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新车销量-华为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十名

tamoadmin 0
  1. aito汽车和华为的关系
  2. 华为汽车能否“吊打”特斯拉
  3. 华为跟比亚迪对上了眼

手机销量排行榜前十名是:华为苹果、小米、荣耀、魅族、VIVO、OPPO、三星、真我、一加。

1、华为

上榜理由:手机、智能设备、通信设备全球知名品牌,同时华为也是全球领先的ICT(信息与通信)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华为新车销量-华为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十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苹果

上榜理由:知名手机、电子产品品牌,世界500强企业,世界上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Apple设计并打造了iPod和iTunes、Mac笔记本电脑和台式电脑、OSX操作系统,以及革命性的iPhone和iPad。Apple以其规模和收入而闻名。

3、小米

上榜理由:小米成立于2010年中国,旗下产品涉及手机、家电、智能终端等。“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是小米公司的愿景。小米公司应用了互联网开发模式开发产品的模式,用极客精神做产品,用互联网模式干掉中间环节,致力于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用来自中国的优质科技产品。

4、荣耀

上榜理由:手机知名品牌。荣耀品牌追求以更快变化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荣耀品牌准确认知互联网本质:平等,开放,去中心化,保持与受、观众完全对等沟通,聆听观众的呼声,为受众提供更多满足需求的高性价产品。荣耀产品遵循华为品质,追求更酷的,更极致体验。

5、魅族

上榜理由:中国智能手机知名品牌,成立于2003年,隶属珠海市魅族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以追求源于热爱为品牌口号,专注于打造极致用户体验的高端智能手机。魅族因梦想而立,必将带来商业产品无与伦比的梦想之作。魅族的一切将超越常规,超乎想象。

6、VIVO

上榜理由:中国手机名牌,vivo专为时尚、年轻群体打造拥有卓越外观、专业级音质享受、愉悦体验的智能产品;并将敢于追求极致,创造惊喜作为vivo的持续追求。

7、OPPO

上榜理由:中国***手机的领导品牌之一,以优秀的***体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在2017年,该品牌已将AI引入前置摄像头,从而开启了***的新纪元。oppo的手机功能强大,并推出了第一款旋转手机摄像头。

8、三星

上榜理由:成立于1938年的三星,是韩国本土最大的跨国企业,也是全球500强企业之一,旗下涉及行业众多,包括电子、航空、汽车、金融、机械、化学等。目前,三星在全球68个国家拥有429个据点,员工人数超过23万人。

9、真我

上榜理由:游戏手机知名品牌,成立于2018年,是专门为年轻人打造的科技潮牌,为全球年轻人提供越级性能和潮流设计相结合的高品质手机,realme始终从用户需求出发,打造更优质的产品。目前,realme已经覆盖中国、印度、俄罗斯、东南亚、欧洲、大洋洲、中东非等全球61个市场。

10、一加

上榜理由:中国知名智能手机品牌,成立于2013年,隶属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以“不将就”为产品理念,生产智能手机,移动电源耳机手机壳等等。该公司在全球约3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该公司已经发布了多款手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华为百度百科-苹果百度百科-小米

aito汽车和华为的关系

新能源车排名前十名品牌:比亚迪、特斯拉、蔚来汽车、理想汽车、小鹏汽车、吉利极氪、AITO问界、广汽埃安、零跑汽车、哪吒汽车。

1、比亚迪。比亚迪最早为电池制造商,后加入车企大军,2022年由传统车企变身新能源车企,通过刀片电池、DM-i混动技术、e3.0平台等建立起了自身优势。零部件自产率非常高,包括车规级芯片也能实现部分自供。目前旗下车型众多,包括知名度很高的王朝系列、以及后推出的海洋系列。比亚迪2022年共计交付超186辆,摘得国内汽车厂商年度销冠。

