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地库打滑解决方案***-特斯拉地库打滑解决方案

tamoadmin 0
  1. 网传公安局长驾特斯拉身亡,消息确定了没有?
  2. 特斯拉Model 3车门无法打开 售后称车库内无网络所致
  3. 当李斌、魏建军、何小鹏们都在讲特斯拉时,这个时代真的变了
  4. 最严重特斯拉肇事案引发拷问:幽灵事故是车主问题还是软件缺陷?
  5. 林志颖驾驶特斯拉遇车祸,如今正在治疗中,此次事故原因是什么?

2020?年?12?月?4?日,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后,韩潮拿到了北京市大兴区人民***下达的民事判决书。一审判决中,***判定被告方特斯拉构成欺诈,特斯拉公司应向韩潮退还?379,700?元购车款,并依照《消费者权益保***》规定赔偿?1,139,100?元。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特斯拉方并不认同一审判决结果,随后提起上诉,案件将迎来二审。

针对这次***我们听到了各界很多不同的声音,为了进一步了解事情的细节,近期我们分别***访了特斯拉法务与车主韩潮,此次案件中的争议点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

特斯拉地库打滑解决方案视频-特斯拉地库打滑解决方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发生了什么,争端是什么?

我们先回顾一下事情的经过,这部分的主要依据是***出具的一审判决书。如果你对***已经有充分的了解可以跳过起因部分。

2019?年?5?月?31?日,韩潮通过特斯拉***付款购买了一台官方认证的二手?Model?S?并于?6?月?1?日签订了《二手车订购协议》。

购车前,特斯拉公司承诺其销售的二手车在置换车辆完成过户前经过二百多道工序的车辆检测,车况良好、?无结构性损伤、五年以下车辆且总行驶里程不超过八万公里,符合特斯拉标准的车辆提供二手认证后才可在特斯拉***销售。

2019?年?6?月?5?日至?8?月?24?日这?80?天的时间里,韩潮购买的这台?Model?S?频繁发生问题,共计维修?7?次。

在?2019?年?8?月?24?日,韩潮在驾驶车辆过程中车辆突然瘫痪,电门、刹车全部失效,险些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后车辆送交特斯拉指定维修中心维修。

2019?年?11?月?15?日,经天津万丰机动车鉴定评估有限公司鉴定,涉案车辆有结构性损伤,为事故车。韩潮认为,特斯拉公司以欺诈手段出售不符合其承诺的事故车辆,故提起本案诉讼。

关键矛盾

此次案件的核心问题在于「欺诈」的判定。

简单来说,车主韩潮认为特斯拉出售给他的?Model?S?不符合特斯拉卖车时的官方承诺,隐瞒了翼子板切割维修信息,车辆为事故车,特斯拉的做法属于欺诈行为

而特斯拉方面则认为其出售给韩潮的?Model?S?翼子板是经过切割维修,不过这是铝车身剐蹭后的常用维修手段,并未影响车身的结构,不是重大事故车,符合其售车承诺,不存在刻意隐瞒和欺诈的情况。

欺诈判定的另一个关键争议在于涉事?Model?S?是否存在结构性损伤,这部分的内容双方依然各执一词。

这一争端在***的一审中也并未给出判决性的结论,不过***依然做出了一审判决。

一审判决内容

大兴区人民***一审判决的原文(特斯拉提起上诉后一审判决结果不再有效)是这样的:

在交易前后,特斯拉公司关于涉案车辆的状况的说明主要围绕在「没有发生重大事故或者是火烧、水泡车,也不存在结构性损伤」的层面上。

但是,除了是否为火烧、水泡车能作出客观判断外,「重大事故」、「结构性损伤」的界定并没有相关客观标准可作为依据。

特斯拉公司作为专业汽车制造和销售企业,在向消费者出售其官方认证二手车时,应当依据诚实信用原则,对交易车辆的状况尤其是曾经的事故和维修情况在合理范围内尽可能作出具体详细的说明,否则在双方对相关用语发生不同理解且缺乏客观权威认定标准时,应作出对特斯拉公司不利的解释。

本案中,在双方对涉案车辆是否因事故发生结构性损伤存在分歧的情况下,特斯拉公司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

另外,从特斯拉公司提交的涉案车辆维修照片看,涉案车辆的维修确实涉及到大面积切割、焊接等,这种修理方式和程度必然对消费者的购车意愿产生重要影响,而特斯拉公司仅仅告知韩潮「车辆不存在结构性损伤」,尚不足以达到应有的信息披露程度。

不论从积极的作为还是消极的不作为来说,特斯拉公司都符合欺诈的客观要件。关于特斯拉公司是否具有欺诈故意的问题,综合本案事实可知,特斯拉公司对涉案车辆所发生的事故以及维修情况是知晓或者应当知晓的,其具备欺诈的主观条件。

以上判决内容的三大要点可以总结为:

对于「事故车」存在争议的情况下,特斯拉未给车主作「尽可能详细的说明」;

特斯拉对于车辆非事故车、没有结构性损伤的解释和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

特斯拉符合欺诈的主观条件:没有把真实信息告诉车主,不管是主动隐瞒还是消极不作为,而且符合客观条件:特斯拉或多或少知晓事故信息。

至此,各位能够大致了解这次***的大概内容、争议点以及***一审判定特斯拉欺诈的观点。但目前这一判决随着特斯拉提起上诉不再生效,基于这些信息,我们对案件的双方都进行了相关的***访。

为了最大程度保持***访的原意,以下内容我们使用了还原问答场景的形式并在每一方***访的结尾做了简单的总结,内容较长各位可以选择性跳过。

特斯拉方***访

我们首先***访了特斯拉法务部门负责本案的许律师。

42?号***:特斯拉不认可此次一审判决(欺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许律师:我们不认可的核心原因还是一审判决在欺诈事情的认定上明显是依据不足的,或者说跟目前国内这种汽车争议***中对于欺诈的判定标准是不符的。

二手车天然的就是会存在一些维修历史,像本案中这个车其实是一个前任车主非常一个小的剐蹭事故,导致了后翼子板,它有一些微小的撕裂和擦伤。

再由于(Model?S?的)翼子板为铝质的结构,它不得不做一个把旧板拆下来,然后更换一个新板的这样一个维修操作,而维修是完全根据官方手册进行的。

所以说我们认为这个就是一个一台二手车发生的一个很小的事故,然后对叶子板做了一个更换性的维修。像换了一个保险杠也好,换了一个车门也好,就是一个车身***板件。(这种维修)对车辆的安全性也好,对车辆的结构刚性也好,不会有任何的影响。

所以说我们就按照这个车存在一般的维修历史进行回购,然后也按照二手车行业的交易惯例,就是承诺这个车没有结构性损伤、没有水烧、没有水泡这样的重大事故来对外进行了一个销售。

所以说我们整个过程是没有任何欺诈的故意和或者说隐瞒在里面的,像车辆的维修事故也完全可以在保险或者什么的平台上其实也可以查到。

我们当时在回购的时候,并不会把叶子板维修认定为一辆重大事故车,然后以一个极低的价格压低前任车手的售价回购回来,然后加上一个很高很大的差距,把这个事项对韩先生做一个隐瞒,然后牟取一个高额的利润。

