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无人驾驶技术首秀-华为无人驾驶汽车价格

tamoadmin 0
  1. 华为无人驾驶技术首秀,你觉得这项技术的实用性和安全性高吗?
  2. 华为为什么不造车?
  3. 华为要造车了?不!其实有更大的野心
  4. 华为自动驾驶有多牛?激光雷达实现降维打击,直接吊打特斯拉
  5. 华为造车智能战略部署(附股)深度解读—研报

[汽车之家?行业]如果一辆车的软硬件价值,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都来自华为,届时你会认为华为是一家汽车公司吗?业内对于华为造车存有猜测,华为的态度是“华为本身不造车,但可以帮助车企造车”。未来,随着软件定义汽车时代的来临,汽车全生命周期价值被不断放大,华为从一辆车上可获得的价值必然会成倍增加。

今年北京车展,华为展台上,不断有车企高层前来一探究竟,深聊下华为的电驱动、感受下华为的雷达和智能座舱、听解下华为的云服务。种种迹象已经表明,华为将成为未来汽车产业不可或缺的供应商。近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又一次直面媒体,透露了华为汽车的雄心,解开了来自市场的一些疑虑。

徐直军在圈内是有名的“直”。在媒体面前,他彰显了三种个性,倒也像似华为内部的三种作风:直接、高效、自强。

面对汽车媒体专场,徐直军把有关华为手机和其他业务的问题直接怼了回去,“不作答”;他能用一句话回答的问题,绝对没有第二句的废话,高效回应每一个问题;面对车载计算平台MDC的7nm芯片产业化和供应问题,徐直军并不担忧,“先把库存用完再说,2022年以后呢(指大批量投产),着急什么!”

■?ICT延伸至汽车,华为都能做!

华为的汽车业务到底能做些什么?

在讨论华为汽车业务能做什么之前,我们必须清楚华为想要什么。华为看中的是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汽车软件可持续更新带来的价值,未来汽车智能化的程度如何,取决于软件。只要硬件基本要求足够,任何智能的功能都可以通过软件进行定义和升级。

徐直军认为,软件定义汽车正是ICT行业(信息与通信技术)与传统汽车行业融合的关键所在。在未来的完全无人驾驶汽车身上,软件就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买了车以后像智能手机一样通过OTA不断升级,享受更好的体验。这个过程中,传统的部件厂商与车企买卖式的商业模式就不适合了,必须开创新的商业模式,才能应对汽车产业的未来。

『中间为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

华为无人驾驶技术首秀-华为无人驾驶汽车价格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此,华为从事汽车业务是在发挥其在ICT领域的技术优势,汽车相关业务正是华为原有ICT业务的延伸。

那么,华为如何做汽车呢?首要的就是改变车辆开发架构。复杂的事让华为来做。

在华为,汽车相关业务单元组成了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华为汽车业务的目标是基于ICT领域技术积累,秉承“平台+生态”战略,致力于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一辆车。而这一切的前提是改变汽车智能网联的架构。

一年以前,徐直军就提出,智能网联汽车架构要从EE架构(电子电气架构)走向CCA架构(计算与通信架构)。目的就是将现有汽车复杂的分布式架构简单化、集成化,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ECU进行分层、分组管理,将ECU之间的协调工作将至最低,将汽车开发从局部零部件(或总成)开发变身为整车级开发。

在CCA架构下,车辆的开发从底层至顶层可分为机械层、高压电池电气层、低压部件层(传感器和域控制器等)、软件层(包括***和自动驾驶操作系统等)、应用层(座舱和自动驾驶应用程序等)、云服务层。

基本这样的理念,华为推出了三个域控制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电动化平台),三个操作系统(鸿蒙操作系统H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A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VOS)。

围绕智能座舱,华为拥有鸿蒙操作系统HOS、车域生态平台以及智能硬件平台,硬件方面包括座舱模组、车载智慧屏和AR-HUD等;基于AOS、VOS,华为具备了MDC车规级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系列产品和MDC?Core,可覆盖L2以上到L4级别的乘用车、商用车、作业车等多种智能驾驶应用场景。

徐直军称:“我们争取在2022年初,有车装上我们的这些部件或系统,大家可以体验体验。”他认为,只要架构设计的好,一辆纯电动汽车完全可以在全生命首期内演变成为无人驾驶汽车。当然,这辆纯电动汽车应该有必要的雷达、摄像头以及计算中心。

『华为智能车云服务包括四大项目』

在最顶层,还有华为智能车云服务,包括自动驾驶云服务(HUAWEI?Octopus)、高精地图云服务、车联网云服务和V2X云服务,每个项目下还有多个子项目。

自动驾驶云服务帮助客户构建一站式自动驾驶数据驱动的闭环方案;车联网云服务全新推出了三电云服务、OTA和智能增值服务等服务能力;高精地图云服务将打造高精度动态地图聚合平台;V2X云服务通过全新发布的云控平台为丰富的V2X业务场景赋能,构建智能网联云端大脑。

这个云有多强大?举几个好理解的例子。

自动驾驶云让相当于1年的实车路测里程,在仿真系统中仅需要1天半就跑完了;拥有“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资质”的华为,通过高精地图云把全国的高精地图伙伴聚合,打造覆盖最广的地图数据服务能力;电池方面,三电云能实时诊断电池健康状态,实现电池安全预警。

■?正在“聚圈”的华为

在2020北京车展E2馆内,非整车业务的展台,最热闹的就是华为。ADS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云服务、智能网联都有展示,也包括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

在智能座舱方面,华为展出了车机模组、8英寸超低反显示屏、座舱麦克风、***摄像头等;在华为mPower整体解决方案中,包括车载充电系统、电机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多合一电驱动系统,以及直流充电模块。

『华为超低反射屏幕』

最亮点的有两个,一个是MDC车规级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另一个三合一及多合一电驱动。

车展媒体日的前一天,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MDC产品部总经理李振亚正式向业界公开发布了MDC?210与MDC?610,分别可以提供48及160TOPS的算力,为L2+、L3-L4级别的自动驾驶提供经济实用的算力***,加上此前的MDC600、MDC300,华为MDC形成了系列化产品。

