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蔚来汽车股东-蔚来汽车雷军股份多少

tamoadmin 0
  1. 雷军投资蔚小理哪家
  2. 雷军为了造车,投资了哪些公司?
  3. 探访蔚来汽车NIO HOUSE展厅
  4. 一张估值千亿合影背后的资本江湖
  5. 市值蒸发4000多亿后,雷军再次遭受重击,到底发生了什么?
  6. 雷军造车,投入百亿赌上所有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有的。早在 2015 年和 2016 年,雷军就通过其创立的顺为资本先后投资了新能源造车公司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尽管雷军在两家公司上市时的持股份额均不到 5%,但在小鹏于 2019 年 11 月进行的 4 亿美元 C 轮融资中,小米又通过旗册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 Fast Pace Limited 公司投资了 5000 万美元。

雷军投资蔚小理哪家

“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都可以做到。”——小米CEO&电动 汽车 CEO雷军

“年轻人第一辆电动 汽车 要来了!”小米宣布造车之后,网友们感慨道。

雷军蔚来汽车股东-蔚来汽车雷军股份多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么,问题来了,“年轻人第一辆电动 汽车 ”会是怎样一个名字呢?什么时候能够到来呢?这辆车的售价会有怎样的惊喜呢?……2021年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没有给出答案,但却给出了无限想象。

关于造车,雷军赌上了一切

关于造车,雷军讲述了与马斯克的故事。雷军透露,2013年曾经两次拜访马斯克,并且成为了特斯拉的车主。“我们干得好像都是别人能干的事情,而马斯克干的事是别人想都想不到的!”雷军曾如此感叹道。

雷军确认造车:手握千亿现金,不造车就愧对米粉

雷军透露,2021年一月份,董事会曾建议研究电动 汽车 的前景。对此,雷军一开始是非常抗拒的。因为小米好不容易将手机业务做到今天,好不容易成为世界第三,而这场仗还没有打完,造车可能会带来更大风险。

而在这样抗拒情绪下,小米从2021年1月15日小米开始认真调研造车。

在造车这件事上,小米在75天之内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进行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2次正式的董事会讨论。最终小米决定造车。

这将是雷军人生中最后一次创业项目

“接下来将会压上所有声誉和成就来为小米 汽车 而战。”雷军表示。

为何造车,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这年头,高 科技 公司不造个车似乎已经非常OUT了。小米宣布造车之前,百度、阿里、华为、苹果等 科技 公司已经相继传出了造车的传闻。百度则是已经板上钉钉,与吉利联手,成立了 汽车 公司——集度。

苹果造车传闻已久,甚至一度传出了其合作厂商。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曾预测苹果最快将在2025年发布Apple Car,定位在非常高端的车型。

华为虽然一再宣布“华为不造车,而是使 汽车 制造商能够制造出更好的 汽车 ”,但可以看出其在 汽车 产业链的布局已经非常深。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3月5日,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深圳)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名下,以“ 汽车 、自动驾驶、雷达、地图”为关键词,已经达到357条专利。

除此之外,同为手机厂商的OV也对 汽车 表示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为何此时大家纷纷对造车充满了兴趣呢?

除了技术层面, 汽车 工业面临着百年一遇的大变革,让造车门槛大大降低, 汽车 智能化、软件定义 汽车 成为了可能,更是让这些本身在软件和计算力方面有着天然优势的高 科技 企业,看到了希望。

不仅如此,智能电动 汽车 是个充满想象力的赛道。来自IHS Markit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 汽车 市场智能 汽车 的渗透率将提升到60%;中国市场的智能 汽车 渗透率将达到75%,高出前者1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四五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需求将出现全面爆发。

如此“蓝海”市场,更是让资本市场兴奋不已。从目前已经上市的新能源电动 汽车 企业来看,公司市值均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全年特斯拉市值涨幅近7倍;造车新势力蔚来市值甚至曾经一度超过有着上百年 历史 的宝马;小鹏、理想股价则实现了翻几番的增长。而百度在宣布造车之后一个月,股价上涨了67%。这将是谁都不愿意错过的风口。

而对于小米来说,这则是百年一遇的 历史 机遇。

从小米财报来看,从成立之初直到2020年小米年收入实现着不断的增长。雷军称小米10年时间能够实现这样的收入,绝对创造了商业史上又一个奇迹。而“造车”将是小米寻找营收不断增长的第二增长曲线,也是小米“生生不息”的又一动力源泉。

管理思想***查尔斯·汉迪曾说过,如果组织和企业能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找到带领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且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弥补第二曲线投入初期的消耗,那么企业永续增长的愿景就能实现。

