。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未来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新能源汽车未来发展展望

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及未来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低碳经济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新能源汽车具有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等多方面的优点,也代表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是指除使用汽油、柴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做为发动机燃料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遵循市场发展的道路,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协作的不断磨合,逐步提高我国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工作效率。由于积极参与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市场推广,带动一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自主研发,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进程,不仅有利于技术进步和节能减排,还能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从动力电池发展的趋势上来看,我国主要的动力电池企业,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在注资/合资等方面,逐步向上游产业链延伸。从整车生产能力来看,骨干整车企业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新能源汽车正向开发体系;从研发投入来看,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动力电池的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了8%以上,高于行业世界的平均水平。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各50% 2035年目标定了

——预见2023:《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等)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主要有上汽集团(600104.SH)、蔚来-SW(09866.HK)、理想汽车(02015.HK)、小鹏汽车(09868.HK)、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等

本文核心数据:产销规模、竞争格局、渗透率

定义

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新能源汽车是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活动的企业***。

新能源汽车按照能源供给和应用领域,有两种分类方式,具体如下:

2、产业链剖析:大型企业已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中游是指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按照用途可划分为乘用车、商用车等;下游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服务等应用领域。

从新能源汽车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参与企业来看,上游企业包含赣锋锂业、华友钴业等原材料供应商以及宁德时代、大洋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主要有比亚迪、上汽集团等国产企业以及特斯拉、宝马等外资厂商;而下游主要有国家电网、上汽通用等新能源汽车充电及后市场服务商。大型企业如比亚迪等,已经实现后向一体化布局。

行业发展历程

“八五”期间,开始组织相关部门展开了对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随后电动汽车列入国家攻关项目。历经了一系列策划之后,2011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从试点到全面,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正历经转型阶段,由“政策导向性市场”逐渐向“市场导向性市场”转型。

行业政策背景

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规划涉及购置补贴政策、节能减排政策、电池充电桩配套产业政策等,部分汇总如下:

我国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2020年10月,院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举措。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产业发展现状

1、新能源汽车供需水平较为平衡

受益于政策的优惠,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从2014年开始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大幅上升;随后2016、2017年受到骗补及补贴倒退的影响,产销量增速放缓。至2021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敲定,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将在2020年基础上再退坡20%。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据显示,2021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54.5万辆,同比增长159.5%。2021年新能源汽车的产量爆发式增长,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2022年新能源汽车不再享受补贴政策也是企业在2021年加大生产力度的原因之一。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达到352.1万辆,同比增长157.6%。2012-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的1.28万辆到2021年的352.1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可以看出我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消费需求逐年攀升。

2012-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呈现波动性,范围在95%-103%之间,在合理的范围内小幅波动,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供需较为平衡。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率为99%。

2、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大幅增加

2017-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口规模呈扩大趋势。2021年全年进口新能源汽车14.37万辆,同比上升10.03%。

注:海关总署的新能源汽车统计口径包括混合动力客车(10座及以上)、纯电动客车(10座及以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以及纯电动乘用车。

2017-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规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全年出口新能源汽车22.29万辆,同比下降12.5%;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及出口金额都大幅上升,总计出口量55.46万辆,同比增长148.8%,在出口金额方面,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金额为108.58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2017-2020年,我国新能源进口量大于出口量,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额首次大于进口额,由贸易逆差转为顺差。

3、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高速上升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发展,2014年我国开始出现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由此也开启我国新能源汽车元年。2015年全国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增长年,在2015年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整体汽车行业里的占比首次突破1%关卡,我国也在这一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比例)达到13.4%,较2020年大幅上升。

行业竞争格局

1、区域竞争格局

根据企查猫查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其次为江苏、山东等沿海省市;浙江、安徽、河南、湖北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亦较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数据截至2022年9月14日。

从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其中不乏广汽集团(601238.SH)、比亚迪(002594.SZ)、小鹏汽车(09868.HK)等龙头企业。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企业数量亦较多,有亚星客车(600213.SH)等上市企业,安徽省有蔚来-SW(09866.HK)、江淮汽车(600418.SH)、安凯客车(000868.SZ)、汉马科技(600375.SH)等上市企业。

注:颜色越深代表企业数量越多。

2、企业竞争格局

依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零售销量排名第一位的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零售销量达到58.4万辆;其次是上汽通用五菱,实现零售销量43.11万辆;排名第三的是特斯拉中国,实现零售销量32.07万辆,其他企业排名如下:

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预测

1、政策退坡,竞争加剧

随着我国新能源政策补贴退市,市场进入转型阶段,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趋势如下:

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444万辆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快速增长,2021-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爆发式增长,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预计到202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444万辆。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汽车之家?行业]?“禁燃”的话题又热了,但对“禁燃”的理解,我们应该有更清楚的认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简称“技术路线图2.0”)于10月27日正式发布,其中最关键的一个信息是关于2035年的一个目标,即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各占50%,届时汽车产业将全面实现电动化转型。

10月27日,2020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展览会举办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正式对外发布了路线图2.0版本。