2、特斯拉。美国汽车品牌,榜单内唯一非国产汽车品牌,因为是电动汽车的先行者,因此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拥有先进的自动驾驶技术,整车制造的成本“杀手”,通过一体化压铸制造、自建零部件配套体系等一系列手段,大幅降低了整车成本,是全球利润率最高的车企。

3、蔚来汽车。入门门槛较高,同为造车新势力,与小鹏汽车不同,蔚来的核心是用户运营,通过提供极致的服务,从而获得用户极高的忠诚度,让每个车主都成为蔚来汽车的代言人,特别是发展初期,蔚来的很多新用户都是老车主介绍的。

4、理想汽车。入门门槛同蔚来一样,理想的核心是产品力,创始人李想在汽车媒体行业深耕多年,对用户需求洞察较为深刻,汽车功能设计也更贴近用户需求,因此获得一大批用户的青睐。

5、小鹏汽车。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在众多造车新势力中,重研发,以科技感著称,自动***驾驶技术等都较为先进。旗下车型搭载了众多先进的科技硬件,并具有不错的性价比,让追求科技感的人一见倾心,一直追逐于科技的小鹏,也推出了自己的飞行汽车。鹏汽车2022年累计交付达12万辆电车。

6、吉利极氪。一线自主民营车企——吉利旗下纯电汽车品牌,虽然吉利早已推出了几何汽车,但极氪汽车的定位显然更高,是吉利进军中高端市场的关键。极氪首款车型极氪001,凭借吸睛的外观,不错的动态性能表现,以及丰富的配置,获得了很多消费者的认可,背靠吉利集团的强大***优势,极氪发展潜力不容忽视

7、AITO。AITO是赛力斯和华为深度合作推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硬件制造+科技赋能让AITO品牌推出不久,便获得了极大的市场关注度,旗下车型搭载了自动驾驶系统、鸿蒙智能座舱、电驱系统等华为高科技产品,是新能源汽车品牌中的后起之秀。

8、广汽埃安。该车是传统国企旗下纯电动汽车品牌,还推出了自己的动力电池——弹匣电池,该品牌虽然销量表现不错,但网约车形象深入人心,例如主销车型AIONY就十分依赖B端市场,不过目前埃安也在不断努力推出新的车型,来获取C端消费者的认可,目前已有多款在售车型。广汽埃安2022年累计交付27万辆。

9、零跑汽车。国产造车新势力中,背靠安防龙头大华股份,继承了大华股份的技术基因,与比亚迪、小鹏汽车等车企一样,重视技术研发。虽然此前一直叫默默无闻,但从2021年开始,销量开始快速爬升,销量一度力压“蔚小理”。零跑汽车2022年累计交付超11万辆。

10、哪吒汽车。哪吒汽车是国产造车新势力的一员,一直让人吐槽取错了名字,品牌负责人解释是为了省广告费。前期哪吒汽车一直依赖B端市场,受挫后才全力进攻C端市场,简单来说,哪吒汽车能够突破重围,靠的是两个字“便宜”,哪吒汽车2022年累计交付超15万辆。

华为汽车能否“吊打”特斯拉

aito汽车与华为是深度合作关系。

可能很多人都多会觉得问界汽车是华为和赛力斯旗下的子品牌,事实上问界只是赛力斯旗下的新能源品牌,而华为只是为问界汽车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并且从产品设计、产业管理、质量管理、软件生态、用户经营、品牌营销、销售渠道等方面提供支持。

华为也曾多次公开表明自己不会亲自造车,只会作为一个汽车技术提供商,涉及的领域包括有车联网、驾驶***、电驱系统、电控系统等,在以上方面帮助其他车企打造出更好的车型产品。

像现在的极狐还有即将上市的阿维塔,都与华为存在深度合作关系,以目前问界汽车火爆的销量来看,华为这种跨界造车的新模式还是很成功的,可能未来也会有更多像华为这样的技术方案提供商出现,赋能各车企从而创造出更优秀的产品。