『华为发布全新一代MDC系列产品』

徐直军表示,“华为MDC什么都能支持(指汽车所有的控制系统),MDC主体就是一个人工智能NPU加上通用计算CPU,两者加起来计算能力强大。MDC的硬件以及现在具备的能力可以把车上的所有计算和控制全部做完。”

据悉,此前华为推出的MDC?600算力过于强大(最高可超过350TOPS),超出用户的需求,因此开发了MDC?610。未来MDC可能还会推出新的系列产品。

“今年的目标(指自动驾驶)是在城市道路上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这在全世界都是非常领先的,我们正在全力打造这样一个智能驾驶系统,或者叫自动驾驶系统。”徐直军说。

『华为MDC合作伙伴已经超过50家』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MDC系列产品,华为又在开始“聚圈”。

目前,华为MDC已与50多家主机厂、Tier1、应用算法、传感器、执行器等客户及生态合作伙伴,在乘用车(L2以上)、商用车(智能重卡、港口物流)、作业车(无人矿卡、无人配送)等领域,实现了基于华为MDC的可落地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舍弗勒、希迪智驾、Momenta、禾多科技、元戎启行、新石器等均是华为的重要合作伙伴。

三合一及多合一电驱动系统则更受整车企业关注。在北京车展的前一天,华为“秘密”地举办了一场业内推介活动。除了电驱动系统外还有车载充电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的集中展示和讲解。

华为多合一电驱动系统是业内首款超融合架构的动力域解决方案,集成了电机控制器(MCU)、永磁同步电机、减速器、车载充电机(OBC)、电压变换器(DC/DC)及电源分配单元(PDU)六大部件,支持融合BMS软件算法。而就在前两个月,华为在广州注册了华为电动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设立的目的就是销售充电系统、电驱动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相关产品。

华为的销售人员介绍:“我们电驱动系统***用电机油冷的方式,整套系统都是华为自己设计的,由外面的厂商代工。”***用油冷,电机整体体积会减少15%,而关于代工企业,华为方面并没有透露。

『华为车载充电系统』

『华为车载充电系统』

北京车展媒体日当天,广汽、吉利、比亚迪、蔚来、北汽等数十家企业先后到华为展台参观交流。同时,徐直军也率队到长安等企业深入沟通。紧密的交流倒是给华为下一步的业务扩张埋下了伏笔。据悉,华为的“三合一”产品已获得主机厂的订单;“多合一”产品将率先应用于比亚迪车型上,预计明年量产。正在聚圈的华为就差爆发的那一刻。

『吉利研发总院高层参观华为展台』

■?破解来自行业的疑虑

华为从事汽车业务,有一个根本原则,即把有限的***聚焦投入在一些核心的产品和生态方面。华为将坚持“平台+生态”战略,共创智能驾驶新蓝海。但是,尽管华为足够开放,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入了华为的“圈”。

目前来看,华为的“朋友圈”还真不小。但是,其中似乎没有造车新势力的身影。难道华为不愿意与造车新势力合作?徐直军回应称,“既是有意,又是无意。”造车新势力新,但华为从事汽车业务也很新,只是双方还没有走到交集点上。

“不会排斥造车新势力。”徐直军强调。

从汽车业务合作的战略上,华为开放了足够大的空间,建立一个平台,把足够丰富的业务集成起来,客户按需索取即可。“合作方式千千万,不同车企的想法不一样,就好像女孩子选老公也不是一个标准。”徐直军这样比喻。

不同车企基于自己的能力和策略会有不同的选择,有些客户会完全基于平台开发;有些客户会做的更深入一点,比如双方联合开发;有些客户会选择华为的硬件。华为应该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OEM厂商选择华为的时候,每个部件都可以独立选择。比如华为云服务,每一个云服务下面的子项同样可以单独为客户服务。

『华为激光雷达及各类传感器』

随着业务的深入和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华为汽车业务面临五个疑问。

一是华为汽车业务要不要、能不能做成博世汽车业务这样的体量?

徐直军给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解答,“我们还没有理解清楚Tier1的含义,客户有需求,我们就做产品满足需求。至于业务到底能做多大就看这个团队的本事了。”华为这些年积累的技术和能力可以适配智能网联汽车场景,这的确是华为未来发展的坚强后盾。

二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规模有多大?

华为汽车业务整个团队规模已经达到了4000多人,每个部件就是一个部门。徐直军解释说,“每个汽车解决方案都与华为传统ICT业务相关,都是基于某个原有产业延伸出来,满足智能网联汽车这个场景。”比如,Pad业务延伸到智能座舱领域;毫米波雷达源于无线产品线。

三是7nm芯片需求如何应对?

“MDC610就是***用的7nm芯片。这些部件真正开到路上,要等到2022年以后。还有两年的时间,足够我们去应对了。”徐直军说。对于芯片供应的问题,华为没有否认当下的困处,但也不会惧怕难题,对于市场的变化,华为已经有了准备。

『华为全系列传感器』

四是华为做智能驾驶能比特斯拉更强吗?

“我们不做低等级智能驾驶,激光雷达只是起点。”徐直军称。尽管行业内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将视觉算法做得很好,但依然有天花板。尽管特斯拉当前不用激光雷达,仅依靠视觉计算,但这不能否认激光雷达的技术优势。

徐直军表示,在中国路况场景下,没有激光雷达解决不了的问题,华为要坚定地走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视觉分析的融合感知路线,“只要方案做得好,成本高一点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少挣一点。”

五是华为汽车业务何时才能开始盈利?