媒体报道,中信证券分析师也指出,随着小米在智能手机业务逐渐触及天花板,估值跟着受限,必然要寻找在智能领域全新的增长点。而从目前的市场情形来看,新能源智能 汽车 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风口之一。

此前,小米实现的是“手机+AIoT”的万物互联,而此后,小米将实现的是“手机+AIoT+ 汽车 ”的万物互联。小米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将会画下更大盘子。

不仅如此,无论是从跟进还是声量上来看,迫于行业压力,小米造车也是个“不得不”的决定。毕竟华为在“造车”方面已经深入产业链核心,小米已经晚了一两年。

箭在弦上,整装待发

在此前某次访中,雷军曾评价自己是“极度保守下的极度冒进”,“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小米推进的速度是极快的,而在风险不可控的时候我们非常小心。”

对于确定的智能电动 汽车 赛道,小米需要解决两个难题:资金和技术。

据了解,小米已经手握了千亿元资金入局 汽车 赛道,最新财报显示,2020年现金储备量已经达到1080亿。根据公告,小米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蔚来 汽车 CEO李斌曾表示,没有200亿不要造车。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200亿是远远不够的。从蔚来、小鹏和理想的报表来看,其分别累计融资总额分别为835亿元、458亿元、362亿元。已经成立五六年的蔚来至今为止仍未亏损状态,财报显示2020年蔚来净亏损为53.04亿元,自成立至今累计亏损已超300亿元。

可见,造车还需要准备足够充足的。而这对小米来说,这不是太大的难题。雷军更是霸气地说了句:我们亏得起。

但难的是更强的技术积累。据悉,小米已经开始了相关技术积累。据智慧芽数据显示,目前小米集团与 汽车 有关的专利已达834件,小米 汽车 相关专利中发明专利超过96%,领域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

根据智慧芽专利价值分析称,新能源车斯拉专利价值超过2亿美元,蔚来 汽车 专利价值1864万美元,小米 汽车 相关专利的价值超过1亿美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目前的技术积累主要在车联网以及车载服务方面,而自动驾驶等方面还有欠缺。小米在智能电动 汽车 方面的专利与车企相比还有些距离,有待提升。

“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都可以做到。”雷军在发布会上给了大家信心。

小米造车 谁最紧张?

毫无疑问,新能源 汽车 市场在未来一定不止千亿规模,但忽略时间因素的趋势论就是耍流氓。

换句话说,这是绝对趋势,燃油车也必将成为过去时,但目前购买新能源 汽车 的人群还没有形成巨大的规模,预计五年内,车厂还是在抢夺一个“小蛋糕”。

据不完全估计,截止目前蔚来 汽车 全系累计交付达到8.8万辆,理想 汽车 累计交付超4万辆,小鹏 汽车 全系累计交付超5万辆,而燃油车的全年交付是千万辆级别。中国的目标是,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量占比才能够达到25%左右。万里长征才刚开始。

所以,如果小米发布 汽车 ,那一定会影响目前整个新能源 汽车 的盘子,尤为紧张的应该是定位相当的小鹏 汽车 、以及大众系列电动车,甚至是五菱宏光MINI EV。

而五菱宏光MINI EV的销量已经突破20万,相当于4个小鹏 汽车 的全品牌交付,价格屠夫才是真正的王者。小米有没有可能拿下这个“发烧”的市场,能不能成为智能 汽车 的“拼多多”,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这场战役的成败。

小米造车的逻辑也在这里,这些恰恰是小米擅长的东西,毕竟他的使命是为年轻人造东西,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把控,一定会交出雷军常说的“价格厚道”的智能 汽车 ,小米未来会像卖智能音箱、空调电视那样低毛利卖智能 汽车 。

参考资料:

盘点LatePost《小米确定造车》

电子信息产业网《小米造车再陷“罗生门”》

彭博商业周刊《手机厂商为何纷纷选择造车?》

南方都市报《“造车”后半场智能化竞争加剧!华为腾讯百度相继入场》

地产三哥《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恒大 汽车 花了多少钱造车?》

相关阅读:

小米手握千亿现金流备战2021员工人均年薪45万元

静静/文

同一天,小米和腾讯均发布了其2020年度财报。虽然处于不同赛道,但难免被拿来比较。腾讯营收和利润自然是不在话下,小米与自身相比,也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尤其是小米在境外市场的增长最为迅猛,同比增长了34.1%。而且境外收入占比也将近50%,难怪雷军喊出:“小米已经成为已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纵观小米财报,各项业务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数据也是超出了市场预期。尤为注意的是小米还实现了超过千亿元的现金储备,可以直接买下一个360。可见,小米已经做好血战2021的准备。2021年手机市场注定是个血雨腥风之年。

关键信息:

1、2020年小米集团收入2459亿元,同比增长了19.4%;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12.8%。