AITO介绍

AITO是赛力斯发布的全新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华为从产品设计、产业链管理、质量管理、软件生态、用户经营、品牌营销、销售渠道等方面全流程为赛力斯的AITO品牌提供了支持,双方在长期的合作中发挥优势互补,开创了联合业务、深度跨界合作的新模式。

2021年12月,全新高端智慧汽车品牌AITO正式发布。2021年12月23日,AITO正式发布问界M5,AITO问界M5搭载HUAWEI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和HarmonyOS智能座舱。2022年6月1日,AITO品牌发布5月交付量,首次突破5千台,共交付5006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AITO

华为跟比亚迪对上了眼

华为“造车”落地。

由此,华为智能 汽车 业务正式由幕后走向台前。

首款车,起步价卖38万。

一开局便“高举高打”,直接PK特斯拉(TSLA.US)。

更重要的是,华为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比特斯拉贵出近2倍。

华为的自信从何而来?

车展开幕前夕,不造车的华为“首款车”以C位出道。

4月17日晚,华为和北汽旗下新能源 汽车 品牌ARCFOX(极狐)合作的第一款无人驾驶 汽车 “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正式发布,基础版预售价38.89万,高阶版42.99万。

此番亮相的华为HI版,最大的亮点便是有华为技术加持。

新车搭载了华为HI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这套为中国道路和交通环境设计、以用户驾乘体验为目标的全栈自动驾驶系统,***用了以终为始的设计思路,以L4级自动驾驶架构为基础,构筑面向L4~L2+级自动驾驶全栈解决方案。

同时也是首款搭载华为激光雷达方案的智能电动车。具体而言,包括3个激光雷达、13个摄像头、6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同时搭载算力可达352Tops的华为芯片。

可以说,这款车对于华为而言,意义非凡。

去年华为发布了HI品牌,作为智能 汽车 增量部件供应商,华为HI版是第一款打HI标识的智能电动车。

即是华为自动驾驶技术首次落地,也是华为初次展现L4级的自动驾驶能力。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它作为华为进军智能 汽车 的开端,是检验华为在自动驾驶技术实力的重要车型。

随着新车的落地,有关华为造车话题又升温了。

不过,在不久前的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再次强调了华为“不造整车”,而是定位作为一级供应商,与车企合作,共同打造智能 汽车 。

耐人寻味的是,和博世藏在幕后不同,华为更希望走向前台。华为专门设计了LOGO,“Huawei Inside”,简称“HI”,用在搭载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车上。

据徐直军透露,加上北汽,华为还将广汽、长安两家车企合作伙伴进行深度合作,打造 汽车 三个子品牌,并将在四季度陆续推出。

除此之外,据悉,与华为全套高阶自动驾驶合作伙伴目前大概有十余家。

未来,这些品牌车厂和华为的合作车型身上将标有HI LOGO。此次发布的华为HI版就标有华为专属logo。

另一个细节更值得玩味。

尽管华为屡次三番申明自己不造车,甚至对内发出狠话:谁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

微妙的是,这份“不造车”的文件有效期是三年。

更有趣的是,类似的戏码曾经上演。

2002年,对于内部掀起的造手机言论,任正非发话:谁再胡说,谁下岗!但第二年华为便倾其全力投入到手机事业中。

尽管华为目前没有“亲自”下场造车。

但携带华为logo的车型将在年内与消费者见面,真正的华为 汽车 还会远吗?