所以说我们一直坚信这个案子,自此到今我们认为我们没有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也没有故意说要去欺诈消费者,一个非常普通的一个二手车的买卖。所以说一审判决说我们在这个事情上构成欺诈,我们是不认可,所以希望通过二审来纠正错误。

42?号***:一审判决书当中有提出特斯拉对于车辆这方面的情况没有做到一个尽可能详尽的解释,车主韩潮也表示之前在购买这台二手车的时候,你们是没有跟他讲到这个车是经过了切割处理的。

许律师:对,这个是一审判决里面的一个论述。但是实际上作为一辆二手车出售,或者说二手车交易的行业习惯,是没法像判决设想的理想状态那样,对一辆车的事故和维修做出具体详细的说明的。

为什么?其实不光特斯拉这样,大家作为行业从业者也可以去了解别的二手车交易经销商,国内著名的一些大家都可以去看。现在在二手车交易就是核心承诺承没有结构性损伤,没有重大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这样子,还有没有火烧水泡这样的一个核心的承诺。

对于车辆的一般性的维修,大部分的经销商是不可能去对每一个来询问的交易客户做一个类似于合理范围内做出具体详细的说明的,影响一般的二手车维修历史随便拉拉就几十项,可能涉及各种各样的维修术语,如果一个消费者去买一辆二手车的时候,每一项维修事项都要做一个具体详细的说明,那车的交易成本会非常的高,是在实际上这是不可行的。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整个二手车的交易惯例是在出售时,通常不会对一般性的车辆维修历史去跟消费者进行纠结和沟通,而是把它直接含在车价里面。

然后最核心的就是跟消费者承诺,这个车没有重大事故、没有结构性的损伤,这是行业通行的一个惯例。所以说这一点我们也是觉得判决的所谓的标准太理想化了。我们这个车其实就是一个正常的,有一般性维修历史的车,包括回购时的定价和出售时的定价,我们都是这样正常来做的,就没有什么欺诈的事情在里面。

42?号***:您刚才有提到特斯拉承诺没有结构性损伤这一点,我看这次庭审的文件里面,两次的三方机构鉴定都是不支持特斯拉的观点的,这个您怎么看待。

许律师:没有两次,应该只有一次。韩潮自己请的天津的一家万丰机动车鉴定评估有限公司出具的一个结论,说车辆有结构性损伤,这点我也可以跟各位详细介绍一下。

万丰机动车鉴定评估有限公司他们是属于高级二手车鉴定评估公司,他们不是司法鉴定机构,然后他们有一个错误认知,他们认为包括他们的鉴定报告里面写的就是说,因为这个车后叶子板和?C?柱连在一起,所以切割叶子板就是切割?C?柱,这个是从头到尾都是错误的。

我们在庭审的时候也向***举证了我们特斯拉车身结构工程师提供的我们车辆的剖面结构图,里面明确标注了?C?柱的位置以及叶子板切割的位置,两个完全不在一个地方。

另外在这一点上,我们国家也有一个叫二手车鉴定评估国家标准,还有二手车维事故车维修的一个技术标准。

在那里面对于车辆什么是结构性部件,然后对于车辆叶子板维修允许的***取的方式,包括本案中的这种切割和维修,以及对修复后叶子板维修应该达到的安全性标准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我们在庭审中都向***作了说明,可以证明所谓的万峰机动车鉴定评估公司这个结构是完全错误的。

其实一审判决并没有对这个车辆是不是结构性损伤做一个法律性的判断。

42?号***:***一审文件中有说,在双方存在分歧的情况下,特斯拉提交的文件不足以证明「车辆无结构性损伤」。

许律师:对这一点也是一审判决对事实认定其实不太正确的地方,我个人认为我们提交的证据完全可以证明,我们的主张就是这个车绝对不存在重大事故或者结构性的损伤,而且是整个车辆不管是汽车维修行业也好,还是车辆生产企业为好,对于什么样的就什么重大事故和结构性损伤的界定是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惯例可以判断的。

42?号***:一审中还有一个判定就是说特斯拉在知道这辆车有这样的一个切割维修的情况下,然后这一点没有告诉车主。***认为这个事情是你们应该要告知车主的,然后你们是没有做到这一项的告知,就这个问题还是想再跟你们确认一下。

许律师:其实就是我刚才已经回答过了,这个东西我们认为叶子板维修是一个一般性的维修,根据二手车交易的行业惯例是不用告知的。然后他所说的我们是不是故意去隐瞒,其实也不能简单的这样来判断。

因为翼子板的维修是前任车主他自己在一个第三方的维修中心进行维修的,其实我们国家是这样子维修的,北京的第三方修理店它会有一个详细的维修记录。然后它会上传到比如说前任车主走保险索赔会上传到保险公司的理赔记录里面去,但是在我们公司的售后系统里面,并不会有看到这辆车有一个翼子板维修的这样一个记录。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说这辆车有一个翼子板订货的记录,所以我们在回购和做二手车鉴定评估的时候,我们就把这辆车认定为有一个翼子板修理。

其实汽车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业品,涉及到很多技术性的问题,你说对消费者什么情况下做到告知,其实真的说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都是靠一个市场一个成熟的市场逐渐自己形成的惯例。有很多东西我们也想跟消费者说,但是他们无法理解。

像一审判决说,所谓的事项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但消费者购买意愿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非常主观性的东西。有的消费者因为车漆上面看起来不是很光,他就不想买了这个车,你认为这个属于影响购买意愿的瑕疵吗?

相反我们认为在司法判决中就对于一台车什么样达到什么样的瑕疵也好,所谓的问题也好,要达到什么程度,应该要基于一个整个市场的通常的更客观的一些标准来判断,就不能太主观地说,我觉得消费者可能看到它就不想买了,所以我觉得你们这个影响了他的购车意愿,这是不合适的。

我相信在很多其他的司法判决中,这个案对此类的情况有我们认为更公正的一个判定。

特斯拉方观点概述

简单概括一下特斯拉方面的核心观点:

一审判决特斯拉欺诈的依据不足,与国内类似***中对于欺诈的判定标准不符;

车辆的维修记录可以查询,特斯拉并未刻意隐瞒;

二手车交易中需要向消费者告知的信息没有明确标准,主要是依照行业惯例,所以***需要基于市场现状更客观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对于二手车交易的信息沟通的标准定得过于理想化,车辆信息项很多,实际成本高,难以实现;

翼子板(切割)维修属于一般性维修,这种维修不会产生结构性损伤,符合卖车时无火烧、水泡、结构性损伤的核心承诺;

因为特斯拉认为翼子板(切割)维修属于一般性维修,所以并没有在购车时对韩潮特别说明;

购车意愿是主观的,所以影响购车意愿这一点是没有标准的,一审作出这个判决并不合适。

韩潮***访

车主韩潮在我们的***访中表达了他对于相关争议的看法。

42?号***:特斯拉在一审中认为他们出售的这台?Model?S?只是进行了常规的翼子板切割维修,没有损伤到车辆的结构件,符合他们在您购车时做出的没有水泡、火烧以及结构性损伤的承诺,因此不存在欺诈一事。这个事情你是怎么看待的?

韩潮:首先我先推翻他所谓的这个切割部位,就是说咱们后翼子板只能通过切割修复,我给您发了一个***,这个***的录屏是和他们就是切割的,此次涉案车辆切割的机构,中汽雷日特斯拉授权钣喷中心的微信的对话,然后他们在对话中也强调翼子板属于结构件,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如果是真正轻微的剐蹭或者怎么样的话,是可以通过钣金修复的。在这是其中的一个证据,因为这条证据目录也是上了一审法庭的。

42?号***:等于就是特斯拉官方授权的第三方版本中心,说明了就是说这个属于一个结构件对吧?