2、2020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464亿台,同比增长了17.5%,ASP为1039.8元,同比增长6.1%。

3、2020年小米境外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34.1%,占总收入的49.8%。

4、2020年小米研发投入93亿元,同比增加了23.5%。

5、2020年小米有22074名全职员工,薪酬开支总额为人民币99.15亿元。

向高端爬坡ASP实现同比增长

2020年小米手机收入达1522亿元,同比增长了24.6%,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64亿台,同比增长了17.5%。同时,小米还披露了一个数据:2020年中国大陆定价在3000元以上或境外定价在300欧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1000万台。而小米全年ASP(平均售价)也实现了同比增长,6.8%为1039.8元。

根据小米以往财报,小米智能手机ASP在2020年第一季度首次突破了千元,达到1038.0元,二季度也实现了持续上升,第三、第四季度均超过了千元,从而实现了2020年的同比增长。

这一年也是小米摆脱价格束缚,冲向高端市场的元年。

2020年年初,小米发布了冲击高端市场的首款产品,小米10系列,小米方面透露,在京东618购物节期间,小米10获得3500元-4500元价位段销量冠军。而年底推出的高端旗舰机型小米11也在上市21天内销量突破了100万。

可见,小米的双品牌策略初见成效,但小米向高端爬坡的速度还有上升空间。

硬件占比过高 利润难有突破性增长

财报显示,2020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1522亿元,IoT以及生活消费产品收入621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61.9%和27.4%,两者已经占总营收的89.3%,将近90%。

而众所周知,小米早在2018年就提出“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永远不超过5%”的承诺,而2020年小米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依然小于1%。

这意味着在利润方面,小米很难仰仗硬件能有突破性的增长,而只能寄希望于互联网业务。但小米的互联网业务占比未有较大增长。

境外收入增加 全球优势凸显

2020年小米境外市场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了34.1%,占总收入的49.8%,将近50%,难怪雷军喊出:“小米已经成为已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财报显示,截止2020年12月31日,小米的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C***ys统计,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在前五名。

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市占率在欧洲市场连续三个季度排名前三。而欧洲市场也是国内手机厂商竞争的战略高地,尤其是华为逐渐从市场“退出”之后,OPPO在2019年进入欧洲市场,vivo也在2020年正式进入欧洲市场。

来自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智能手机市场,华为手机出货量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大跌43% 。而华为空余出来的市场份额被小米、OPPO所接盘。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机在欧洲市场出货量大增85%,全年数据更是增长9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是小米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市场接下了华为过去的市场份额,这也让小米成为了欧洲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

小米境外市场收入占比近50%,但小米境外手机销量却超过了70%。

来自第三方数据(IDC)显示,2020年小米在中国市场手机销量为3900万部;而小米2020年全球销量为1.46亿台。这意味着小米境外手机销量1.07亿,占比73%。

如此推算,只占总销量30%的国内市场却贡献了超过50%的收入,而国外超过70%的销量贡献了近50%的收入。这意味着,小米大部分高端智能手机都销往到了国内市场。

手握千亿现金流备战2021

来自财报显示,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的现金流还只有755亿元,小米一个季度就增加了325亿元现金流。为血战2021年做好了准备。

2021年中国手机市场注定会是血雨腥风的一年。OV、小米、iQOO、一加等均向高端发起了冲锋。第一季度还未结束,OPPO发布了年度旗舰FindX3,据称OPPO投入了巨大营销资金来推广该产品;而一加也推出了冲向高端主流市场的一加9系列,有人透露一加在该款手机的营销投入甚至超过了一加此前一年的投入。

小米财报也显示,2020年小米销售以及推广开支增加了40.1%至145亿元。主要是由于宣传与广告开支,增加了63.2%,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地加强推广高端智能手机以及提高品牌知名度。

在好的产品基础上,得声势者得市场,每一分的声势都离不开强大的资金推动。

人均年收入约为45万元 腾讯81万元

同一天,小米和腾讯均发布了其2020年度财报。虽然处于不同赛道,但难免被拿来比较。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米拥有22074名全职雇员,其中15363名雇员持有以股份为基础的奖励(股权激励占比69.59%),而小米的薪酬开支总额(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人民币99.15亿元。

由此推算,小米人均年薪约为44.91万元,人均月薪3.74万元。

腾讯2020年有85858名员工,其中总酬金成本为人民币696.38亿。简***均一下,员工人均年薪高达81万,月薪平均6.76万。

小米员工仅为腾讯员工年薪一半。

雷军为了造车,投资了哪些公司?