回顾华为历程不难发现,华为入局 汽车 赛道显然是预谋已久。

早在2013年,华为就成立车联网业务部并推出车载模块ME909T,开始布局车联网和自动驾驶领域;

2014年,华为看准5G技术对自动驾驶的痛点改善,宣布为新一代自动驾驶 汽车 设计与高速互联网连接的通信架构;

2015年起,华为开始广结车企,拓宽“朋友圈”。相继收获奥迪、奔驰的通信模块订单,并就车载服务与大众达成合作;

随后,凭借5G技术的领先优势,与上汽、广汽、北汽新能源等多家车企在车联网、自动驾驶领域展开合作。

2019年,华为携多款产品亮相上海车展,并宣布正式成立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标志着华为智能 汽车 业务进入新阶段。

2020年10月,华为正式发布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品牌HI,即Huawei Inside。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和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动、智能车云服务5大智能系统,以及激光雷达、AR-HUD等全套的智能化部件。

华为正凭借其深厚的ICT技术储备加速切入智能 汽车 领域。

至此,随着华为首款车亮相,宣告华为智能 汽车 业务正式由幕后走向台前。

走向台前,一出手便是“王炸”。

从定价区间来看,起步价38万的阿尔法S华为HI版定价与特斯拉Model Y选装FSD(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后的价格相当。

也就是说,这款车将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

众所周知,特斯拉在新能源车的地位不言而喻。据上险数显示,今年3月特斯拉以34743辆的成绩重夺国内电动车企销量冠军宝座,其中Model Y首次破万。

价格直接吊打冠军,华为的勇气从何何来?

也许,华为的底气或许来源于他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自信。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直言道“华为自动驾驶能够在市区做到1000公里无不干预的自动驾驶,这比特斯拉的强多了。”

在算法层面,华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ADS自动驾驶产品线总裁苏箐曾豪言道:“华为如果计算机上干不过特斯拉,我觉得可以关门不用干了。”

那么,华为的技术到底是真牛还是吹牛?

据媒体曝光的华为自动驾驶技术***显示,在车内配备安全员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对车辆进行自动驾驶测试

在自动驾驶期间,车辆在穿过行人、电动车及 汽车 来回穿行的拥挤马路期间,车辆的自动驾驶状态表现可圈可点, 科技 感十足。

除了会自动***前方的行人车辆,并对车内发出警告提示音之外,中控屏上还会通过红色警示图像进行提示。

另外,在两边停满车辆的拥挤道路上,车辆还会自动躲避对方来车,方向盘的调整十分精准,会车同时,还能给右侧的非机动车和行人,预留出一定的通行空间,宛如老司机一般。

在自动驾驶架构方面,当前要属特斯拉发展最为领先,其新一代集中式EE架构达到车载中央电脑和区域控制器阶段,配合自研的操作系统,可实现整车OTA。相对传统车企而言,特斯拉领先五年以上。

不过,开源证券指出,特斯拉之所以在智能 汽车 时代领先,主要原因在于其供应链的全栈自研,可以实现从底层架构、芯片、操作系统、算法等到自动驾驶、座舱体验、车身控制完整的解决方案。而华为亦选择从底层 CC 架构开始全栈自研,有望快速跟进,后发而先至。

此外,华为自动驾驶平台在算力、能效比、软硬件耦合度、车规级认证等方面皆处于领先地位。

据搜狐 汽车 数据,高通Snapdragon Ride平台在算力、能效比方面优势明显,分别达到700TOPS、5.4TOPS/W,而华为紧随其后。

开源证券进一步表示,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软件+算法+芯片一体化解决方案尽管在算力方面没有绝对优势,但在软硬件高度耦合的情况下可最大化发挥其芯片的性能,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华为同样***用平台、算法自研模式,可结合驾驶数据实时训练、更新算法,高效发挥芯片的算力。

通俗来讲,华为、特斯拉双方在技术方面可谓势均力敌。

正如美团创始人王兴下场评价所言:“特斯拉终于遇到一个技术实力和忽悠能力旗鼓相当的对手了。”

仅从价格来看,华为HI版38万的起售价,并不讨好。

它比非HI版普通车型高出13.7万元。而特斯拉城市自动驾驶系统FSD国内售价则为6.4万元。这意味着,华为这套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比特斯拉贵出近2倍。