“如果想盈利,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关闭。”徐直军称。据悉,华为汽车业务在2020年的支出超过5亿美元,想要追求盈利,把这5亿美金放在口袋里面最好。汽车产业发展是有规律的,时间周期非常长,华为短期内不会考虑汽车业务团队的盈利问题,长期来看总会有一年实现盈亏平衡。

徐直军说:“华为每一个产业都有发展曲线,从立项开发到走向当期盈利、再走向累计盈利,这个周期平均八年。因此我们对汽车业务的发展也是有耐心的。”

编辑总结:

今年北京车展,华为备受关注,甚至有人认为,华为正在冲击全球零部件老大博世。对于与博世的竞争,华为倒是认为,业务目前重叠度并不高。我们也向博世进行了询问,博世称与华为一直有沟通交流,具体合作内容不便透露,而就在华为的展台上,也有不少博世的前员工。华为虽然是后来者,但他深知汽车产业的精髓,跨界创新不能脱离本质,让华为的技术成为车规级的产品还是要靠人,靠合作,靠聚圈。后来者是有耐心的,或者华为真的会成为中国汽车零部件领域的一颗新星。(文/汽车之家?刘宏龙)

华为无人驾驶技术首秀,你觉得这项技术的实用性和安全性高吗?

华为与三家车企合作造车的消息才刚刚公布,三天后,华为与北汽合作车型极狐阿尔法 S HI的实车体验就来了。

4 月 15 日,配备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北汽新能源极狐阿尔法S的HI版车型,在上海进行公开试乘,这也是华为自动驾驶技术全球首次公开试乘。

据了解,现场测试车辆的行驶情况较为平稳,在红绿灯启停、无保护左转、避让路口车辆、礼让行人、变道等情形下均能实现城区通勤无干预自动驾驶。在 科技 博主“ 汽车 洋葱圈”的12分钟的试驾***,详细展现了华为自动驾驶的道路初体验。

市场对阿尔法S HI的评价相当之高,甚至有言论称该款车型的自动驾驶能力“碾压特斯拉”。公开试乘的消息公布后,华为 汽车 概念股今日大涨,北汽蓝谷、华阳集团先后涨停,路畅 科技 、四维图新跟涨。

相比雷军“我愿押上人生全部声誉去造车”的真情告白,华为官宣合作造车的消息要朴实得多。

在4月12日的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华为***与北汽、广汽、长安 汽车 三个车企合作打造3个 汽车 子品牌,今年四季度开始,华为将陆续推出子品牌 汽车 。

徐直军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只是帮助企业造好车,赋能车企。言辞虽低调,但在与车企的“深度合作”中,华为所占分量可不小。合作车型的车身上将标有HI LOGO(HI代表Huawei Inside),搭载了华为 高阶自动驾驶系统 全部华为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

在合作造车这件事上,华为可以说是有备而来。阿尔法S HI正式亮相的背后,双方已经经过了两年多的准备,新车离交付已经很接近。

2019年1月28日,北汽与华为签下了全面业务合作协议,正式确认了首个全套***用HI解决方案的产品合作项目「N61AB-HBT」(以下简称HBT),今天的阿尔法S HI正是HBT的量产形态。

HBT的首台样车在2019年9月23日下线,从那至今近两年的时间里,华为和极狐已经完成这台车大量的测试和验证工作。正式亮相的阿尔法S HI,已经是一个蓄势待发的状态了。

不仅如此,带着「HI 首次面世」标签的阿尔法S HI,寄托着华为在智能驾驶上一鸣惊人的厚望。在该款车型预热图的中央,明目张胆地写着“自动驾驶新标杆”的字样。

要拳打特斯拉,脚踩小鹏,“后来者”华为有什么底气?

感知能力可以说是决定自动驾驶能力和体验最基础和最关键的一环。而据***息,在HBT的感知硬件中,搭载了三颗显眼的 126 线激光雷达。具体参数如下:

激光雷达布置在左、中、右三个方向。相比仅正前方布置激光雷达,这样的布置对于侧向环境的感知更强。

而且,按理说,覆盖左、中、右三个方向,每颗激光雷达有90 的水平视野即可。而HBT上每颗激光雷达的水平视野都是 120 ,如此一来这 3 颗激光雷达组成的探测范围中,车辆的左、右两个斜角上会有双雷达叠加形成的强化感知区。

这样的设计加强了车辆对于「鬼探头」场景的前侧向盲区的感知,提供了强大的安全冗余。

除了3颗激光雷达之外,HBT还配备了“ 9 ADAS摄像头 + 6毫米波雷达 + 高精地图”的多重感知,其中每一个单项几乎都做到目前的先锋水平。

如此数量不同维度、不同类型的多元感知之下,HBT负责智能驾驶的大脑能运转过来吗?

除了有强大的感知能力加持,阿尔法S HI的算力也将刷新量产车之最。

为了处理海量的传感器数据,HBT上使用的ADS平台算力为400 TOPS。作为对比,目前,特斯拉Model 3 ***用的FSD HW 3.0算力为144 TOPS,小鹏P7***用的英伟达X***ier 算力为30 TOPS。

徐直军称,华为自动驾驶能够在市区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的自动驾驶。

华为为什么不造车?

如果以目前的眼光来看的话,这一项技术的实用性和安全性确实不高,但是这项技术的成长速度特别快,所以我们确实可以在几十年内享受到无人驾驶给我们带来的全新生活体验。

以前我们在谈到无人驾驶的时候,总会觉得这样的技术出现在科幻**里,随着我们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会发现无人驾驶技术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很多汽车厂商开始研究无人驾驶技术,并且把这项技术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华为也出现了无人驾驶技术。

华为是一家非常强大的企业,不仅在电子领域非常出色,现在华为已经正式进军汽车领域,并且发售了华为第1台具备无人驾驶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华为这样的企业比贾跃亭的乐视好太多了,因为贾跃亭的乐视造了快10年,也没有造出来车。

这项技术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确认。

之所以要这样说,主要就是因为目前我们的科学技术还没有达到100%安全和实用的地步,这也就意味着无人驾驶技术在更多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功能

对那些期待无人驾驶技术的小伙伴来说,无人驾驶技术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可以解放我们的双手。

特斯拉也有这样的技术。

严格意义上说,特斯拉先有无人驾驶技术,然后才有华为的无人驾驶技术,因为特斯拉在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研究无人驾驶,并且把这项技术运用到汽车驾驶当中。我觉得这个社会就需要像华为和特斯拉这样的优秀企业,因为这样的企业不仅仅会考虑自己的盈利问题,也会考虑到整体人类科学进步的问题,这样的企业确实会驱动整个人类的科学进程。

华为要造车了?不!其实有更大的野心

华为不用多数这个企业大家肯定都知道的吧?很多人有一点感到十分好奇的就是为何华为发展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在制造手机,而不往其他的方向去考虑呢?就好比造车?因为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关注过最新的新闻那就是连吉利都开始要造手机了,而华为为何也不跨行去造车呢?