蔚来汽车。根据查询爱企查可知,雷军投资蔚小理蔚来汽车,雷军是小米公司的创办人,蔚小理是汽车行业中品牌蔚来、小鹏和理想三家汽车企业的合称,2015年蔚来成立,雷军通过顺为资本参与A轮融资。

探访蔚来汽车NIO HOUSE展厅

雷军一共投资了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是市场上规模比较大的两家公司,分别蔚来来汽车和小鹏汽车。

自从小米宣布进入智能汽车领域之后,社会上对于小米公司的支持度一直在不断的上升,因为小米公司最大的一个优势就在于能够制造出非常具有优势的产品。刚进入这家行业的时候,其实是没有太多的的,通过投资的方式是能够很好的切入到这个领域的。

小米公司拥有着大量的资金。

小米公司在当时之所以会选择进入这个领域,主要是因为小米公司拥有着大量的资金可以利用,目前这个社会当中能够选择投资的领域是比较少的。综合对比下来,雷军发现只有这个领域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且这个领域是未来的基础。

这两家公司在社会上拥有着比较高的知名度。

这两家公司之所以会得到小米公司的投资,主要是因为这两家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已经获得了比较高的知名度,而且这两家公司的科技实力也是非常强的。这两家公司最大的一个劣势就在于所拥有的现金储备量,并不是太多,得到了小米公司的资金支持之后,就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的。

小米公司的口碑是比较高的。

小米公司所能够获得的口碑是比较高的,对于这家公司来说,拥有了更高的口碑之后,在市场当中就能够得到更多人的支持的。小米公司目前的模式已经走通了,而且目前的发展是非常稳定的。

以上三个方面的因素为小米公司造车的优势,对于这家公司来说,在和其他的公司合作的过程当中,能够发挥出共同的优势。小米公司在社会当中拥有着比较高的地位,小米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也拥有着比较大的发展潜力。

一张估值千亿合影背后的资本江湖

蔚来汽车从刚刚诞生,就一直处于风口浪尖。

无论是一开始的明星投资人团队,还是2019年那个最惨的创始人文章。

似乎蔚来都不需要做什么网络推广,它自身就是一个流量的来源。

黑蔚来,似乎也一直是一种政治正确。只要蔚来有了一个什么消息,出一些黑蔚来的文章,不看好的文章,就是正确的,而且能够带来不错的流量收益。

是的,蔚来汽车一直很难。李斌当年去找雷军融资,不过就拿了1500万美金。而雷军作为蔚来的股东,在蔚来非常危险的时候给了小鹏汽车4亿人民币的融资,似乎也是用实际行为说明了,他并不是那么看好蔚来。

然而,蔚来车主的行动,确是另外一番景象,为蔚来添柴加瓦,摇旗呐喊。

而我今天,就带着这样的心情,这样的感受,来到位于上海闵行区的万象城,这里有一个蔚来汽车的nio?house,我也记录这次来的感受。

其实经常来万象城,在这儿买东西,这里环境确实好。

然后对于这个经常看到这个全万象城的最大门面,却不曾进来过。今天,我怀着忙里偷闲,又试试看的心情,准备走进这家蔚来汽车的NIO?HOUSE,探个究竟。

在进店之前,我已经通过老同事,也是现在蔚来汽车的车身专家分享的二维码,预约了试驾.

所以今天我不光会看,会坐,还会开一下蔚来。

走进万象城的大门,就可以看到巨大的蔚来logo,以及不大的门面,里面停着蔚来的ES8和ES6.

我在这儿坐了坐,车里看看,车外转转。

虽然门口停着一辆ES6,虽然它已经很大,但我还是更被ES8的身姿吸引。

这是一辆白色的ES8,庞大的身躯,非常高的发动机舱姑且先这么称呼,毕竟他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发动机,以及未来感十足的前脸,都是吸引我的原因。

通过外观,就可以看到自动跟车雷达这样的高科技配置。

他的车尾也非常有辨识度,即便尾灯的设计有点类似老一代的奥迪Q7,但不失为非常漂亮的设计,与车身的整体呼应非常好。

内饰现在谈不上惊艳,而且可能是展车,已经被很多人摸过,所以内饰也没有新车的那种极致的细腻,但相信在刚刚上市的时候,还是怀揣了产品经理非常多的心思

他有着从nio?超跑上移植过来的三屏布局,有类似奥迪Q7的出风口设计,非常大的储物空间,以及可爱的nomi。

然而,这样的一个不大的空间,并非NIO?HOUSE的全部,在万象城外看到的那一大片区域,是非常私密的存在。

在下一篇里,我会进到那个空间,感受到什么叫做尊贵车主。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市值蒸发4000多亿后,雷军再次遭受重击,到底发生了什么?