究其原因,由于华为和特斯拉双方在传感器解决方案上***用了不同的技术路径,导致华为售价更高。

前者***用成本更高的激光雷达路径,配合摄像头、毫米波雷达等元件,通过向四周散射激光,基于反馈判断周边是否存在障碍并生成点云图,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后者则主要***用的视觉算法的路径,主要借助摄像头,搭配毫米波雷达等低成本元件,对周边物体建模,同时将数据添加至神经网络进行纯视觉计算。这一路径的优点是摄像头成本低,但在精度、稳定性和视野等方面有局限性。

也正因为如此,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特斯拉。由于天气等的不可控因素,算法对于驾驶安全来说存在不小的隐患。

而美国本地发生多起致命事故均与特斯拉自动驾驶系统有关。

据媒体报道称,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表示,今年3月已针对特斯拉 汽车 相撞事故展开了27起调查,其中至少3起***是最近发生的。

尽管特斯拉负面缠身,但从销量来看,仍有不少消费者为此买单。

反观,华为面临的挑战不小。

现阶段,华为HI版高达40万的售价,以目前消费者对极狐的认知,高端品牌的形象尚未树立,极狐的品牌号召力与同等价位的豪华品牌还存在不小差距。

实际上,极狐开局并不顺利。作为北汽新能源去年推出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旗下的首款车型ARCFOX阿尔法T在市场上表现不尽人意,上市半年以来累计销量仅有一千多辆。

此番北汽与华为合作,也是希望借由华为技术加持的新车重新打开不利局面。

那么,问题来了,谁会加价14万为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买单呢?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眼下的华为,正站在悬崖边上。

面对美国对华为的半导体芯片供应封锁和制裁,“活下来”成为其最首要的命题。

为此,华为展开了一系列积极的自救运动。

去年11月,华为断腕求生,剥离荣耀。

出售荣耀,也让华为获得喘息之机。此时出售荣耀,一方面可为华为补充现金,给前期疯狂“囤积”芯片的华为补血。

更重要的是,剥离了荣耀的华为可以将手头的全部芯片集中供应在P系列和Mate系列上,加大了抗风险的能力。

除了剥离荣耀外,华为还从“修炼内功”方面对自身进行革新。

最直接的表现,将 汽车 业务上升至战略地位。

据媒体报道称,华为将其消费者BG与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进行整合,总负责人由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担任。

此番消费者BG和 汽车 BU业务整合。业内人士认为,其背后的原因,或是华为希望通过在 汽车 业务的增长,来对冲消费者业务的下滑。

据最新数据统计,华为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跌落至4%,在全球手机品牌中排名第六。而这一数字,在美国正式打压华为之前,华为的全球市场份额达22%,并一度反超苹果,距离超越三星,登顶全球第一,只有一步之遥。

华为很清楚,面临芯片供应打压,华为的消费者业务压力提升,华为亟待开辟下一个万亿级市场。

无疑, 汽车 在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网联化)发展浪潮的推动下正经历颠覆式巨变,一个万亿级市场的新赛道正在产生。

吸引了一波又一波跨界“门外汉”蜂拥入局。其中不乏恒大、小米、滴滴、大疆等行业巨头。

自然,华为也不甘落后。

一向低调且谨慎的华为,近期在 汽车 圈颇为高调,动作频频。

4月17日,华为与北汽合作的第一款无人驾驶 汽车 问世。

两天后,华为又高调宣布,要开始卖车了。首款车是赛力斯华为智选***5,现已在华为消费者业务网站上架。

据悉,华为智选是华为推出的智慧生活生态品牌,由华为参与产品的定义和软硬件开发。该款车自4月21日起可以在华为商城、华为体验店中心预订。华为正式开启卖车之路。

由此来看,华为技术、产品、渠道、华为似乎已万事具备,造车只差临门一脚。

那么,华为能否借助这场 汽车 革命拯救华为呢?