韩潮:对的。然后第二个,我发一下我微博上刚刚发的这条相关的信息,这个是咱们的国家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说它对车身结构件还有车身主体做了一个相对详细的说明。我在微博上也进行了相关的一个论述,它上面强调就是说车身结构件是指组成车身本体、支撑覆盖件并保证车身强度和刚度的零部件。

然后我给您稍微地解释说明一下,就是说它的结构件定义是特别明确的,组成车身本体的对吧,车身本体的定义是结构件与覆盖件焊接或铆接后不可拆卸的总成,特别明确。

因为咱们切割的部位本来就是和?C?柱和一些其它的结构件,经过原厂的焊接,或者铆接然后是不可以进行拆卸的,它是只能通过切焊来达到更换的,所以它就符合车身本体的这一个基本概念。如果符合车身本体,那就相当于它是属于车身结构件。

所以说他们特斯拉的法务一直在强调,根据他们的用户手册,咱们国家判案到底是根据它们的特斯拉用户手册,还是根据国家标准?

42?号***:对于车辆的维修切割这个问题,目前双方之间存在一个异议。然后特斯拉认为两次第三方机构的鉴定,其中第二次是你们双方在***的协调下都同意的,然后最后的两次的鉴定结果,特斯拉认为均不足以作为车辆存在结构性损伤的判定,然后目前***对于这一问题是没有下结论性的判决的,一点您怎么看待?

韩潮:因为他们现在所有的说辞都是按照对他们有利的方向去说的,咱们三方***用的鉴定机构是司法鉴定,它是在北京司法财政库里边唯一的一家指定的汽车相关鉴定机构,它是有司法备案的,然后他们的***用的这些所有依据也是根据咱们的国家标准。

然后他们所谓提供的横截面图他们可以随便去提供,然后我可以给您发一个他们颁发给他们授权钣喷中心的一个他们他们所谓的铝制车身汽车结构图,您可以看一下上边的英文,那应该也能明白这个东西就是他特斯拉提供的。

他们授权给钣喷中心的这一份结构示意图明显包含着被切割部分,按照现在这个就可以看到了。

42?号***:关于欺诈部分,我看***的判决是这么说的,特斯拉是在多少知晓这么一个情况的前提下,他没有将这个情况对您进行一个详细的说明。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叶子板损坏后的切割维修是一个行业内公认的,是一个行业比较公认的一种维修方式。然后这种方式,他们表示不会对车身造成结构性损伤。所以他们在回购用户的二手车的时候,没有对这类维修进行压价,然后他也觉得这是一个业内都应该知道的事情,所以他就没有对车主进行关于这一点非常详细的告知,他可能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这里我想问一下您,***设这一维修它确实不对车辆产生结构性损伤,翼子板切割维修这一条信息是否还会影响您的购车意愿?

韩潮:咱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因为当时他们出售我的时候有两台一模一样的车,就是一个公里数稍微多一点,一个公里数稍微少一点,我进行选择,然后他们也进行推荐,最后我选择了这台车。

这两台车是从任何的配置、性能、架构、年份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正常人来讲,那正常人的消费者这个观念来讲,即便我知道这两台按配置都一样,价格全都一样,我为什么要选一台切割的呢?

咱们再换一种思路,咱们去二手车市场去选车,您会优先选一台存在切割的车吗?即便它涉不涉及结构性损伤,它也会涉及到巨大的贬值。

42?号***:明白,所以等于您是认为这类信息是有必要在购车前和您说明的,哪怕它不涉及结构性损伤。

韩潮:而且在销售之前我也明确地找他们要过这个车的相应检测,我找他们要过所有的东西,但是我自己通过车架号,在任何的花钱的软件上,就是花钱的那种付费查询,都是查不到任何信息的。

42?号***:等于就是说这一条维修记录,是您在特斯拉官方给您的信息还有您自己去花钱去找的信息里都没有找到的对吧?

韩潮:对,通过车架号是查询不到任何这个(翼子板维修)相关的记录的。

42?号***:特斯拉表示对于前任车主维修翼子板的这一问题他们也不是完全知情,他们的记录里只有翼子板的一个订货记录。

韩潮:我刚刚又给您发了一个,这是他们之前官方网站上的一个官方资讯。他们对授权版本进行了一个详细详尽的描述,内容你可以看一下,就是说他们不可能不知情。

韩潮观点概述

总结一下车主韩潮的观点:

特斯拉授权钣喷中心中汽雷日维修人员微信聊天中说翼子板属于结构件,同时该工作人员也说明了小的剐蹭不需要切割维修;

Model?S?的这类翼子板只能通过切焊更换,符合车国标中关于身本体的定义,所以属于结构件,在特斯拉钣喷中心的车身结构图中也可以看到翼子板被包含在内;

翼子板维修即使不涉及结构性损伤,也涉及巨大的贬值,普通消费者都会介意,客观上影响购车意愿;

翼子板的维修记录特斯拉没有告知,通过车架号查询不到,在第三方付费软件上也没有查询到。

以上为我们对***双方的***访内容,可见对于争议点,双方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其中双方都提到了国家标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对应的文件。

***访后特斯拉方面提供的车辆维修前事故照片是如下,可以看到车辆的左后翼子板发生了剐蹭,特斯拉许律师表示这个事故中车辆的铝质翼子板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撕裂,所以对其进行了切割维修。

这一维修的判定我们可以来看看国家标准。

标准一:《汽车车身术语》?GB/T?4780?-?2000

关于车身部分的术语,这一份国标中有明确定义。

此页中的「白车身」定义为:由车身本体,开启件及其他可拆卸结构件组成的总成。对于「车身本体」的定义为:结构件与覆盖件焊接或铆接后不可拆卸的总成。

而在这一页中「车身结构件」的定义为:组成车身本体,支撑覆盖件,并保证车身强度和刚度的零部件。在其上方也有「侧围系统」的定义:位于客舱和行李舱两侧,由骨架、板件、侧窗及有关车身附件组成的零部件总称。

这几个词的定义是清楚,不过?Model?S?后翼子板的属性定义似乎还是难以定论。

它是「侧围系统」部件,它也是「白车身」部件,也是「车身本体」的组成部分,但它可能不一定是「车身结构件」。

因为按标准中的说法,「车身结构件」要满足三个条件:组成车身本体,支撑覆盖件并保证车身强度与刚度的零部件。侧围翼子板一定是组成车身本体的,但后两个,以目前的信息无法定论。

而且看似明确的定义中,依然有不确定的地方。「保证」车身强度与刚度,怎么样才算「保证」呢?