一、为何华为不造车,吉利要造手机?

首先就让我们看看为何吉利反而要造手机,这个造手机难道比车还赚钱吗?在我们想知晓这个问题的答案的时候,先想想一般车企业是不是在宣传自己车系统的时候都会跟手机相互联系在一起呢?因此我们能看到在这个阶段里的智能化汽车它都是要跟手机相互联合的。还有一个就是想造手机的原因就是如今的软件开发赚钱还是很猛的。

二、华为不造车的原因?

其次就是让我们再看看华为不造车的原因是什么?第一就是造车首先就得出产品,这不你得拿出车来卖才行,还有就是你要将自己的品牌不断升级成为一个品牌的企业是个比较漫长的时间段,还有就是本身软件开发在后续的买卖中就比较赚钱的一种,所以这就是为何华为不造车的一大原因了。

三、华为手机是否这得那么好用?

还有一个就是很多人都十分好奇的一个那就是华为手机是否真的有大家所说的那样好用?不少人表示自己用习惯华为以后再用其他的手机就缺乏了手感,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是这个现象呢?实际上华为的核心技术如今都已经远远超过苹果这类手机了,所以华为手机的热度一直都很高。

有时候只要做自己企业本身擅长的事情就好了,所以没有必要就是非得进行跨行业去做事情。而对于华为不造车的原因还是有很多的,如今华为在手机这行业发展如此好的话,他们应该也就对其他行业不是很想继续发展了。

华为自动驾驶有多牛?激光雷达实现降维打击,直接吊打特斯拉

哈喽大家好!我是陈杰

刚刚过去的北京车展上,去过现场的朋友一定都会发现,华为不但搭建了一个大大的展台,还带来了各式各样的汽车配件。不夸张的说,华为带来的这些东西,离造出一台整车也就只剩一个车壳了。

华为这是打算要造车吗?可华为却多次表示并不打算造车,去年的上海车展上,其轮值董事长在媒体的一再追问下无奈地说到:“我今天只说一句话,就是华为不造车,大家就不要再怀疑了,你再怀疑我就没办法了,是不是还要写个***?”

北京车展华为参展产品

搭了这么大展台,造了这么多配件,却又不造车,那华为这是到底要干啥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华为比造车更大的野心,或者说目标到底是啥。

有人说华为现在是因为形势所迫,才进军汽车产业。其实,2009年华为就开始研发4G网络的车载模块,2013年,华为又正式成立了“车联网业务部”。去年,华为又正式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Business?Unit)。可见华为一直积极布局汽车产业。

可汽车是一个产业链十分漫长的行业,科技公司布局汽车产业的例子也很多,但都有自己的主攻方向。谷歌和百度在自动驾驶上占据了自己的地盘;阿里、腾讯在车机系统与应用服务上玩的风生水起;微软则主攻云端平台服务。在车载芯片上,英特尔、英伟达、高通等也互相竞争,唯恐自己被落下。

华为自动驾驶试验车

那华为进军汽车将主攻哪个方向呢?在华为看来,小孩子才做选择题,华为的选择是全都要。华为内部规划了汽车云服务、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电动五大板块。华为也是围绕着这5大板块不断修炼内功的。

智能车云

未来的智能汽车都是离不***端计算和服务的,智能车云可以通过对驾驶行为的分析,描摹车主和车辆画像,以此为车主和爱车提供个性化的用车养车服务。

智能网联

智能网联主要是指车载通讯技术,5G在车联网上的应用将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此外,智能网联还指车和车、车和人、车和交通设施、车和城市基础设施的互联。也就是把车和整个交通和城市连城一体。

智能驾驶

在智能驾驶方面华为算是个后来者,但华为凭借自己在芯片方面的优势,为自动驾驶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持。此外,华为在车载激光雷达上也有所突破,华为在武汉光电技术研究中心,总计有1万多人,?该中心就正在研发激光雷达。

车载激光雷达

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也很好理解,常见的智能座舱主要指抬头显示、语言控制、智能车机等。未来的智能座舱还将包括AR技术、AI人工智能、以及物联网等。物联网可以让你在车里可以控制家里的电器,并对接各种网络服务。

华为智能座舱

智能电动

智能电动主要指电机和电池,华为不生产电机和电池,但是会为新能源汽车开发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器等设备。北京车展上,华为就带来了一套包括电机、电控、减速器、车载充电机、高压配电盒等为一体的电驱动系统。

此外,华为还积极布局充电桩业务,当然,华为不是去建设充电桩,而是开发了一套名为HUAWEI?HiCharger的充电模块,这个充电模块可以理解为充电桩的大脑。作用就是让充电更高效、更安全。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这5大板块,基本覆盖了新能源汽车的大部分领域,?再买来电池,装上一个车壳,一辆车基本也就造出来了。

现在一些新势力造车企业,自己没有的工厂,找人代工都能生产汽车,那以华为现在的条件,为啥不造车呢?