单从华为以智能 汽车 增量供应商定位来看,想要成为 汽车 界的Intel,也并非易事。

一方面,高通、英伟达等强劲竞争对手在智能驾驶领域已有很强的先发优势;国际车企巨头的市场份额或难以收割。

另一方面,“华为造车”已成国内自主品牌的“***想敌”。尽管华为多次强调不造车,但对于对于华为这种量级的选手,出于这样的担心也并非杞人忧天。

尤其在近期,在经历芯片和电池产能上接连受挫的主机厂商,在核心技术方面显得尤为谨慎。

据华为智能 汽车 BU总裁王军指出,华为所提供的增量部件将占整车成本的约1/3。可见,智能技术占据三分之一的整车成本,这也不难理解整车厂对华为保持的谨慎态度。

不过,出于需求,仍有不乏像北汽、广汽、长安等传统车企,选择和华为深度合作,以求借助华为技术,在 汽车 变革下实现突围。

未来,随着第二轮新势力造车潮以智能化为核心竞赛开启,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华为的朋友圈。

6月15日消息,华为与比亚迪合作,拟与之 探索 华为麒麟芯片上车的规划,这标志着华为在5G商用、车联网智能解决方案方面又有了最新进展。此前,华为就曾推出5G通信芯片、HiCar投屏方案等上车***,这次则可以说是前一次***的延伸。

实际上,华为在 汽车 产业尤其是车联网领域的布局早已开始。早在2019年5月,华为总裁办就签发成立了专门的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用于专门做智能 汽车 领域的研究。华为集团轮值CEO徐直军也曾对外表示:“华为不造车,华为会聚焦ICT技术,为‘造车企业’造好车。”这是华为在 汽车 领域的定位。

华为的目标很明确,即不进入产业链冗长的 汽车 制造领域,只是基于自身擅长的ICT技术,做 汽车 的增量零部件厂商。

而比亚迪作为一家立足能源 科技 的 汽车 公司,长期在新能源 汽车 领域深耕,比亚迪对 汽车 的研究尤其是新能源 汽车 的研究更为彻底,两家各有优势互有度短长,两者合作也是必然。

华为想要的不只是麒麟“上车”

按照华为的***,华为的定位是向新能源 汽车 提供服务,而不是传统 汽车 ,这是有原因的。传统 汽车 源于西方,目前已经形成了德日美等一大批强势车厂,全球格局已定,但新能源 汽车 方兴未艾,前景广阔,新能源 汽车 对 汽车 零部件变革也有了新的要求

据第三方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智能联网 汽车 的市场保有量将达到3.8亿辆,市场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哪怕只是参与其中一个部分,也会受益匪浅。同时,华为智能手机业务已经逐步触顶,业务发展需要新的动能。

而作为5G大潮的重要引领者,华为在5G应用、智能物联技术方面优势明显,要构建“1+8+N”的智能网联世界,也离不开 汽车 的参与,这正是华为参与 汽车 行业建设的重要原因。

据华为轮值CEO徐直军表示:“华为布局未来智能网联 汽车 解决方案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以及智能通信等方面。”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升腾芯片为基础的智能驾驶操作系统、以麒麟芯片+鸿蒙OS为基础的车载 *** 操作系统、新能源 汽车 整车管理(包括充电、电驱、电池管理)方面的整车管理操作系统,以及实现 汽车 网联的人车交互网联系统等四大部分。

总之,麒麟“上车”只是华为在 汽车 领域布局的一个方面,华为的目标是打入整个 汽车 产业链之中。

深度布局智能 汽车 ,华为还缺一个好帮手

在2019年举行的第五届国际 汽车 关键技术论坛上,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的智能能源业务包括mPower多形态电驱、充电及电池管理系统,由于新能源 汽车 离不开用电管理,因此该业务被视为华为智能 汽车 业务的根基。