不过我们在这里说的是翼子板,而实际的情况好像不止翼子板。

标准二:《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GB/T?30323?-?2013

此文件的第?4、5?页明确列出了「事故车」的判别标准。

结合当前已知信息,涉案车辆的?C?柱在剐蹭中是没有上述缺陷的,或者说修之前是没有这些缺陷的。

但?Model?S?的车身比较特殊,其后翼子板和?C?柱是一体式的设计,更换后翼子板需要进行切割维修。

下图是韩潮提供的特斯拉钣喷中心展出的?Model?S?车身。

这张则是一张由特斯拉提交***的涉事车辆切割维修的,标记中可以看到维修的切割部分。

第二次北京晶实机动车鉴定评估机构进行的司法鉴定报告文件中,也可以看到车辆的修复痕迹。

看完这些以后,能感受到的是切割部位确实不小。第二次由双方约定的北京晶实机动车鉴定评估机构有限公司对涉案车辆进行司法鉴定意见如图。

这一文件下涉案?Model?S?的?C?柱是否在此次维修中受到影响,***还是没有做出结论性的判定。

不过用「一般性维修」形容此次涉事?Model?S?的切割维修程度,的确很难让普通消费者接受。

特斯拉作为行业直销模式的代表,凭借信息透明这一点吸引了不少消费者。但在今年?HW?芯片***、Model?S/X?悬挂强制召回等问题***斯拉的做法也让消费者感到失望和不解。

韩潮购车至今已经过去了?17?个月,作为个体消费者,其***的阻力是巨大的。到现在他已经在时间、金钱和精力上花费了非常高的成本。另一边,特斯拉这个过程中也一直在受******的负面影响。

然而这个***中还暴露出更大的问题——「没有具体的标准」。到底什么是「结构性损伤」?「重大事故」又该如何划分?二手车商卖车前需要告知的「尽可能详细」内容,又是怎么一个概念??

当争议产生的时候,我们要么是没有可以参考的具体标准,要么是已有标准的划定仍然不够明确。也因为这个原因,本案争议中各执一词的两方都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而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二手车市场的乱象。

这里我回想到许律师在***访中的一段话:

「特斯拉在二手车回购的时候,我们是不会把这个东西(翼子板维修)作为压价的点,不会说你的车辆有巨额的贬值,这样才是一个正确的做法,大家负担也小的。」

而在***访期间我咨询的?5?位二手车行业专业人士均表示,二手车行业内翼子板切割维修是一个收车时一定会狠命压价,但卖车时又会告诉下一任买家没有影响的事情,这个早已经是行业惯例了。

我们也咨询了多位有铝车身维修经验的专业人士,他们对于铝车身翼子板维修问题的观点也非常统一:如果损伤小,可以钣金维修,如果损伤大,确实需要切割。

不过面对「切割维修是否会给车辆带来结构性损伤?」这一问题,这些专业人士的回答中,有?2?位说是,有?3?位说不是,差异依然在「结构性损伤」的定义上。

此外,我身边有不少的特斯拉车主均发生过侧围的剐蹭事故,「切还是不切」可以说是车主在维修中碰到的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大家的担心很简单——不希望自己的爱车被修成了大事故车。

许律师也表示在******以后,特斯拉现在的二手车销售中已经将翼子板切割维修历史加入了需要告知消费者的事项中,而这一改动增加了很多的沟通成本。而在这个情况下,许律师表示特斯拉官方如今已经不再收购有翼子板切割维修历史的特斯拉二手车了。

而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车主韩潮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买了到了一台经过大范围切割维修的车,并且这一维修记录并不能通过车架号查询到,我相信在多数消费者看来这已经是不可接受的事情。而后买车以后的两个多月里车辆发生了一系列的故障,2019?年?8?月?24?日,车辆在行驶中瘫痪,电门、刹车全部失灵,险些造成重大事故。这些更是任何人都不愿经历的事情。

事情已经过去?17?个月,但韩潮艰难的***之路还没结束。***的二审还未开始,此次***对于特斯拉的负面影响可预见地在一定时间内还会继续。我们希望***可以为双方做出正义和公正的审判,也更希望这件事情的影响能推动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推动二手车市场信息的透明化。

否则仅靠「约定俗成」,韩潮之后依然会有下一个韩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网传公安局长驾特斯拉身亡,消息确定了没有?

说到特斯拉,它在车圈绝对算是个特立独行的异类,就像顶流明星一样,哪里有特斯拉,哪里就有流量,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特斯拉是用极具互联网气质的方式,打破了汽车行业原有的宣传模式,自成一派。

与包装明星类似,在巨大流量背后,有人捧,一定就有人唱衰,但这种现象在特斯拉身上似乎来得更加激烈。近几年来,特斯拉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与某家车企隔空“开怼”,而这种现象似乎愈演愈烈。如今,就在过去的一个月内,特斯拉已经与三家车企发生了明撕暗怼。

“特”爱怼

或许天才或者异类都是孤独的,作为特斯拉的CEO,马斯克常年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真正在“刀尖上起舞”的大佬。从2015年至今,马斯克曾公开怼过包括大众、丰田、福特、奔驰等传统主流车企,因此,特斯拉也一度被看作是革新整个车圈的先锋者。

随着特斯拉不断深入国内市场,马斯克在国内继续开始了“怼人”之路,其中与其争执最为激烈的要数同为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的小鹏汽车。

特斯拉与小鹏汽车最近的一次争执发生在刚刚结束的广州车展。广州车展首日,小鹏汽车宣布2021年将推出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汽车,这本应该是令人期待的一件事,但却意外引来了马斯克的吐槽。马斯克在其推特上暗含讽刺地表示:“小鹏汽车虽然有特斯拉的旧版软件,但没有特斯拉最新的神经网络计算机”;言下之意,既表达了自己对小鹏激光雷达量产汽车的不屑一顾,同时又扯出了此前与小鹏汽车有关知识产权的***。

说到这场知识产权***,其主要来自于一位特斯拉前员工的跳槽。2019年3月,特斯拉以窃取公司自动驾驶商业机密为由,对其前员工曹光植提***讼,称该员工备份了部分特斯拉源代码信息,包括Autopilot和神经网络等存储库,将超过30万分文件上传至个人iCloud账户,并入职小鹏汽车。由此,特斯拉方面便认定小鹏汽车的剽窃行为,在互联网上对小鹏汽车展开了攻击,为两家企业之后的“互怼”埋下了基础。

尽管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之久,这件事至今还尚未有明确答复,但特斯拉依旧能借旧题发挥,从侧面也反映出了整个新能源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每一步超越都备受关注。

不过,与以往略有不同,特斯拉“对立”阵营似乎有所扩大,仅在11月就有四家车企针对特斯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包括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理想汽车以及一直很低调的丰田汽车。如此高密度的“回怼”,对于马斯克来说可能不痛不痒,但是在车企们群起而攻之的背后,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特斯拉会引起众怒?

差距缩小或许是关键原?