造车并非华为所长

造车说起来简单,但相比传统的大厂,华为的造车经验和技术积累几乎是空白。而且,哪怕是几百亿,放在造车上都只能算小钱。

哪怕是特斯拉,无论是技术储备还是资本实力都是顶尖的。但即便如此,真到造车环节,特斯拉的车型依旧是做工差、质量问题多。

而且,华为的优势在于5G技术、在于芯片的算力、智能驾驶的研发等。至于建厂造车、卖车,这并不是华为的强项。如果贸然造车的话,就是用自己的短板,去和有百年积累的造车大厂们磕,华为当然不会干这样的傻事。

不造车

才能是所有车企的朋友

华为在汽车领域所有的布局,研发的所有产品,最终的客户都是车企们。如果华为自己造车,那这些车企们就不再是客户了,而是全都变成了竞争对手。

北京车展华为展台宣传语

也正因为华为,入局但又不造车,所以华为才能有最广泛的朋友圈。今年5月份,华为联合一汽、上汽、广汽、长城、比亚迪、奇瑞等18家车企,共同成立了“5G汽车生态圈”,加快5G汽车的推出。

在去年的上海车展上,华为虽然不是车企,但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却被称为车展上最忙的人。给各家车企站台,签合作协议,忙得不亦乐乎。

不造车的华为,成了香饽饽。相反,知名零配件供应商麦格纳曾经试图收购***,打算自己造车。结果被大客户大众汽车甩脸威胁。最终麦格纳因为多种原因放弃了造车,而和大众重修旧好。

麦格纳概念车

所以,不造车其实是以退为进,为的是把所有车企都变成合作伙伴。

汽车的未来

不在制造而在生态服务

70年代的时候,一辆车上的软件成本,只占了整车成本的2%左右。但根据相关研究,到2017年,这一比例就达到了17%,2030年更将上升到45%。

也就是说,建厂造车即便不能说是夕阳产业,也很难有太***展空间了。这也就是为什么特斯拉去年销量只有36万多辆,但市值却一度超过了丰田和大众之和。

特斯拉Cybertruck

这充分说明特斯拉所代表的智能汽车、无人驾驶等未来充满了无限发展空间。而传统车企即便产销量再大,但已经不代表未来了。华为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坚决表示不造车,而是把重点放在未来有无限前景的智能汽车生态的打造上。

在汽车行业,除了丰田、大众等,在零配件领域还隐藏着非常多的幕后大佬。这些幕后大佬有多厉害呢?根据外媒的排名,2019年,全球最大的汽车供应商为德国博世,其营收为465.55亿美元,约3138亿人民币。基本相当于吉利、长城、比亚迪的营收总和。

这些幕后大佬还在相当大程度上引领了全行业的发展。比如,ESP就是博世在1995年首先推出来的。到今天ESP几乎已经成了车辆的标配,甚至各家车企都把能拿到博世最新一代的ESP当做卖点。

在自动驾驶***上,博世也是***的大佬。很多自主品牌的自动驾驶***系统,都是博世提供的,或者和博世共同研发的。

而华为的目标就是成为未来汽车的博世一样的幕后大佬。而且,在未来智能汽车时代,供应商的角色将比现在更加重要。有研究认为,未来的汽车只有30%的价值在于传统部件,而70%的利润在于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新功能和全生态的服务。

也就是说,华为虽然不造车,但瞄准的却是未来汽车市场中70%的利润。

此外,华为不但不和车企抢饭碗,也不打算和幕后的大佬们抢饭碗。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5个板块,瞄准的都是增量市场,而非存量市场。不得不说,华为的这种做法,确实是个聪明之举。

中国汽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自主车企已经初具规模。但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国产品牌还非常弱,甚至比整车厂和国际大厂的差距更大。

在2019年全球前10的汽车供应商中,没有一家中国企业。前100中,国产企业也只有7家。而文中我们也说过了,未来汽车的创新,大部分都集中在智能生态等软件层面的创新上。

所以,汽车零配件,也将是未来汽车行业竞争的重要战场。希望华为在汽车领域也能像在5G领域一样,成为行业的领跑者。当然,也希望中国能有更多华为一样的汽车供应商,这样,中国汽车才可能真正的强大。

大家对华为布局汽车又不造车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华为造车智能战略部署(附股)深度解读—研报

2021年4月17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一句话在网上引起众多网友热议,徐直军表示极狐阿尔法S能够全自动驾驶水平远超特斯拉。华为凭什么这么说?华为的自动驾驶真的可以对特斯拉实现降维打击吗?

2018年世卫组织于发布的报告提到了,全球每年因为交通事故亡的人数达到135万。意味着每20多秒就有1个人,因为交通意外失去生命。所以世卫组织希望在2020年前后,全球道路因交通事故造成的伤人数降低50%,这个难度可不小。

按照我国2019年应急管理部发布的报告,我国交通事故高发时段,主要发生在上下通勤高峰时段。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就是不遵守交规的车辆和行人、电动车、摩托车碰撞导致的交通事故。其次是开赌气车、霸王车的司机,恶意别车容易出现交通事故。

数据显示, 2019年我国交通事故 受伤人数为221309人,亡人数高达56934人 。同时我国每年因为堵车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500亿,相当于我国GDP的5-8%,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城市,每天发生的交通拥堵的相关处理费用达到10亿元。因为堵车开不快费油,加上上班族堵在路上没法创造价值,以及工厂所需原材料送不到造成的损失,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也十分庞大。

在这个档口上,自动驾驶逐步发展起来,成为解决我国交通问题的重要技术之一。根据谷歌旗下无人驾驶公司Waymo的数据表面,自动驾驶 汽车 技术能够通过将安全间距缩短, 汽车 通行时间从0.9秒,最短可缩短至0.2秒。红灯变绿灯时 汽车 都是一辆接一辆的起步,这十分浪费时间,如果 汽车 全部***用自动驾驶,那么基本可以实现一起启动,这样可以大幅减少同行时间。

通行时间减少,通行能力自然会大幅上升,通信效率预计会提升45%到130%左右。考虑到新技术的不确定性,全面普及自动驾驶 汽车 技术之后,每条车道有效通行能力,保守估计会提高60%到80%。因为交通便捷,堵车少了,所以开车的人变多了,这样会让整个交通总流量增加5%到15%。

不过要做到这个水平,自动驾驶水平至少要达到L3-L4的水平,根据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划分的智能驾驶标准,L3级别可以达到车辆完成绝大部分驾驶操作。而L4级别可以达到车辆完成所有驾驶操作,特殊路段例外。意味着L3级别的技术,人的手还不能离开方向盘,而L4就可以了。