谁是汽车圈最苦逼的人?2019年这项人设落在了李斌的头上。万万没想到,2020年李斌非但没有摘掉这顶"最惨人设"的帽子,还拉来了两个造车兄弟——何小鹏和理想,"最惨三人组"正式出道。

6月7日,一张李斌、何小鹏、李想簇拥而坐的照片在朋友圈流传,何小鹏发朋友圈并配文"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在何小鹏的微博上,他更是在三人合影的旁边,配上了"黑豹、钢铁侠、雷神"以及"三英战吕布"的,颇有兄弟齐心的意味。

而资本市场也早已经为这三位自称"苦逼"的男人明码标价。蔚来目前的市值是66.41亿美元,小鹏的估值被炒到了近40亿美元,理想的估值也飙升至200亿元,三家企业的估值加起来近千亿元人民币。

从造车新势力企业的发展来看,这绝对是中国新造车运动发展过程中具有会师意义的照片。

早在造车新势力企业发展初期,便有不少声音表示,最后胜出的企业不超过三家。经过量产、融资几轮淘汰赛下来,果然还在苦苦坚持的企业可用一只手数下来。

与其说支撑它们坚持下来的是产品和运营模式,不如说它们都拥有着强有力的资本推手。

资本喂养

据汽车头条APP计算,从天使轮融资到当前最后一轮融资,小鹏汽车一共经历了9次融资,共收获将近200亿人民币的资金支持;蔚来汽车从2015年A轮融资到最近的一次债券融资,一共经历了十四次融资,收获了超过500亿人民币的资金支持;理想汽车从最初的天使轮到如今的C轮融资,一共经历了7次融资,共收获了40亿人民币左右的资金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部分融资并未公布具体的融资数额,因此汽车头条APP对小鹏、蔚来和理想的融资数额是粗略估算的结果。

除了小鹏、蔚来和理想之外,威马也是活跃在造车新势力一线的企业。威马走到现在,同样是资本大手助推的结果。

站在这些造车新势力企业背后的,究竟是哪些投资高手呢?

在造车新势力融资早期,BAT三大巨头便已经深入渗透。其中最先站队的当属腾讯。作为蔚来汽车的六大创始人之一,腾讯在一开始便对蔚来汽车进行了投资。

而在蔚来后续的融资中,腾讯又进行了多次跟投,深度参与蔚来汽车的造车之路。腾讯参与了蔚来2015年的A轮融资、2017年的战略融资、2017年的D轮融资以及2019年的债券融资。

在蔚来汽车的C轮投资中,百度也开始参与到造车新势力企业的融资之中。而后,百度资本又投资了威马汽车的B轮融资,深入到造车新势力阵营当中。

随着阿里巴巴对小鹏汽车的A+轮以及B轮融资的投资,BAT三大互联网巨头在造车新势力企业中正式展开了较量,形成了阿里巴巴+小鹏、腾讯+蔚来、百度+威马的格局。

除了BAT之外,刘强东也是造车新势力企业的重要伙伴。京东不仅参与了蔚来早期的融资,刘强东的妻子章泽天也多次为蔚来站台。章泽天曾出席过蔚来耗资8000万的发布会,试乘了蔚来EP9,这些蛛丝马迹的背后均是资本力量的呈现。

雷军也与造车新势力企业保持着紧密联系。众所周知,雷军是蔚来汽车的创始投资人,同时也投资了小鹏汽车。

在私下里,雷军与李斌、何小鹏的交集也颇深。2015年造车新势力企业刚刚萌芽的时刻,雷军便与李斌有过联系。几年之后,雷军回忆称"那时候,一谈造车感觉像是骗钱似的。"

对于何小鹏而言,雷军存在的意义不仅仅是投资人这样简单,更是"人生导师"一般的存在。

何小鹏曾表示:"人生需要导师,创业的路上也需要贵人,对我而言,雷军就是这样的导师和贵人。无论是UC,还是小鹏汽车,雷军都是我的天使投资人,也都给了我很多正确的建议。"

当然,这场中国汽车历史上轰轰烈烈的一次造车运动,还吸引着更多投资机构的青睐。翻看过去几年中小鹏、蔚来、理想的投资者时,高瓴资本、IDG资本、经纬中国、红杉资本、顺为资本、明势资本、梅花创投等投资圈"大佬"纷纷参与到这场造车狂潮中。

其中,高瓴资本投资了小鹏、蔚来;顺为资本投资了小鹏、蔚来;IDG资本投资了小鹏、蔚来;红杉资本投资了蔚来;明势资本一直坚持对理想进行投资。

上市迷途

各个领域的资金入场造车运动后,终于催生出了初期的结果。如今,蔚来、小鹏和理想均实现了量产交付,趟过了造车路上的第一道坑。

不过,汽车特殊的生产周期、高度复杂的品质工艺,重资产的玩法都极度考验资本的耐心。即便是这三家企业,目前依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盈利遥遥无期。