从最直接的原因来分析,特斯拉之所以被“围攻”,与马斯克的“好战”不无关系,按照“枪打出头鸟”的逻辑来看,特斯拉被“围攻”也是情理之中。

随着市场逐渐发展,特斯拉的“神话光环”正在逐渐淡化,而淡化的原因需要从两点来看,其一在于特斯拉自身品控一直不稳定,由于断轴***频发,今年10月份,特斯拉对进口Model?S、Model?X进行了召回,这也成为了特斯拉目前在国内最大规模的召回。

面对此次召回,特斯拉的态度与其他车企截然不同,不仅没有感到愧疚,甚至还在国外公开表示相关召回车辆的问题是由于国内消费者使用不当,而选择车辆召回也只是不想面对极端复杂的行政复议流程。如此言论,显然已经伤害到了部分国内消费者的情怀。

不管特斯拉如何看待此次召回***,车辆断轴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不仅仅是断轴,汽车自燃、手机APP安全漏洞、车身品控等问题一直围绕着特斯拉,这是导致特斯拉的“神话光环”逐渐暗淡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造车新势力经历了一轮淘汰赛之后,越来越多的传统车企开始布局新能源市场,随着大规模的研发投入,车企们与特斯拉之间技术实力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这使得其他车企拥有了更多话语权,自然也就会“围攻”一直霸屏销量榜第一位的特斯拉。

除此之外,频繁的降价也是特斯拉被其他车企“围攻”原因之一,特斯拉的降价势必会挤压国内车企的生存空间,而特斯拉的降价来自于牺牲品控质量,这样还能继续抢占市场,车企们“围攻”它才是正常现象。

实际上,“围攻”特斯拉本质上是一件向好的事,它代表着国内汽车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敢于挑战行业最佳的决心。当然,良好的汽车发展环境需要的是“亦敌亦友”的关系,而马斯克也在近日宣布了特斯拉或将在未来收获传统车企,不过特斯拉+传统车企会带来怎样的惊喜?还需要时间验证,期待整个汽车市场能够摆脱掉“隔空互怼”的模式,迸发出更多的良性竞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Model 3车门无法打开 售后称***内无网络所致

消息目前还没有确定,根据媒体报道,官方第一时间回应了广东韶关特斯拉车辆追尾大货车的者驾驶员身份,他们表示者的身份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案件在调查之中,有新的进展会进行通报。大家都知道特斯拉这段时间频频上热搜,并不是因为这个品牌有多好,反而是因为这个品牌的汽车刹车片问题频繁发生交通事故,截止到目前为止以下几个事故就是特斯拉出问题的典型案例。

一、某车主地下停车场倒车撞毁车辆。

根据报道,不久之前某特斯拉车主开着车子回家,车辆驶入地下停车场之后,这位车主正准备倒车,但是车速不受控制,最后引发了汽车直接撞向地下***的水泥柱子上,不过***的是车主没事,但事后特斯拉被再次送上热搜,经过多方取证虽然说明车子没有问题,但是这并不是第一次特斯拉车辆出现事故了。

二、广东韶关特斯拉车辆追尾事故。

最为轰动的就是广东韶关的这起特斯拉车辆追尾事故,现场情况惨不忍睹,司机直接被撞,车辆已经被撞得面目全非,根据网传消息,据说车主是一位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员,虽然车主身份没有得到证实,但是这次的追尾事故在网络上造成的舆论就更大了。

三、郑州特斯拉女车主刹车失灵交通事故。

在年初的时候,特斯拉的一位女车主在载着家人回家的途中就遇到了车子刹车失灵的情况,不过还好,车子撞向了路边的栏杆之后停了下来,车上的家人并无大碍。

综上所述,以上三个事故都是在2021年发生,每一次事故的发生似乎都是因为车速无法得到控制导致,在年初的时候特斯拉女车主就曾经******过,但是最后似乎收效甚微,如今特斯拉相关车辆频频出现问题,这不得不引起大众关注,为此也希望特斯拉能够处理好合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对于这件事你怎么看?欢迎评论。

当李斌、魏建军、何小鹏们都在讲特斯拉时,这个时代真的变了

易车讯?近日,浙江一位特斯拉Model 3车主遭遇了车门突然无法打开的情况,特斯拉的售后解释称是因***内无网络所致,但车主对这样的解释并不满意。

浙江一位特斯拉车主姚女士,在一个多月前购买了一辆Model 3车型,没想到新车仅使用一个多月后却出现了车门突然无法打开的问题。姚女士表示,上周六自己将车辆开进一个地下停车场半小时后,手机和特斯拉系统就断开连接了。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姚女士将自己的手机靠近车辆,车辆就会自动解锁。但那一天,自己与车辆关联手机的账号突然无法登陆,因此导致车辆无法受手机APP控制。

车辆出现问题后,姚女士也很快找到特斯拉方面寻求解决方法,结果对方给出了两个解决方案,其一是自费找拖车将车辆拖回服务中心,其二是用车辆的卡片钥匙进行解锁,不过由于卡片离车辆距离较远,姚女士要拿到卡片钥匙并不方便。

针对姚女士的问题,该售后则表示当车辆在地下***时,手机失去网络是有可能让APP无法连接的,但该说法立刻遭到姚女士的反驳,其表示当时自己在地下***时网络很好。因此特斯拉售后的回复让姚女士无法满意。

最严重特斯拉肇事案引发拷问:幽灵事故是车主问题还是软件缺陷?

放在十年前,如果有人告诉你电动化趋势是不可逆的,你一定会找到无数个理由来反驳。但是现在,相信没有人会不相信电动汽车将会主宰未来的汽车市场。

但不少人还会发出疑问:电动汽车真正主导市场的日子会在哪一个时间点来临?还有,在这个时间点来临之前,汽车行业该怎么过好现在?

或许,当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北汽集团原董事长徐和谊、玻璃大王曹德旺、东风汽车集团董事长竺延风、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等数十位汽车行业精英共聚一堂来讨论这个问题时,我们或可真正看清汽车行业的趋势。

8月11日,以“冬芽”为主题的2020第十二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在英雄之城武汉盛大开幕。这个论坛就聚齐了包括上述几位汽车领导在内的数十位行业精英。从他们的演讲和讨论中,我们将试图寻找问题的答案。

现在怎么办?

汽车行业要过好当下的日子,其实核心就是该如何卖好传统汽车。其中涉及到企业该如何度过现在的寒冬,经销商该如何自救。还有一点,新能源汽车已经发展了十年有余,该怎么总结过去和展望未来,核心的电池技术又将走向何方?

徐留平说,中国汽车业过去的三年当中,不停下滑,这让每一个在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参与者,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尤其是,自主品牌的份额在下滑,我们看到从17年最高点43.9%,到今年36%。表明过去的几年当中,自主品牌在这一轮调整当中,我们面临的挑战比起全球品牌来讲更大一些。

徐留平还强调,中国汽车还面临产业升级的挑战。“我们现在讨论的汽车,和过去的汽车,以及将来的汽车是完全不一样的。一是要换大脑(智能化),二是要换心脏(电动化),此汽车非彼汽车。”

“汽车产业政策在尽力扩大开放,实际上对中国自主品牌也产生了巨大压力。”徐留平强调。

中国汽车行业,尤其是自主品牌面对以上这四大挑战该怎么办?徐留平为此总结了八个字:危中有机,危中抓机。

他表示,第一,中国市场目前还是全球最大的市场,并且也是恢复的最好的市场。作为中国汽车产业里面我们这些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第二,中国汽车行业面临了一个双重升级的绝佳发展的机会,其一是中国经济的增长,必然会迎来人们对于整个消费的这种升级,其二是汽车产业也面临了产业升级这一种技术的驱动。“我们如何来适应消费的爆炸,如何通过我们技术、产品、产业高端化,满足消费的高端化。”第三,中国自主品牌,通过这些年的奋斗,在产品能力这个领域当中,取得的进步是极其巨大的。中国自主具备了和全球跨国公司同台竞技的可能性和机会。

为此,徐留平表示一汽正在考虑将红旗在2022年的销量目标提升至50、60万辆,此前的目标是40万辆。“不畏市场下滑挑战,滑中奋进。”