从具体技术方面来看,华为在技术论坛上还发布HUAWEI HiCharge新品,这可以看作是华为在智能能源领域解决方案的具体落地。

事实上,华为研发的直流充电模块,已经具有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可靠、低噪音的核心优势,可以有效减少充电桩质量问题,降低安全隐患。可见,华为已经在智能 汽车 整车管理方面具备自己的一些优势了。

此外,2019年8月华为发布的旨在实现“人—车—家”用户体验的无缝衔接HiCar系统,也具备更多实用功能。比如,Hicar系统能够实现车机交互,通过华为手机自带的NFC打开载有Hicar系统的 汽车 车门,通过HiCar系统远程操作家用智能家居用品,比如智能电饭锅、空调、扫地机器人等等。

华为在其他领域也动作频频。比如借助深厚的技术积累,华为已经成为第六家具备甲级电子地图资质的数字地图服务商,为其切入智能驾驶领域增添了不少助力。

不过,华为在 汽车 领域要想大有作为,也需要借助外部厂商的力量。毕竟,华为毕竟不是做 汽车 的,它对如何将自己的软件应用与 汽车 的零部件、 汽车 性能等方面结合起来,发挥最大价值并不擅长,这正是华为选择与外部 汽车 厂商合作的原因。

那么,为何华为选择了与比亚迪合作呢?

比亚迪的特长

比亚迪是国内新能源 汽车 翘楚,这一点毋庸置疑。比亚迪起家于能源电池,多年来深耕新能源 汽车 市场,也已站稳脚跟。与如今被很多媒体营销宣传的“造车新势力”相比,比亚迪更像是新能源 汽车 圈的“***”大佬。

据最新出炉的新能源 汽车 销量排行榜来看,2019年新能源 汽车 销量榜单上,北汽EU系列以超过11万辆的销量成为销量榜第一名,紧随其后的是比亚迪。

在销量榜前十名中,比亚迪元EV系列以61551辆名列第二,比亚迪唐DM以34084辆名列第五,比亚迪e5以超过32000辆名列第六。在新能源 汽车 销量前十名中,比亚迪 汽车 独占三款,这在前十名中绝无仅有,三款车合计总销量超过第一名的北汽新能源。可见,比亚迪 汽车 在新能源 汽车 市场的地位。

比亚迪能够取得做出如此成绩,正是得益于比亚迪长期以来深耕新能源 汽车 ,让其在能源电池研究、新能源 汽车 芯片研发、整车制造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具体来看,比亚迪成立了专门的比亚迪电池公司,专注电池研究,目前其电池已经广泛应用于自家的 汽车 以及一些外部厂商。比亚迪还是国内最大的车规级IGBT芯片厂商,目前其研究的IGBT芯片4.0版本已经具备国际领先水平,在电动车核心的“三电”技术领域拥有诸多发明专利。

相比造车新势力来说,比亚迪 汽车 前身是具有国有厂商背景的秦川 汽车 ,它的根基更加牢固,其在造车方面也更专业一些,在双方比较中更稳健。从其在纯电动领域深耕的时间来看,他几乎与特斯拉同时起步,而且在很多方面并不逊色。

从各方面来看,华为与比亚迪合作,都是双赢。但在实际上,双方在合作的同时,也不乏竞争。

更深层的考虑

从两者的体量地位来看,两者的合作还有更多深意。比如比亚迪可以通过合作,可以进一步加深比亚迪代工厂与华为其他终端业务之间的合作。

此外,随着比亚迪半导体的拆分独立,未来两者说不定还能在芯片领域擦出更多火花。尤其是比亚迪半导体目前已经涉及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封测等全产业链,对华为未来的布局也能助力不少。

另外,华为在车载芯片方面的研究、自动驾驶的升级,都有自己的优势存在。而在这些领域,比亚迪不会甘心只做个无名小辈,加深两者之间的合作必然存在更多可能性。从这方面来看,两者加强合作,自然是最好的安排。

标签: #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