路线图2.0延续了“总体技术路线图+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的研究框架,并将此前1.0版本中的“1+7”研究布局深化拓展至“1+9”,形成了“总体技术路线图+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的“1+9”研究布局。每条技术路线都有相应的研究小组和面向2035年的阶段性目标。

『每个技术发展方向下又包含多个细分领域』

■?千人参与编制?历时1年5个月

2015年,受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行业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编制工作,并于?2016年10月26日正式发布第一版。经过几年的摸索,技术路线图1.0版本迫切需要调整,汽车产业需要对未来15年的技术重点方向及关键核心技术走势进行准确研判。

路线图2.0从2019年5月启动编制工作,历时1年5个月,1000多位涉及汽车、能源、材料、化工、信息与通讯、人工智能、大数据、交通、城市规划等相关领域/产业的专家参与了编制工作。李骏说:“路线图2.0将有力支撑我国面向2035新能源汽车规划研究及十四五科技规划的研究工作。”

路线图2.0重在梳理技术短板,提出面向2035年汽车产业发展愿景,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引领性的技术发展路线,凝练近中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需求,确定近期优先行动项。

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蔡蔚说,“过去五年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现在的逆全球化更要重视,路线图2.0就是为了补短板,为上游企业预判未来市场的阶段性目标,提供技术参考路线和市场需求量。”

『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路线图组长、哈尔滨理工大学教授蔡蔚』

■?当前汽车产业有喜有忧

宏观来看,能源、互联、智能革命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能源革命带来汽车传统动力向新能源汽车转变,“三电”成为汽车核心,围绕“三电”的全新产业链及新能源车配套基础设施、运营服务体系相继出现。互联革命与智能革命相辅相成,推动汽车产业形成全新的产业生态系统。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

当前,我国乘用车新车平均油耗已接近2020年5L/100km的目标值,本土汽油机热效率逐渐接近40%的国际先进水平,自动变速箱占比已经达到70%以上。纯电动汽车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全面提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纯电动汽车在整车能耗、续航行驶公里、智能化应用等方面实现了全面进步。此外,我国动力电池技术和规模都进入世界前列,驱动电机与国外技术水平同步发展。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路线图组长、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志新说:“内燃机产业可以被看作为正值壮年期,随着材料更加轻量化、耐热程度更好,内燃机的效率的还能继续提升。”对于混动技术路线,没有哪一种技术是终极的,任何技术都需要与市场结合。丰田、本田的混动技术都是不一样的,还有不同类型的插电、增程技术的出现,也让混动市场更加多元化。

氢燃料电池汽车加快进入示范导入期。氢燃料电池客车在续航里程、百公里氢耗、最高车速等方面都已经实现了2020年目标,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功率密度、冷启动温度、寿命等,均实现或超额完成2020年目标。同时,实现了电堆、压缩机、DC/DC转换器、氢气循环装置等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但在催化剂、炭纸、质子交换膜等核心材料和部件的基础方面还比较薄弱。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整车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已在部分场景展开示范应用,同时我国V2X通信技术发展与国际领先水平保持同步,高精度地图、定位技术进展也与国际水平保持同步。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支撑能力显著提升,从2016年至今国内相关汽车产业研发投入攀升,研发占营收的比例达到了3.5%左右。

我国汽车产业基础薄弱环节依然存在。汽车研发用设计与模拟的软件平台、车规级计算芯片、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高精度传感器等严重依赖国外技术。高品质电工钢、非晶合金铁芯等关键材料尚待突破。

■?2035年实现六展目标

李俊介绍,我国汽车技术发展有四大社会愿景和五大产业愿景。

围绕这些愿景,路线图2.0提出了面向2035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第一,汽车产业碳排放总量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于2028年左右提前达到峰值,到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第二,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第三,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基本成熟,产品大规模应用;第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汽车产业链;第五,建立汽车智能出行体系,形成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第六,技术创新体系优化完善,原始创新水平具备全球引领能力。

路线图2.0提出,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年销售量各占50%,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商用车实现氢动力转型,各类网联式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在国内广泛运行,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另外,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预计到2035年将建成慢充桩接口达到1.5亿端以上,公共快充接口达146万端以上,支撑1.5亿辆以上的车辆充电运行,同时实现城市出租车、网约车共享换电模式的大规模应用。

轻量化技术方面,近期以完善高强度钢应用为重点,中期以形成轻质合金应用为方向,远期形成多材料混合应用为目标,不同于传统技术路线把整车整备质量作为衡量标准,路线图2.0引入了整车轻量化系数、载质量利用系数、挂牵比等衡量依据。到2035年,预计燃油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25%,纯电动乘用车整车轻量化系数降低35%。

编辑总结:

参与编制路线图2.0的专家透露,提交给国家相关部门的材料远比路线图2.0所呈现出的内容复杂的多,目标也更详细,希望这些内容能给产业各方提供参考。实际上,2.0版本的路线图是业界期待已久的,它可以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更加市场化。未来,各类构型的混动等节能技术在一定时期内将是市场主力,从全球来看,各国家和企业的电动化战略转型都会提速,而氢燃料电池产业化预期将会提前。(文/汽车之家?刘宏龙)

标签: #新能源

上一篇天津办理汽车摇号-天津汽车摇号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申请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