作为与汽车企业紧密相关的经销商,它们在行业剧烈变革的时候该怎么办。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给出了答案。

沈进军说,汽车4S店这个商业模式已经从1998年开始发展了20年。这种商业模式已经深入人心,每个消费者要买车,不管他买不买他一定要去4S店看车,其实到今天也如此。

其中有一个变化是,2012年开始中国汽车市场完全转型,从产品为导入的卖方市场转到以消费导入的买方市场。但是到目前为止主机厂还照着按生产去销售,而并不是按市场的需求去生产。造成了经销商的高库存,最后的结果是低价甩货。

因此,沈进军呼吁经销商要积极做出转变,他提出三个建议——

第一,要拥抱新技术。尽快打通线上和线下的服务场景,来提升我们的服务效率,来提高我们的服务品质,最终要达到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第二,经销商要关注二手车的置换问题。尤其是在政策开始鼓励二手车市场发展,中国即将成为世界第一大保有量的国家的大背景下,给了4S店在店头开展置换业务的巨大的机会或者说叫红利。

第三,经销商要高度的关注新能源车的发展,尤其要思考对应的渠道建设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说道新能源汽车,徐和谊和曾毓群就市场现状和电池技术进行了建言献策。

徐和谊说,身份的转换,改变不了我永远作为一个中国汽车人的初心和使命。尽管我们部分企业的发展,受疫情等影响出现了下滑,但从业绩反弹的速度,投资增长的速度,资本市场的热度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旧是全球汽车行业转型的基石力量,发展的潜力仍然巨大。

面向下一阶段发展,我们一方面要聚焦向内强核,通过更深层次的产业链的纵向合作,更广泛的跨界的横向的互补,实现整体产业链从全到大,再到强的可持续进化,不断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核心硬实力。

另一方面,要聚焦向外扩容,通过深化开放创新,联合投资,平台化的合作等方式,加速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

曾毓群说,全面电动化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油电平价正在加速到来,到了2025年,电动车首购成本应该和传统车基本持平。得益于国家正在推行的新基建建设,中国车桩比将会逐年减小,而全球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年复合增长率达到45.3%,以后充电难将不会是一个问题。

得益于21年的电池行业创业经历,曾毓敏认为电池技术要继续发展,离不开四大创新体系:材料体系创新、系统结构创新、智能制造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而福耀玻璃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则站在了另外一位高度看待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他说:“前年去和两个老板聊,两个老板都在做新能源车,我说你最好停,如果跟着他们企业,不都不可能。他说这是方向,***有补贴,我很客气地告诉他,***是无限的力量,但是在经济上有限。所以不能增加了。那企业怎么办?作为企业家,经营一个产品,完全靠国家补贴,那就等于等。要做到不靠国家补贴来做。

我有钱我就去帮助社会。第一是企业家应该以国家为己任,?第二,社会会因你而进步,第三,人民会因为有你而富足。如果你做不到,不要想赚钱,因为我们要做可能性的事情。国家需要、社会需要、人民需要。

我跟兄弟们讲,要坚持有效投资,投入跟产出要成正比,无效投资,对国家不利,同时对自己不利,这一点要明确。还有一句话,我们是精英,不是鲁迅笔下的阿Q,不要自我安慰,自己编故事,那是有后果的。”

心怀天下的商人最让人钦佩。

未来的汽车是啥样?

说道未来的汽车,必然绕不开特斯拉这个智能电动车的行业引领者。魏建军就说:“我认为汽车行业作为我们这种传统车企,像特斯拉、蔚来、小鹏等所谓新势力也给我们带了好头。我们要向特斯拉学习,也要向新势力学习。

魏建军认为特斯拉卖得好的原因不只因为续航,“特斯拉卖得好,重要的还是智能化的原因。再有一个是品牌价值的原因。所以现在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技术时尚型消费,是一个时尚消费。现在不开个特斯拉,要不体验体验智能,觉得有点out的感觉,所以说现在并不是它的车做得有多么好。时尚消费、潮流消费,这是我对它的一个认知。”

而李斌则认为,从全球来看的话,未来主流高端市场会缩减到5家以内,“如果我自己能活着,再把苹果、特斯拉预定在里面,可能会有五六家,这个可能会有些变化。”

而在大众市场,李斌认为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的变革决心很强,它们的供应链、制造服务体系的优势非常强,毕竟总体上在千万级规模。“智能电动汽车取代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车,我认为这个会比大家想象的快。最终我认为是十年左右的时间,我们到那个时候再去说汽车,那一定是智能电动汽车,而且我相信它一定是纯电的。”

但是,李斌认为现在大家可能会把产品的变革和企业的迭代搞混了。“从一个企业角度来讲,哪怕特斯拉市值已经超过了丰田,但它的量只是丰田的4%。所以我觉得从这4%来看,每年涨50%想达到100%,这个时间也还是很长的。”

何小鹏则说,我觉得无论是谁包括特斯拉,我觉得核心是投资人,趋势者、科技者他们会看重智能电动车这个市场,虽然它的数量并不大,但是它的影响力对于其他趋势的判断影响很大,这叫做质量。

质量转变成数量,数量是代表规模,代表真正的价值,我觉得这个速度会比手机要慢很多。从我角度来看,大概再过三年左右就会产生非常快速的分裂。

魏建军也说:“我个人认为乘用车电动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传统车企挑战最大的就是体制、机制、文化的变革。我想从总的来看,从传统车到新汽车的过度期还是有一段时间的。”

为此,长城汽车率先开始从组织架构上变革,“我们每一台车就是一个平台。简单讲每一款车、每一个品牌就是一个创业公司,是集成团队,直接面对用户。我们会打造像小鹏、李斌这样的组织,我们后台是用能力来支持,包括平台、智能化、动力也好,把这个组织直接面向市场,它就是一个创业公司的概念。实际组织的形态都像互联网公司的形态一样。”魏建军说道。

对于未来汽车的描述,竺延风说,能的变,不能光脑袋变,得真实变。我一直在想,能不能做个‘魔方’,做‘个变形金刚’,用咱们的新材料、新技术,做一个懂变化、能变化的车,让用户花一份钱,能够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我觉得红海就会变成蓝海。

还有,未来的汽车会不会真的走上“软件定义汽车”的模式。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说,其实仅有软件还定义不了汽车,还要软硬结合才能真正定义汽车。但为了实现智能化、网联化,确实需要大规模软件的代码,几亿行、几十亿行都不为过,这些软件不可能大家都做了。

基础软件和平台软件能够带来开发节奏加快、迭代更新加快以及开发成本降低等优势,但是这些基础软件和平台软件规模大,实现难度也很大。那么车企应不应该将这些能力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何小鹏说,我觉得自动驾驶在目前是智能汽车的核心,但是我更认为智能座舱是未来的核心,但是现在不是。在这个体系里边,有一部分比如说OS,说实话对我们新造车企业不应该自己做,应该是合作伙伴做。但是数据、算法最主要的科技推动的数据引擎、电动引擎和通讯跟信息交换能力这三个能力,比如说5G就应该跟华为的合作在硬件、协议层,但是在数据层可能要自己做更好。

但是在硬件领域里边,包括ECU、芯片应该跟人合作,但是设计、控制、集成、软件、OS、底层的优化到算法到数据,我个人觉得这个里面大部分应该自己做。所以我觉得不要一概而要自己做或者全部用集成法,在新的汽车时代是巨大挑战,但是全部自己做没有一家公司能够躲开这么复杂的程度,一定找到合适的点来做。

而博泰车联网创始人、董事长应宜伦则从车联网的角度描述了未来汽车。“车联网只是一个啤酒扳手,未来,汽车数字化和的移动商业才是未来出行的方向。”

总之,未来的汽车一定是高度智能化的,电动化将是动力的核心,而软件技术毫无疑问会重新定义汽车的供应商结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林志颖驾驶特斯拉遇***,如今正在治疗中,此次事故原因是什么?