何小鹏曾在朋友圈发出感慨:"做一个超高难度,巨大投入,基本上无竞争的创业,基本上没有办法是初次创业者有能力驾驭的,同时因为风险巨大对一个大企业内部孵化也的确不应该因不满足股东利益。但是在中国已经成功的企业家我也认识不少了,无论是科技、金融、地产还是汽车,基本上无人愿意真正个人投入在一个可能要经历巨大失败、经济损失、多年嘲讽和很可能无法规模盈利的事情。大家都努力在产品(内容)和人(企业)之间做流通效率和生产关系和服务体系的优化,很少人真正从最源头最底层做事情。期待将来我们有更多更天真的连续创业者。"

在利益权衡之下,不少资本选择了退出对造车新势力企业的投资。截至2019年12月31日,高瓴资本已不再持有蔚来汽车股份。

高瓴资本是蔚来大的重要投资人,它的撤资一时间让蔚来陷入了负面口碑之中。蔚来汽车在股市上的表现一直处于"跌跌不休"的状态、实现盈利遥遥无期等话语层出不穷。

事实上资金匮乏一直伴随着造车新势力企业的发展,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即便是如今"幸存"下来的蔚来、小鹏和理想,依然在为这个问题头疼。

正如何小鹏对三人合照的点评道出了如今造车人的心声:三个苦逼,在忆苦思变。而万变不离其宗,补充资金缺口,是生存求变的唯一出路。

在此之前,蔚来已经通过在美股的上市打开了一个新的资金入口。在蔚来之后,其他造车新势力企业上市的消息也此起彼伏。

近段时间,企查查的信息显示小鹏和理想IPO的动作越来越明显。在2019年12月13日,理想汽车的运营主体——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多达17名投资人从公司退出,包括蓝驰创投、梅花创投等多家投资合伙企业。

同时,明势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和中金公司执行总经理殷晓斌,作为原董事双双从公司董事会退出。车和家公司的注册资本也由变更前的9.15亿元减少为6.83亿元。

2020年5月13日,车和家再次发生工商变更,多达18名投资人从刚公司退出,车和家的注册资本由7.25亿减少为4.34亿,同比减少40.2%。此外,理想原注册资本为10亿元的新帆公司资本金减少为29000.657万元人民币,减少了71%。

另一边,小鹏汽车几乎执行着与理想汽车同样的操作。2020年5月18日,小鹏完成股东变更,包括何小鹏、夏珩在内的27名股东全部退出,变更后仅仅留下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一家股东。

对此,理想和小鹏的回应是"公司优化组织架构"。不过,这被不少分析师解读为搭建VIE架构,这是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标志动作。此外,注册资金的减少同样被解读为为上市做准备。

这些确切消息的背后,一些流言已经在汽车圈传开。据知情人透露,小鹏汽车向美股市场秘密提交IPO文件,整体上市预计会在今年7月至9月之间完成。

路透社报道称,理想汽车也已正式申请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高盛为此次牵头交易的主要银行

造车运动行进至此,理想和小鹏IPO的时机似乎已经成熟。它们依托资本的力量,从300多家造车新势力企业中脱颖而出,实现用户交付并取得了还算不错的销量成绩。

然而资本市场的环境正在悄然改变。几年前,造车运动风起云涌之时,凭借着几张PPT便可融得上亿资金的时代已经过去。资本认清了造车是一件漫长的消耗运动,并且冒着极大的风险。

此外,"瑞幸"的发酵或让中概股面临着严苛的监管要求,将加大中国公司赴美上市的不确定性。

更大的背景是,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本应常规的市场化监管行为被美国增添了过多其他因素。

或许,这是造车最好的时代:站在新能源风口上的马斯克光芒四射,多项利好政策的推出,就业刚需的助推,且恰处于智能网联风口之中,这都让造车新势力企业成为资本和地方的"座上宾"。

但这或许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成也资本,衰也资本。前行者已然感慨:资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后,其实你都得还回去。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头条原创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雷军造车,投入百亿赌上所有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这一切都要从雷军接连退出多家小米关联的子公司,卸任自己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和执行董事的身份说起。雷军退出小米一时间在网络上引起热议。雷军卸任的这些公司,其中包含了小米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小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珠海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和广东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等。这一下子可以说把小米手机等其他电子产品相关的公司全部卸任退出了。

加上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司马南怒怼联想,柳传志被推上风口浪尖,打上了卖国贼的标签。而此前雷军接受访的时候说,自己的偶像是柳传志,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管理公司的技巧,两件事结合在一起,雷军这些卸任的举动就不得不让人引发联想。他这是准备跑路了吗?难道要跟进自己的偶像准备投身美国,网络上不少人为雷军卸任的事情对他骂声不断。