自动驾驶的研发工作已经几十年了,如今能做到是因为AI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兴起,以及各种MEMS传感器的升级换代,我国已经具备实现自动驾驶的可能。而且因为自动驾驶的产业链特别长,涉及人工智能、通信、半导体技术、以及 汽车 技术,涵盖了我国绝大多数新 科技 的产业链,所以自动驾驶的潜在市场规模极为庞大。

随着我国智能化全产业链的技术逐渐成熟,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众多资本已经入局,经过数十年的技术发展,目前我国的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的节点已经到来。

而此时国内外知名的 科技 公司和传统 汽车 巨头,都在积极布局自动驾驶,例如谷歌旗下的Waymo、通用旗下的Cruise、福特的Argo、硅谷初创公司Aurora和德尔福 汽车 旗下的安波福。以及百度、华为、大疆、宝马、丰田、沃尔沃、小马智行、特斯拉等众多 科技 巨头参与其中,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不过作为第一个将自动驾驶商业的特斯拉,旗下的新能源 汽车 却屡屡发生事故,这为自动驾驶发展抹上了一层阴影,特斯拉到底是现有的技术还不成熟?虚***宣传?

我们要知道自动驾驶的需要的三大系统,分别是用来感知、决策、和执行的。而自动驾驶系统的最终目标是代替人工驾驶,所以需要模拟人的处理方式,通过五官的感知周围的环境,并将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大脑;由大脑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决策,给予人体信息,身体和四肢会根据大脑给出的指令行动。

所以自动驾驶的“五官”,需要对周边环境感知、位置感知和速度、压力等其他信息感知;而自动驾驶的“大脑”主要包括:操作系统、集成电路和AI;自动驾驶的“身体”包括:动力控制、方向控制、以及其他控制。

自动驾驶的“五官”可***用多种传感器代替,视觉传感器、雷达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是最常用的三类传感器。最火的自然是视觉传感器和雷达传感器。而雷达传感器又可分为,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三种。一般的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认为,多种传感器融合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关键。

而多传感器融合的原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多种传感器收集的信息和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并综合评估,作出决策的信息处理过程。而特斯拉选择纯视觉化确实刷新了很多工程师的认知,虽然特斯拉加装了毫米波雷达,但是毫米波雷达无法对图像的颜色进行识别,且对横向出现的目标不敏感,对于较小物体的识别效果不佳,所以缺乏高程信息。

毫米波雷达的缺点,导致它很难分别禁止的物体,例如井盖和指示牌。同时毫米波雷达因为对颜色不敏感,所以对静止的白色物体的监测也会大打折扣,如果自动驾驶系统过分信任毫米波雷达的数据,会导致 汽车 通过井盖或者指示牌下方时,车会自动避险或者刹车,导致驾驶者崩溃。所以特斯拉将视觉感知结果与毫米波雷达结果进行融合时,感知结果如果不一致,特斯拉选择相信视觉感知而忽略毫米波检测。

不过视觉感知依赖车载摄像头,而摄像头作为光感元件,对周围环境的光照强度的变化极为敏感,这会对摄像头图像的准确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天气和环境的变化,都会对特斯拉的全自动驾驶系统形成制约。为了在视觉感知的水准达到自动驾驶的要求,对系统的算法、算力以及决策力要求很高。

但是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模式屡屡发生事故,2016年5月,美国一男子开启特斯拉Model S后自动驾驶模式,从背后追尾半挂卡车,导致当场亡。同样的事儿又发生在2018年初,一男子开启了特斯拉Model S自动驾驶功能,撞上了消防车。所以众多事故也间接说明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存在不小的问题。

和特斯拉自动驾驶的视觉感知不同,华为***用3个激光雷达,配合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等传感器进行数据融合。并且华为宣传要将96线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的成本压缩到200美元,甚至100美元。

而激光雷达由发射器、接收器、光束操纵器和信息处理系统,四个领域组成。工作原理是利用发射器发射的激光,通过接收器对时间差及相位差进行计算,用激光线数进行三维点云图的描绘,建立周边环境的图像信息。

激光雷达因为线数不同,建立的图像也有差距。所以要用激光雷达成像技术实现自动驾驶,激光雷达线数至少要达到16线以上,才能3D建模成像。虽然激光雷达成像清晰,综合性能最佳,但是激光雷达也有一个硬伤,那就是价格不菲。

按照极狐阿尔法S的华为HI自动驾驶系统,配置了3个96线激光雷达和13个摄像头、以及6个毫米波雷达和1个车顶惯导、1个域控制器。这配置绝对吊打特斯拉,但是华为想要实现1000公里无干预自动驾驶,并且将96线激光雷达的价格,压倒200美元也是困难重重。

作为激光雷达技术引领者 Velodyne公司,旗下的16线激光雷达售价高达4000美元,128线激光雷达的售价更是超过8万美元,如此高昂的价格也是特斯拉放弃激光雷达的原因。不过根据数据显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从2025年以后,预计全球每年会有600万辆新车,会搭载激光雷达。届时激光雷达的市场规模也有望突破50亿美元的大关,售价也会大幅下降。

如今我国一家创业企业,速腾聚创已经将125线固态激光雷达的售价降低到1898美元。目前华为HI自动驾驶系统,使用的的96线激光雷达也是由速腾聚创提供,虽然速腾聚创已将激光雷达的价格大幅压缩,但是单个激光雷达的***购成本,也远远超过2百美元。所以美团老总王兴公然发微博嘲笑华为,说华为和特斯拉的忽悠能力旗鼓相当。

华为的策略很明确,就是通过压价赔本卖,实现华为全自动驾驶的普及,并通过量产降低成本,在未来实现盈利。 但是激光雷达的核心MEMS传感器的元器件,都被欧美国家的电子巨头垄断。