文/韦波

每一次特斯拉出事故——不管是什么样的事故,都能引发超出意料的关注。不过这一次,想不关注都不行。

2020年9月5日16时16分许,在四川南充顺庆区富民街,车主刘某(女,51岁,顺庆区人)驾驶牌照为川ADA***3的特斯拉Model?X撞上多辆车辆和路边行人,造成2人亡、6人受伤和多车受损。

这应该是迄今为止特斯拉在全球造成伤亡最多的一次交通肇事。鉴于此,“9·5南充特斯拉失控事故”已经被收录为百度百科词条。

网上流传的***显示,车主刘某在事故现场下车的时候,脚上穿着一双黑色高跟鞋,但是在被警方带到警局做笔录的时候,刘某却换上了一双平跟鞋。

目前,肇事者刘某已被警方控制,但已排除酒驾和毒驾嫌疑,具体事故原因警方还在调查中。特斯拉官方也表示,已经派出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案情,根据对车辆数据的分析,显示车辆没有发生故障。但有目击者表示,肇事车辆是在狭窄街道里突然加速。

不好判断这起事故和女车主的高跟鞋有没有直接关系,但这起事故,却又是一起疑似和刹车失灵有关,且疑似突然加速的特斯拉“幽灵事故”。

“幽灵事故”对特斯拉来说并非新鲜事。也就是上个月,8月12日22点55分左右,温州车主陈先生驾驶的特斯拉Model?3突然发生车速失控,冲入小区停车场,造成停车场内若干车辆损毁。驾驶的特斯拉Model?3则车头完全损坏,陈先生自己也严重受伤,经过7个多小时的抢救,输血近5升才捡回一条命。

陈先生表示事故原因是刹车失灵,事故发生时他并没有开启自动驾驶***。目前这一案件也还在调查当中,没有给出最终的调查报告

其实陈先生不知道的是,就在他遭遇车辆失控事故的三天前,也就是8月9日晚九点多,一辆Model?3突然毫无征兆地失控,冲入位于上海杨思路上的一个加油站,造成2人受伤,并将油枪前的防撞栏损毁,波及三辆准备加油的轿车……

这两起事故后,特斯拉官方立马表示,只和车主本人沟通,也不承诺向社会公开事故原因。特斯拉的客服人员甚至表示,如果排除驾驶者不踩错加速和制动踏板的可能,一般不会出现这个现象。这种说法用简单的人话说就是:两起事故的根本原因还是车主出现误操作,与我们无关。

时间再往回拨两个月。今年6月,一辆特斯拉Model?3在江西也发生了类似事故。当时,车辆在正常行驶过程中突然自动提速到127km/h,且无法控制速度,刹车失灵,车辆最后发生碰撞,冲下路基并起火,好在车主被救回一条命……

事后官方单方面给出的调查结果显示,碰撞发生时,有踩下加速踏板信号,无踩下制动踏板的信号——也就是说,幽灵事故的原因还是车主的误操作。

那么,这种情况是只在国内出现吗?国外的情况又怎么样呢?

2016年6月,上市还没多久的特斯拉Model?X就以幽灵事故的方式在美国完成了全球首撞——按照车主Puzant?Ozbag的说法,他的妻子试图将这辆Model?X停靠在一家购物中心附近,进入车位时车辆突然自动加速冲出绿化带并撞上旁边建筑物。照理说,在即将进入车位时,车速是不可能太快的。

还好当时Puzant?Ozbag的妻子是准备左转进入车位,如果车轮没有左转,只怕是会直接冲入位于建筑物一楼的商店内。如此一来,“全球最严重特斯拉肇事案”怕是要提前到2016年的美国。

三个月后,另外一名美国车主在将Model?X准备停进自家***的时候,车辆突然全力加速,撞破***内侧墙壁,直接撞进起居室,导致车主及车上乘客受伤。

2016年12月31日,该车主在加州中区的美国地方***就Model?X的安全隐患问题对特斯拉进行了***——这也是特斯拉在幽灵事故上所吃到的第一起官司。

该车主在NHTSA(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的投诉数据库中,找到了另外7起特斯拉电动车突然自动加速的***投诉。尽管如此,法庭还是无法认定特斯拉Model?X确实存在安全隐患,官司最终也不了了之。

在NHTSA的投诉记录中,你甚至还能找到Model?3在洗完车之后在驻车状态下,从自动洗车房出口突然加速蹿出来的幽灵事故案例。投诉者表示,整个过程中,他妻子的脚完全踩在刹车踏板上,而且屏幕上也亮着“Hold”指示灯,即当时车辆处于驻车状态……有美国网友评论称:“可能是你的车子不愿意洗澡……”

早在去年,一位名为Brian?Sparks的投资者向NHTSA提交了一份***书,要求对特斯拉的行驶控制软件进行调查。***书声称,特斯拉电动车共造成了110起意外加速的幽灵事故,导致52人受伤,而且疑似的行驶控制软件缺陷,还有可能波及2013-2019年间生产的50万辆特斯拉电动车。

所以今年1月,NHTSA正式表态,将针对特斯拉旗下三款车型可能会发生意外加速的隐患进行调查。不过特斯拉随即发布公告,否认了这份***书的真实性,声称Brian?Sparks有意抹黑做空特斯拉。

特斯拉官方表态,他们分析了每一起幽灵事故的驾驶数据,结论就是特斯拉汽车在所有实践中都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运行——这种说辞其实很苍白,因为当软件设计有错误时,车辆也当然理所应当的按照错误继续“正常运行”。

就在今年7月,由于Model?3存在突然加速问题,特斯拉被二十多名车主集体***。该诉讼称,除了Model?3之外,Model?X和Model?S也发生过类似的幽灵事故问题——在此之前,就有Model?S突然加速怼了路边停靠的警车。有网友戏称,“警察当时害怕极了”,“这下连报警都省了”……

相比之下,最实锤的幽灵事故案例,目前来说还是在中国。

2019年3月6日上午7点50分左右,车主杨先生驾驶自己的Model?S到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米格天地的特斯拉超级充电站内充电,原本缓缓行驶的车辆竟突然加速,瞬间撞破围栏,冲进了对面的河道里。

杨先生事后表示,由于已经进入超充站,所以自己将右脚放到了刹车踏板上,让车辆处于蠕行状态,绝对“没有踩错油门”。汽车突然失控加速后自己赶紧踩下刹车,但没有任何作用。

杨先生查看监控***时发现,在车辆失控加速并冲入河道时,车辆的高位刹车灯始终是亮着的,这是杨先生没有踩错刹车的最有力证据。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物业方一直拒绝公开这段监控***。而特斯拉官方出面之后,则让车主将车送到有资质的第三方车辆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要求对车后台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才能得出最终的结果。

是车主杨先生情急之下踩错了刹车?还是Model?S的控制软件真的出了问题?不得而知。但个人觉得,如若是前者,特斯拉官方绝不会藏着掖着。现在一年半都过去了,Model3都国产了,特斯拉官方还是没有公开这个事故的任何调查结果。

迄今为止,依然没有一个权威的部门能对特斯拉控制软件的安全性进行认定,这里面可能涉及到的专业层面东西较多,也没什么奇怪。但下面这一起属于特斯拉App的BUG,无需任何部门出面认定,明眼人一看就懂。

一位国内的特斯拉车主爆料,在使用特斯拉App时,发现自己车辆信息突然消失,转而代之的则是5辆位于欧洲的特斯拉车型,车主信息均可见,而且自己可以远程实施控制。尽管“1变5”,但这位车主高兴不起来——无论是个人隐私还有车辆安全问题,在这起***中就好比一张窗户纸,一捅就破。

据悉车主已经录像存证,并要求特斯拉官方给个说法,但至今特斯拉没有任何回应。这一回如果特斯拉还敢说自己的控制软件没问题,怕是马斯克自己都不信!?