其实雷军只是卸任了和小米有关联的子公司,小米集团和小米科技这些总公司董事长和法定代表人依旧还是雷军。小米公关部的总经理回应:这只是正常的人事调动,雷总后面是要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去放在造车创业上。小米官方的回应是很正常的,也在意料之中,这是所有事情叠加在一起。资本市场并不认可这份回应。小米集团的股价跌幅超过了百分之三,市值蒸发4000多亿,直接创出近十六个月以来的新低。

网友也不卖账,说事出反常必有妖,但对于雷军的这些谩骂并不能改变他要再次创业的心。要知道,雷军虽然身兼四家公司,但在小米集团最初创业初期,雷军也是选择退出金山和手上的所有工作来专注于小米的手机发展的认真用心专注于一件事的效率,怎么都要比同时很多件事方方面面都要关注来的。

已经五十二岁的雷军选择在退休前再次创业造车。这次创业成功了,自然皆大欢喜,失败了,那就可能成为雷军创业生涯中的一个败笔。首先是他的年龄上来了,小米集团的业务有很多,雷军实在是分心乏术,所以才选择不再负责手机、电脑和平板这些电子产品方面的业务。以后小米手机的发布会我们可能也不会再看到雷总出现了。雷军的卸任,一方面是专注造车,另一方面就是放出权力。小米发展这么多年,高管们也有了能力接管,来到放权的时候了,卸任对雷军唯一的影响,就是以后不用再出席子公司那些重大会议做决策了,实际上这些公司的控股人还是的小米。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也成了互联网公司发展的一个方向。为了造车,雷军压上了自己大半辈子以来所有的荣誉,一旦失败,之前努力的所有结果都可能化为灰烬。只是不知道。在汽车方面,雷总想要走哪个路线,会不会继续和小米手机一样,通过性价比打入市场?

如果是要走低价的路线,那很有可能会对标马斯克的特斯拉汽车造出来的车,拥有特斯拉相似的造型和配置,然后价格比特斯拉便宜。这种时候大众到底是要选择特斯拉还是选择小米就有的争论了。有人喜欢马斯克的疯狂,就会有人喜欢雷军的时代,但在汽车这条路上,想要走曾经性价比的那条路还是很难的。具体到底如何,我们还是只能等待雷总的结果出来才知道,现在一切都只是猜测罢了。

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雷总造车也进入了紧迫的时期,汽车生产的过程需要很多东西。车间的每一项工程也需要盯着,还要自主研发自动驾驶的算法,眼瞅着还要完成2024年量产的交付进度。到了关键的时刻,雷军只能亲自介入,亲自去监管每一个环节,确保不会出错。

小米集团整体的投资运营都在围绕着小米造车进行调整。这种情况下,雷军的职务跟着做出调整也是非常合理且正常的。小米汽车的创办过程,目前来看,和当初的小米集团非常的相似。不管是在产品定义还是人才招募,亦或者是整体思路上,人不轻狂妄少年,问心无愧。真君年轻的时候热血沸腾,艰苦创业,到了五十多岁,依旧可以选择再热血一次,期待他能够造车成功的那天。大家对此怎么看?

文 | 南方

编辑 | 美龄

最近这段时间,关于造车的话题真的层出不穷。

首先是小米,一直否认造车的小米还是没有逃过“真香”定律,雷军高调宣布造车,并揭秘定位中高端的小米首款 汽车 将在3年内推出;据悉滴滴也已经开始启动造车项目,负责人是滴滴副总裁、小桔车服总经理杨峻;就在前两天,华为与北汽、长安、广汽等厂商以“Huawei Inside”的方式合作的首款Huawei Inside(HI)智能纯电轿车ARCFOX极狐阿尔法S正式发布,华为“造车”顺利迈出第一步。

而几天前,雷军与造车新势力、互联网大佬聚会的照片也一度引发轰动,与他一起合影的是小鹏 汽车 创始人何小鹏、蔚来创始人李斌、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理想 汽车 创始人李想。正因如此,“雷军成立造车者联盟对抗燃油车”的言论在网上流传开来。

其实这只是华夏同学会的例行聚会,今年恰巧是雷军做东,而且时间点选在了小米官宣造车之后。这次同学会的参与者还有红杉资本沈南鹏、美团创始人王兴、滴滴创始人程维、万向集团总裁鲁伟鼎,以及地平线创始人余凯等等一众投资圈和互联网圈的大佬。显然,此次“同学会”的举办,让众多企业家对未来新能源 汽车 内容展开探讨,这不仅将为国内新能源车企在未来发展上形成共赢,也将为小米集团进军造车领域提供更多意见。

雷军宣布小米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时说的话,颇为壮烈,“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 汽车 而战。”在新能源车的第二波战事中,智能电动 汽车 企业整合,抱团取暖的确十分务实且必要。