涉及光学信息处理系统的主控芯片和模拟芯片市场,基本被美国半导体公司垄断,尤其是激光雷达的主控芯片90%的市场被美国赛灵思掌控。而华为目前还被美国制裁,想获得国外零配件基本没戏。

此时就不得不佩服华为的前瞻性了,因为华为很早就在光电半导体领域发力,在2012年和2013 年分别收购了英国光子集成公司和比利时Caliopa 公司,这两家公司都是从事硅光技术开发的企业。通过这两次收购华为成为国内首家掌握硅光子技术的公司。目前华为已经在光电领域成为全球顶尖的公司,但是居安思危,依旧没有忘记布局。

华为先后投资多家激光雷达MEME传感器的相关的公司,例如纵慧芯光、南京芯视界等多家公司,还在今年6月入股长光华芯。而长光华芯,是中国唯一激光芯片制造和研发的企业,可以理解为长光华芯的产品都是咱们中国的技术和产品,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还有完整的工艺平台和生产线,华为***购长光华芯的产品,可以完全不看美国人的脸色。

华为觉得这样还是不太靠谱,所以华为海思在2019年投资18 亿元,在武汉建设华为海思光芯片工厂。值得一提的是,华为选择在武汉建立光芯片工厂的原因,是因为武汉是中国最大的光谷,类似美国的硅谷,专门从事某一领域的 科技 开发工作。

同时武汉光谷,也是我国最大的光电器件研发基地,其科研能力和技术能力仅次于北、上、深位居中国第四,所以华为就是借这个地方,整合整个光谷企业的***和技术,把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习惯发扬一下,一举突破美国技术封锁,同时把激光雷达的价格压下来,做成***价,以后让新能源 汽车 的价格便宜一点。

华为这一路走来确实不容易,不过随着我国5G不断加深,我国主推的C-V2X技术,成为车联网的国际标准。V2X即是一种车用无线通信技术,是实现车辆与万物互联的关键技术,以后可以通过 汽车 连接手机,甚至家里的电冰箱、电视还有马路上的所有 汽车 都能实现全面互联。

V2X成为国际标准,意味着未来各个国家生产的新能源 汽车 ,联网都要***用这项技术,华为就是做5G的,所以依托C-V2X的技术,可以大幅提升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因为以后的 汽车 之间都会有数据传输, 汽车 视野受阻也没关系,有数据传输系统就知道你在哪。

所以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超越特斯拉并不是难事,但是要彻底打破美国的技术封锁,还需要一些时日。

老子云: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华为一路走来,只有一个目标,扎根在技术之中,不断创造出新技术,推动人类发展,才能长盛不衰。也期待华为能走得更远。

我们接下来分享一下去年我们分享过的华为造车的信息。

大家可以看看,对智能化的理解。有些数据是去年的。

华为造车对***析我们用尽量简单的方式说一说华为造车这件事,准备从大背景、华为的优势与劣势,与整车的合作模式,未来的预期几个方面来说。

大背景: 汽车 电动化+智能化浪潮电动化是 汽车 的上半场,智能化就是 汽车 的下半场。对于电动化来讲,锂电池技术突破,到**、续航里程目前都获得了质的提升,目前纯电动的续航已经能够达到500km,混动可以达到1000-1200公里,下一个技术路径是固态电池预计到2026年开启新的里程。

作为智能化的下半场,2021年开启智能化元年。智能化时代,智能 汽车 将会驱动上中下游产业链完成变革、完成价值重新分配。

智能 汽车 产业链,微笑曲线更加陡峭,也就是上游的智能化与电气化零部件的价值量,下游整车销售、软件、车联网的价值量回高于传统 汽车 ,相反传统零部件的价值量占比会降低。

整车制造、车规验证等环节护城河较高,预计也会保持不错的资产回报率。 其实,这也从市场反应出来了,传统零部件公司最近2年的行情很差,市场的认可度不高,估值起不来。

华为的优势与劣势华为作为国内 科技 的一面旗帜,走到哪里都是焦点。

2019年的半导体掀起了半导体国产替代的狂潮;2021年的鸿蒙系统面世,掀起了国产软件的浪潮,2021年的智能 汽车 也再次掀起了 汽车 智能化的***。

华为造车的本质是 科技 赋能,华为利用自己软硬件优势,赋能传统 汽车 制造业,开启传统车企的智能化浪潮。

实际上,华为造车的说法不准确,它是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但是华为造车说着更爽,我们也就沿用这种说法。

华为造车时间节点梳理:

2013年,成立车联网事业部

2014年,与长安、东风,一汽等达成合作;

2017年,与北汽达成战略合作;

2018年,与长安,东风,北汽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2019年,成立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BU,通过欧洲 汽车 行业车载终端认证

2020年,HI品牌面世---首款智能 汽车 解决方案

2021年,北汽极狐,小康赛力斯上市销售;“华为八爪鱼”自动驾驶平台/鸿蒙智能座舱等发布;

2021下半年-2022年,预计长安 汽车 8款车型中的几款上市,比亚迪华为HI版上市等。

华为的优势在于软件系统、芯片算力、硬件传感器,涵盖传感、计算与执行,是全球能够与特斯拉打擂台的公司。

软件系统:万物互联的鸿蒙系统,重点不在于手机端,而在于物联网端。

与手机系统被安卓与iOS垄断不一样,车载操作系统并没有同一的标准,也没有形成垄断的格局,是相当散乱的分布,这方面不存在被卡脖子的风险。

如果手机系统被安卓与iOS统治,那么车载系统的格局就像是给我们开了另外一扇窗户,而华为抓住了这个机会。

在智能驾驶时代,车载操作系统的地位将会不亚于手机系统,鸿蒙的出现会让我国的操作系统第一次走在了世界最前面。

华为有HOS智能座舱操作系统、AOS智能驾驶操作系统、VOS智能车控操作系统。当然,华为还有V2X地图软件。

芯片提供算力:智能驾驶/无人驾驶对算力的要求很高,华为有AI芯片,有GPU/FPGA/ASIC芯片,有CPU芯片。芯片提供超强算力,是支撑智能驾驶的大脑。

华为发布了智能驾驶计算平台MDC810---升腾。 MDC810---升腾计算平台支撑L2-L5级智能驾驶。有16个摄像头,12个CAN和8个车载以太,发布及量产。