说到底,控制软件和外观内饰一样,都是人设计的。只不过设计软件的是软件工程师,而设计外观内饰的则是设计师。考虑不周全,设计就会出BUG。

之前就有特斯拉Model?3车主疯狂吐槽行李厢上方的导水槽完全是不过脑的设计——下雨的时候一旦打开尾门,尾门上的雨水就会流到后挡风玻璃上,然后在流动惯性作用下,直接越过导水槽流进行李厢。

而且在雨天行驶的时候,雨水也会流入后备厢。然而有意思的是,Model?3在行李箱的地板下还设计了一个很深的储物空间,平时漏下来的雨水,就会全部流进这个地方“储存”起来,有网友戏称“谁说电动车没有水箱”,还有网友将其称为“车载鱼缸”。

当“车载鱼缸”里的水太多太重的时候,就有可能出现下面的问题——过减速带一颠,卡扣一松,行李厢地板下的“鱼缸”就会连同整个车底还有后保险杠被颠落下来。

听起来有点魔幻?但更夸张的无脑设计还在后面。

有车主投诉,特斯拉Model?3上移动座椅时,座椅头枕将化妆镜挤裂了——说实话,如果不是看到,单靠脑补实在是想不通为何牙齿不小心会把耳朵咬了。

究其原因,就是前排座椅升太高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座椅头枕和化妆镜之间的安全空间冗余。安全空间冗余的工程验证是每个车企的常规项目,算不得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说白了就是看活动零部件在各个方向的最远运动止点,会不会相互发生干涉。

说更难听一点,给你家装修卫生间的小哥,也会想着你家向内开的厕所门,会不会打到你平时坐着拉屎的马桶……

说到底,之所以出现这种“牙齿咬到耳朵”的奇葩***,原因就在于特斯拉Model?3的前排座椅在坐垫前止点,坐垫上止点,靠背前止点三个维度上的空间冗余验证出现了问题。车主如果不小心将坐垫升到最高,将坐垫移到最前面,再将靠背100%前倾,就会出现上面的“千古奇观”。

对于一辆车来说,内饰的安全空间冗余验证重点就是座椅——毕竟这是车内最大的可活动零部件。所以很想问马斯克,特斯拉开发新车的时候,到底做不做安全空间冗余验证?

这还是Model?3,特斯拉旗下最新的在售车型——照理说,有Model?S和Model?X在前面踩坑,Model?3的设计相对前辈而言应该更加完美,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好了,核心的结论来了——特斯拉连车辆外观内饰的明显设计缺陷都没有办法很好的规避,又该如何保证自己的行驶控制软件100%没有缺陷?说特斯拉软件工程师的智商比设计师更高?我是不信的。

外观内饰有设计缺陷,充其量吐个槽看个笑话;行驶控制软件如果有哪怕1%的缺陷,要的就是人命。

啥也别解释。先公开2019年3月6日上海青浦的那起“特斯拉跳河案”调查报告和监控录像再说。

其实这也是为相关部门提了一个醒,即软件的设计缺陷,往往是最难检测出来的,不像后悬架拉杆或油封这一类东西,有问题一查一个准。软件代码都捏在特斯拉手里,特斯拉不公开,就算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面,也查不出个所以然。

而每一次OTA升级,相关车辆都会覆盖掉之前的软件缺陷,这相当于变相消除证据。所以,迄今为止,没有一款电动车因为控制软件的缺陷问题被召回,对于电动车软件缺陷的取证以及证据保留,其实是其中最艰难的一环。

那么如何解决?需要相关部门立法,每一次OTA源代码都必须上传到相关机构的数据库进行留存。但凡车企发布OTA新版本,对比旧版本看看升级了什么东西,就能知道之前的控制软件到底有没有缺陷。

在很多起特斯拉电动车涉及到的突然加速事故中,特斯拉官方最后给出的鉴定报告都会有车辆“不存在故障”的字样——这其实是个很鸡贼的说法——是否存在故障,和行驶控制软件有没有缺陷,其实是两个概念。

退一万步说,就算所有的幽灵事故都是司机误操作所导致的,那么特斯拉是不是应该对可能存在的误操作隐患给出一套像样的解决方案?作为“软件决定汽车”的代表,为何几年时间过去了,特斯拉在这一问题上依旧一筹莫展?

特斯拉官方永远不敢在事故鉴定报告上白纸黑字注明自家软件(尤其是行驶控制软件)“不存在缺陷”——你懂的。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林志颖驾驶特斯拉汽车遭遇了***,如今他正在进一步的治疗当中林,志颖也是因为这件事情多处受伤。接下来大家讨论的问题都是在于为什么会发生这次事故,仿佛大家对于特斯拉汽车的事故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特斯拉在之前就已经出过大大小小的事故,特别是刹车***。而特斯拉汽车曾经也因为自动驾驶的技术不是很到位,导致了严重的交通事故发生,但是特斯拉一直以来都没有给予一个正面的回应,反而为这些事情也没有道歉。他高傲的性格也是让很多的人没有选择特斯拉汽车,而林志颖在出***之前,也被曝出曾经夸赞了特斯拉汽车,没想到打脸来的如此之快。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正题,发生这一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此次***的发生是给广大的车友们提了一个醒,特别是驾驶新能源电动车的人,新能源电动车,它的车身满载电池,稍有不慎,电池就会短路造成起火的***发生。当时林志颖驾驶的质量,电动车掉头的时候,直接就冲向了标杆,重重的撞在标杆上停了下来,瞬间就起了火,好在意有路人的救援才没有生命危险。从这个***当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这辆汽车仿佛是失控了一般,并且还没有丝毫的减速。是不是又是因为刹车失灵才导致的呢?

从各方面的记录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林志颖当时驾驶的特斯拉并不是在正中央与路牌标杆相撞的,而是稍微有点偏离。因为林志颖他是一个专业的赛车手,他知道是汽车在发生事故之后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所以他会用偏离的方式撞向标杆,迫使自己的汽车停下来,如果用正中间撞向标杆的话,可能会导致一车的人全部丧生。至于到底是不是因为刹车失灵导致的这件事情发生还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一个道理,那就是远离特斯拉是绝对没有错的。

标签: #特斯拉

上一篇小米汽车叫什么?-小米汽车叫什么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