官宣造车简单,但真正要造一台车其实并不简单。造车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面对这个难度几何级上升的红海领域,不可控因素实在太多。李书福当年回应造车时曾经说过, 汽车 就是“四个轮子加上两个沙发”。而智能车大行其道的新赛道上, 汽车 似乎要变成“一部手机加上四个轮子”了。

2014年,雷军作为法人的顺为资本以创始投资人的身份参与到了蔚来 汽车 的创办,同年成立的小鹏 汽车 ,也获得了顺为资本的投资。中国新能源 汽车 的三家龙头企业,雷军一人就投了俩。紧随其后的2015年,小米开始申请各种 汽车 专利。

作为特斯拉最早一批车主、蔚来 汽车 和小鹏 汽车 的早期投资人,雷军坦言,过去几年,小米高管会上也讨论过几次 汽车 业务的话题,但那个时候,小米的主题是补课,首先要做的是把手机业务做好,先稳固手机的基本盘,所以主要是通过投资的方式,参与电动 汽车 产业的发展。

“讲实话,一开始,我心里是不愿意的。手机业务好不容易才重回世界第三,这一仗还没真正打完,做车会不会分心?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时代的大潮面前,我们将何去何从?”雷军回忆那段时间,表示自己白天会想到10个必须做的理由,到晚上冷静下来,又可以列出10个不能干的理由。

如今,新能源 汽车 产业处于风口之上,前有一众造车新势力慢慢煎熬即将出头,还有恒大来分一杯羹,百度、苹果等 科技 巨头的入局,更是为火热的新能源添了一把火。作为最早提出“风口”理论的雷军,终于还是决定下场了。

做这个决定之前,雷军经历了非常痛苦的抉择。他说,他想起当初创业时的处境,当时巨头林立,小米一无所有,但依旧能够成就今天的地位;而小米如今已经是世界五百强,有什么值得害怕的;所以,问题的根源在于小米是不是还有当年的勇气和决心。

雷军的决定将关乎小米未来十年的发展,过去的75天里,雷军每天都在思考,最后,在经过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2次正式的董事会后,雷军决定小米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市场。

有千亿现金储备、有完善的智能生态的小米,已经不用考虑新能源 汽车 这个方向是否正确,它要考虑的是,造车这件事,到底能不能做好。小米集团在公告中表示,小米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智能 汽车 对于小米来说,是必须要走的一步,也是小米的智能生态中必不可少环节。小米拥有全产业的生态布局,智能 汽车 能够将小米在手机、 汽车 、家居等智能生态链上的全部产品打通,不仅为小米智能家居硬件提供了向外延伸的空间,更是为以“小爱同学”为代表的语音交互等软件提供了全新的应用场景。

在未来智慧出行的场景中,小米以高品质的智能电动 汽车 构建的全新业务版图,能够带动全品类业务的提升,商业逻辑会形成一个真正的闭环,实现当初所期望的“万物互联”的愿景。雷军这一步棋,不可谓不高明。

广泛的用户群、丰富的生态链产品、庞大的数据积累,让小米在对用户的理解方面,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这也让雷军对进军造车业务的决心很足,而小米充足的资本也让他有底气撑得起那句“这个决定意味着我们要做好全力冲刺至少5-10年的准备”。因为雷军清楚,只有在技术上的长期积累,才能带来核心领域的突破创新,和产品上的集中输出。

但雷军接下来面临的挑战,依然是巨大的。相比智能手机,智能 汽车 产业要复杂的多,供应链也更长,这些都是小米缺乏的。而且造车作为重资产业务,势必会对小米的主业和营收带来较大的负担,一旦影响到主业,投资者是否愿意为此买单呢?

马斯克曾说过,做一个企业家就像吞玻璃和凝视着死亡深渊一样。虽然造车初级阶段可能遇到的难题对于有着丰富经验的雷军和雄厚资本的小米来说都并不是问题,但在 汽车 量产之后,还有包括产能效率、交付时间、安全问题等一系列曾让新能源车企折戟的难题等着他们。

就连雷军自己也在发布会上感慨,“每一次进入新的领域,过去的知识、经验、声望、荣誉,大部分都清零了,你能依靠的,只有一颗一往无前的心。”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属于智能 汽车 的时代。对于雷军而言,小米造车的目的和初心是,用高品质的智能电动 汽车 ,用全球用户享受无所不在的智能生活。眼看特斯拉负面消息愈演愈烈,大家对于国产智能电动车的期盼望眼欲穿,希望雷军和小米能够不负所托,毕竟更艰难的征程,其实才刚刚开始。

标签: #雷军

上一篇最新汽车油耗-最新汽车油耗排行榜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