这一块,目前没有被美国限制,华为28nm车规级芯片依然可以有中芯国际代工。未雨绸缪,华为2020年开始建立自己的28nm芯片生产线,拟建立一条非A技术的生产线,保障公司的 汽车 业务不受影响。

硬件:华为有激光雷达,也是目前全球仅有的几家能够量产的激光雷的公司,还有4D成像雷达,智能座舱、智能电动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电机控制系统、mpower多形态电驱、热管理系统集成,车载显示平台AR-HUD等。

综合来看,华为软件涵盖操作系统、算法、高精地图,硬件涵盖感知设备、芯片,同时构建更加开放的生态系统,提供给整车企业垂直开发的能力,软硬件均无短板,是全世界唯二的自动驾驶提供商(另一个是特斯拉)

华为的劣势在于:没有数据来源,自动驾驶实现需要海量数据。相比特斯拉有大量的用户数据,可以提供其做无人价值的数据支撑,华为目前大部分只能靠模拟实验来进行自动驾驶的改进。

2022年开始与华为合作的车上市之后,会逐渐获得部分用户数据,这有利于提升自动驾驶能力。

另外一点隐忧可能就是芯片这块,如果美国继续收紧对华为的政策,不让中芯国际等为华为代工 汽车 芯片,而自己的生产线尚未建成之际,对芯片可能会有压力。

华为的目-标是特斯拉!!对标特斯拉! 与整车企业的合作模式我国的整车制造追赶了30年,与国外的差距还是很大,不管是亿技术换市场,还是合资的模式,最后都没能够帮助整车制造实现技术追赶。

但是,特斯拉的崛起给我们的 汽车 行业一线曙光,原来 汽车 还可以这么干!所以,新能源 汽车 的赛道上,我们领先了!而在智能驾驶的下半场,是我国传统车企必须赢下来的战役。

国内的整车企业也看到了这样的机会,与华为合作带来的改变。 传统 汽车 制造讲究精密制造,一辆车有10万个零部件,相反而言,新能源车只有1万个左右的零部件,难度大大降低,差不多实现了吉利 汽车 老总的话: 汽车 就是4个轮子+1台沙发。

目前,与华为合作的整车企业包括小康股份、北汽新能源、长安 汽车 、比亚迪,广汽集团、上汽集团、一汽等国内主流车企。

合作模式主要分为3种:深度合作、子品牌、普通供应商。

(1)深度合作---小康股份华为与小康股份的合作属于深度绑定的合作,华为具有很大的话语权,主要负责定价、设计、配置、供应链营销,而小康负责制造与售后。华为有近300人的团队驻扎在小康,从研发,品控到销售和定价全面介入。

华为提供四合一电驱系统,HiCar系统、自动驾驶系统。并且在华为的线下门店进行展示属于销售。 联合打造的赛力斯华为智选***5已经在4月21日上市,定位于高性能电驱轿跑SUV,两驱价格21.68万,四驱价格24.68万。纯电续航180km。也是目前唯一打上“华为“字样的车型,长安/北汽/比亚迪等只会打赏hi字样。

与小康股份的合作是最深度的,目前小康股份完成了26亿的定增募资用于扩产,公司的制造能力将会获得更大程度的提升,根据调研信息,第二款车型将于8-10月份发布,第三款车型到年底或明年初发布。

(2)子品牌---北汽、长安 汽车 华为与北汽新能源(北汽蓝谷)与长安 汽车 的合作属于第二梯队的子品牌模式。子品牌主要体现在高端无人驾驶的合作,华为作为供应商,提供HI和自动驾驶服务,定位高端车。华为不参与不参与设计、定价、配置、供应等环节。

与北汽联合打造的ARCFOX极狐搭载了华为智能电网、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143个超声波雷达,同时搭载华为芯片可实现L3级的自动驾驶。极狐定价25-35区间,属于纯电轿车,续航里程超过700km。相比小康的赛力斯,极狐定位更加高端一点。 与长安 汽车 、宁德时代联合打造的阿维塔,共创自主可控的智能电动网联 汽车 平台(CHN),打造智能 汽车 产品系列,E11对标未来ES6,对标特斯拉modelY等高端车型,预计价格30-40万,属于更高端一点的车型。预计下半年会有车型出来,到2022年会有5款车型出来。除此之外,还有几款搭载华为产品的新能源车也就会逐渐面世。

(3)普通供应商模式—比亚迪等除了上述两种合作模式之外,其他车企的合作更多的是普通的供应商模式,其中 比亚迪/广汽/上汽等将会搭载华为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智能车联网等产品。

比亚迪与华为合作的HiCar车型也将会于Q3面世,搭载华为智能网联5g的产品,包括MDC310智能驾驶的系统。广汽有一款Aion的车也会搭载华为的产品,包括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座舱的全套的解决方案。 可以看到,小康股份,北汽蓝谷,长安 汽车 是与华为合作最为深度的3家整车公司,其中小康股份作为民企,合作程度最深,华为话语权最大,市场给与的认可也更高,目前推出的车型偏中低端。北汽/长安属于国汽,华为的话语权相对较低,车型大量***用华为的软硬件,定位于中高端。三家公司分别定位于低(小康赛力斯20-25万)、中(北汽极狐25-35万)、高(长安阿维塔30-40万)的价格梯度分布,形成高中低三个品牌梯度。 从未来可能发布的车型来看,华为与长安合作的车型会更多,有5款是阿维塔旗下的,还有3款是其他品牌,华为在长安这边投入是最大的,北汽是第二个,小康第三个。未来的预期:新车型与放量从进度来看,小康是最快的,最快出产品,最快放量。北汽第二,长安 汽车 要到2021年底出产品,2022Q3上市。

标签: #华为

上一篇汽车燃烧甲醇-汽车烧甲醇的利与弊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